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這幾年來,我們常常看到類似的數據:


中國的離婚率越來越高了。

越來越多人不結婚了,社交平台(如微博)上大家都在反婚反育。

年輕人越來越性開放了,對婚姻越來越隨便了。

中國男多女少,很多男性結不了婚……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數據來源:2017中國統計年鑒



然後,就一股腦都推到現在的年輕人「世風日下」「對婚姻不認真」,並引用類似的段子:從前,冰箱壞了就會修,修修還能用;而現在呢,壞了就直接扔掉,在換一個……

言下之意,還是以前好,回到以前大家都沒有婚姻自由和戀愛自由的時候,人人都能從一而終了,多好。

這樣真的「好」嗎?

首先,要釐清一個基本事實:中國之大,社會之複雜,經濟水平差距之大,意識形態之多樣化,以致於這個社會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幾乎無法達成共識。而婚戀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既受制於社會觀念,也有自己的現實感受,更難統一。

這些差異,導致我們很難理解這個社會的真實狀況,容易以偏概全。

在這裡,我重點分析一下中國的一線城市(主要是指北、上、廣、深)的青年的婚戀觀。實際上,就算在中國經濟條件最好、最開放的大都會的年輕人里,仍然有相當大的分歧。

目前來說,就是呈現極端化:開放的更開放,保守的更保守。而且,兩類人之間是有著「次元壁」的,他們基本上不會改變自己的觀念,而且,還會互相鄙視。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最完美的離婚》





1/4

先來分析一些數據和客觀事實。當下中國的結婚率持續走低、離婚率持續走高、生育率下降,就是中國人婚戀觀的整體表象。

中國的離婚率高嗎?高,而且越來越高了。據民政部門公布的信息顯示,2017年上半年全國新婚了558萬對夫婦,同時有185萬對離婚。離婚率連續12年飆升。其中,離婚率最高的依次是北、上、深、廣。其餘五至八名,分別為廈門、台北、香港、大連、杭州和哈爾濱。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2017年中國離婚十大城市



一般來說,比起結婚時受父母、受外界的影響,離婚這件事本身,更能代表婚姻當事人自己的意願。離婚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年輕一代的價值觀。

為什麼離婚率高?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1、女性地位較高、經濟較獨立,有一定的自由;她們的生活不必倚仗婚姻。其中,70%的離婚為女方主動提出。

2、經濟發達,能承擔的得起離婚的代價。誰離開誰都不會過得很差,撫養小孩也不難。

3、大城市裡,人們對生活的要求高、對感情的要求高,對婚姻態度也更嚴肅,對自己更負責。不好的婚姻寧願不要。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婚姻中的馬斯洛需求層次





4、總體來說,受教育程度越低,他的價值觀就越是被周圍的親戚朋友所塑造;受教育程度越高,他的價值觀就相對較獨立,與社會變化、思潮關係更大。鄉村或小城鎮受制於熟人網路,他們活在熟人的評價體系當中,不敢離婚;而城市人獨門獨戶,各人自掃門前雪,大家可以把「關你屁事」當作口頭禪,更容易我行我素。

5、經濟富裕的地方,人們生活豐富多彩,見識和接觸到的人,肯定比鄉村或小城鎮的人多,動搖婚姻的可能性較多。

6、那些離婚率較高的城市,除了大連和哈爾濱,其他的城市基本上屬於高房價地區。不乏部分是為了限購等房子原因假離婚。


雖然,各地的民政部門總想通過一些「離婚冷靜期」來干預婚姻,妨礙「婚姻自由」,但大趨勢仍然是無法避免的。一個文明社會裡,婚姻是一種契約,可以締結,也可以結束合作,外界不應該強行綁定。

特別想強調的一點是:離婚率高,不是因為大家離婚草率,而是因為結婚太草率了。而大城市裡的年輕人更珍惜個人幸福,更尊重自由,也對待婚姻更認真;有勇氣結束不合適的婚姻,而不是苛且拖下去。在全球範圍內,離婚率高,往往與社會的文明程度呈正相關。

越是不準離婚的地方,人們就越是缺乏自由。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圖源:21世紀經濟報




但是,「婚姻自由」只是基本人權,只是證明人們可以有離婚這種選擇,不意味著這種選擇一定帶來幸福。由於一線城市在文明程度上更接近西方國家,它對標歐美國家。

這方面,the Pew Research Center(美國一個民意調查組織)在2012年發布的美國青年人婚姻觀調查數據,同樣是在18-34歲的年齡段里,男人和女人在15年內的觀念變化趨勢非常不同。認為「一段成功的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的男性從1997年的35%下降到了29%

