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謙濟堂論中醫養生,腹脹的原因和病機

謙濟堂論中醫養生,腹脹的原因和病機

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而非一種疾病。可以是主觀上感覺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通常伴有相關的癥狀,如嘔吐、腹瀉、噯氣等;也可以是一種客觀上的檢查所見,如發現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於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

那麼,腹脹到底是什麼樣原因呢?

我們今天就結合中醫養生的角度,採用中國傳統的醫學思維來講講這個問題。

腹脹可能是吃了太多產氣的食物:

到了冬季,烤紅薯焦甜冒油的甜蜜備受大家的喜愛,可大家卻不知紅薯作為澱粉類食物,吃多了會滯氣,如果是氣虛的人,就更容易產生腹脹的感覺。除了紅薯,這些食物食用過量也會讓你變得一肚子氣:豆類、栗子、土豆、芋頭、南瓜、大棗、過鹹的食物、西藍花、捲心菜、油膩的食物等。避免肚脹的食用方法:比如,豆類可以打成豆漿,特別是把豆子泡上1天,(中途記得換水)讓豆子有些微微發芽,這樣打出來的豆漿就不容易脹氣。或者是吃豆腐,豆腐腦,脹氣的感覺減輕很多。

腹脹還有一種原因吃的太急太快: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吃飯也像「打仗」一樣,但狼吞虎咽不僅影響營養吸收,唏哩呼嚕吞入的空氣也多,而吃完東西又坐著不動,易致使氣體一直悶在肚裡。吃得快,大腦還沒來得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就已經吃多了。本身脾胃不好的人,脾胃的運化能力有限,如果吃了12分飽的食物,自然是負擔加重,無力運化,食積在這裡,便脹氣了。脾胃不好的人,一定得把吃飯速度放慢,而且吃飯時候不要吃太多生冷食物。

腹脹還有一種情況最常見就是肝氣不舒:

心的壓力大,腹腔的壓力就很大。情志養脾,是人們很容易忽視的一部分,中醫認為思傷脾,過度的思慮對脾會有傷害。身體的「壓力很大」,源於心裡的壓力很大。當一個人處在焦慮,擔憂,鬱悶等負面情緒當中,主情志的肝,就會克伐脾,肝氣不舒,便會來欺負脾胃。脾胃的功能受到影響,脾胃無法正常地消化。為什麼不同意經常生悶氣,這個氣需要正確的疏導出去,多了,肝根本疏導不過來,肝氣不舒,身體的氣機無法暢達,氣滯留在身體里,便會脹脹的很難受。

無論怎麼樣去論述,人體一定出現有腹脹的疾病,腹部為脾,主要還是脾虛,脾胃不好,避開那些不適合自己的食物之外,還是要好好的調理一下,健脾養胃。

注意鍛煉身體,每天應該堅持 1小時左右的適量運動 ,不僅有助於克服不良情緒 ,而且可以幫助消化系統維持正常的功能;中醫養生功法:八段錦和五禽戲這些還是不錯的。

在調節心態方面,克服不良情緒。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也可能會使消化功能減弱 ,或刺激胃部造成過多的胃酸 ,其結果也會使胃內氣體過多 ,造成腹脹加劇;保持平和的心態,才可以更好的養生,保持健康的身體。

(智能中醫:謙和既濟;loonta數據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隱士申子源 的精彩文章:

八卦不僅僅是一套符號而已,是完整的全息數理體系
張良的《素書》把社會結構說的非常清晰,一目了然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