而持有這一觀點的女性,則由1997年的28%上升到了37%

也就是說,男性趨向於認為婚姻越來越不重要,女性趨向於認為婚姻越來越重要。這意味著,

這樣的南轅北轍的人群結合在一起,會導致婚姻越不容易幸福。

如果這個數據的基數足夠大的話,那就意味著保守觀念在抬頭:婚姻是女人的重要依靠和堡壘,但對男人來說無足輕重,好男兒志在四方。

雖然說的是美國,但在中國,青年人當中的保守觀念已經佔據了上風,而且日益強大。這一點我會在後文再闡釋。離婚率的提高只是釋放了部分之前那些錯誤的婚姻罷了。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據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離婚的近八成原因是感情不合




2/4

離婚的首要原因是什麼?是結婚。

今年8月初,民政部發布《2017年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再次證實了,2017年內地居民的結婚人數和結婚率延續了過去幾年的下降趨勢——結婚登記的內地居民為 1063.1 萬對,比上年下降 7.0%,其中結婚率為 7.7‰,比上年降低 0.6 個千分點。

分析起來,它與1988年後人口出生率逐漸下降有直接關係;與受教育程度提高、讀書年齡增長推遲了結婚時間有關係;與房價上漲有關係。

另一方面,統計顯示的情況是,部分地區30歲以上年齡段初婚率人數增長趨勢明顯

如上海市民政局公布的2012年結婚離婚情況專報稱,上海男性平均初婚年齡首達30歲;而來自南京市民政局的統計顯示,2015年南京人初婚登記總平均年齡達到30.4歲,比2014年進一步延遲0.3歲。2016年,南京市的初婚年齡進一步增長至31.6歲。而2017年,初婚平均年齡達到了32.6歲。

說意外,也不意外。這也說明一個問題:這一代人,對婚姻越來越慎重了。有一句老話說「先成家,後立業」,放在這個時代卻不合時宜了。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民政部:中國人結婚年齡變化



晚婚的一個好處是,能夠成熟地規劃自己的人生,也為將來的孩子成長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男性會在有了一定的事業基礎,工作相對安定下來、有望解決房子等現實問題之後,再考慮婚姻。女性會先充分在社會上立足,有較好的經濟條件,再考慮結婚生育。女性晚婚晚育更是至關重要,因為,如果女性剛進入基層工作就投入精力育兒,那麼她就很難有機會在事業上往上走了,職業生涯大受影響,家庭地位也高不到哪裡去。

而且,一個人沒有事業的時候,他/她選擇的伴侶的層次,也相對較低。

雖然大家會抱怨現在社會壓力太大,沒錢就不敢結婚;不過,當他們奮鬥若干年之後,就可以用自己滿意的方式進入婚姻了;這對建立相對高質量的婚姻,和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上,都做好的充分準備。

作為對比的是,從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鄉村或者小城鎮青年比以前更迫切地想結婚了,尤其是男性。不少男孩還未成年時家裡就開始對他物色對象,備好彩禮、準備娶親了;如果男生過了25歲還沒有找到對象,壓力就很大了;一旦過了30歲,找媳婦基本上沒戲。

大城市與小鄉村的擇偶方式差異這麼大,關鍵在於價值導向不同。大城市的擇偶,是以社會價值為導向的,當你社會地位越高、經濟條件越好,你就越有機會找到更佳伴侶,所以晚婚有利(當然不是越晚越好);而鄉村的擇偶,是以生殖作為導向的;而且,因為絕對的男多女少,他們得儘可能早地佔據一個媳婦名額;晚了,出得起彩禮都沒女人要了。

另一個與城市結婚率低,結婚遲相對應的,是人們越來越不願意生孩子。根據全國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推算,我國人口出生率已經從1987年的23.33‰降低至2016年的12.95‰,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1949~201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統計圖




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比2016年減少了63萬,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無法改變中國出生人口數和生育率持續下降的態勢。

國家統計局此前的人口普查發現,中國2010年總和生育率僅為1.18,也就是一個婦女一生生的孩子總數是1.18個,這隻有正常人口更替的2.1水平的一半。中國已步入全球最低生育率的國家的行列。

不願意多生孩子,只生一個,或者一個也不生,也成為大城市裡年輕夫婦的常態。


3/4

以上這些不爭的事實,加上中國是世界上出生性別比失衡最厲害的國家,男多女少,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結婚的年青人越來越少了。

實際情況怎麼樣呢?

這裡我又要援引一組數據了。社會學博士錢岳在「一席」演講當中,用數據和圖表說明了亞洲地區青年的結婚意願。30到34歲女性中從未結過婚的人當中,台灣地區在1970年的時候只有2%的女性處於未婚狀態,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接近40%。韓國,1970年的時候,大概只有1%的女性處於未婚狀態,到了2010年,這一比例增加到接近30%。日本、新加坡等國家也如此。

然而,中國不一樣,1970年,30到34歲的女性裡面只有1%處於未婚狀態,2010年這一比例也只有5%左右。即便在結婚率非常高的東亞國家裡,中國大陸也仍然是女性最熱衷於結婚的國家之一了。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但是,這是全國平均的情況,如果在大城市裡呢?數據給出了答案:2010年,30到34歲的人裡面,在北京有17%的男性和12%的女性處於未婚狀態,遠遠地高於全國平均值。如果加上學歷的限定,更明顯:2010年,在北京30到34歲有本科或以上學歷的人裡面,22%的男性處於未婚狀態,18%的女性處於未婚狀態。

這說明,一線城市裡,非婚(或明顯晚婚)意願的人比其他經濟水平較低的地方強多了;越是學歷高(意味著經濟能力強、社會地位高)的人,越傾向於非婚或晚婚。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數據來源: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




這裡補充談一下,為什麼只分析女性的「未婚狀態」?因為男性的未婚,摻雜了大量的「非自願單身」,他們是找不到媳婦而並不想單身;而女性的未婚,基本上都是「自願單身」。她們的觀念能反映著時代的變化。

自願單身,表明了女性經濟上更獨立,精神上更自我,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有的可能是在尋覓更合適的伴侶,也有部分是已決定不婚。往前二三十年,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社會學者克里南伯格在《單身社會》一書的研究結論為:美國成年單身人口總數已經超過一半,其中有3100萬人獨居,佔全美總戶數28%,數量已超過核心家庭,成為美國社會的主流,這個群體在過去10年擴大了30%。截止到2015年8月,美國人16歲以上的人群,50.2%是單身。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美國單身地圖




這些說明了什麼問題呢?這個社會,終將從「人人都必須結婚」這種習慣法當中轉變,開始接受「結婚只是生活方式的其中一種選擇」。

而且,保持單身,已成為一些人的「第一選擇」,而不是實在沒辦法才被剩下的。

這一切,正像著名性學專家李銀河老師提出: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從全球範圍來看,幾乎是越文明、越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可能更快抵達。


4/4

但是,正如我在開頭所說的,就算在大城市當中,青年人的價值觀也越來越趨向於兩極分化。我們固然可以看到上述的一些走向更開放、更自由、更自我的婚戀狀態;但年輕一代當中,價值觀更趨向保守的,也不在少數。

比如說,早幾年,「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發布了「2010年中國城市婚戀觀念與方式調查報告」,接受調查者來自全國3萬多個家庭。結果,高達70%的受訪者明確認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這一結果使長期從事婦女工作的幹部和婦女問題研究者都感到驚訝。

絕大部分人認同女性在婚戀當中的依附地位,這是性別平等上的大倒退。莫非,我們2010時代的人,連六七十年前的「婦女能頂半邊天」,都遠遠不如嗎?

對於性的觀念,年輕人也比我們想像中要保守。比如有上千萬粉絲的著名公號「一條」,在讀者中進行了一次調查,詢問「90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性生活」,收到了6000多個故事。他們把這個結果和潘綏銘主持的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做的性調查一比對,就出現了很多有趣的觀念。比如:


「有信仰,比較傳統,希望一輩子只睡一個人,結婚以後談性生活吧。@匿名, 四川女,90後」

「交往了半年的前男友想做,我拒絕了。家庭教育和聽說的故事讓我對婚前性行為感到恐懼,之後成為了部分分手原因。一直在想性對於戀愛來說到底意義在哪。@汪無水,女,95後」

「23歲還沒有過性關係,潛意識裡感覺結婚前就發生關係是極不對的,但有時也會想,感覺還有點罪惡。@月見,內蒙古女,95後」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我選擇了不結婚》



2015年,18到29歲的年輕人里,幾乎每六個男生裡面,就有一個毫無「性趣」,女生裡面則是三個人里就有一個。90後沒有「性趣」的人數,比15年前他們的前輩多出2到3倍。

不要覺得很難理解。至今,「非處女就是濫交,就是可恥」仍然是相當主流的一種看法,無論男女。

「男人出軌了,小三就該打」,也是公眾的狂歡項目。

「生男比生女好」,不惜為此墮胎,吃「轉胎丸」,是八零後、九零後年輕媽媽們的常態,只要上寶寶樹、美柚等媽媽論壇,就可以看到大量討論。

「有過不止一個性伴,就很『臟』很容易得病啦。」大家挖苦說。但是女性婚內得婦科病和性病的比例相當高;而大部分已婚女性都墮過胎,她們佔據了醫院墮胎人數的絕大部分。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甚至,連全部被年輕人佔領的網路文學的粉絲們,也對網路小說要求「雙處雙潔」,就是說,男女主角不僅必須都是處男處女,而且感情上從來都沒有喜歡過別人,否則,粉絲們會覺得被褻瀆了。

……

以上種種,都在社會平台上最主流的聲音。他們仍然認為性是可恥的,但同時,又把女人的性當成是一種取悅於男人的禮物,不惜毀壞自己的身體;婚姻和戀愛當中,確立起女人從屬於男性的規則。

而且,美國的「保守」,他們是自己「守貞」,而且,男女都作同等要求;而在中國的「保守」,是對女性單方面的要求,男性隨意,而且還能擔任鑒定女性「守貞」成果的檢驗師。美國的「保守」,是獨善其身;而在中國的「保守」,是自己怎麼做另說,但對那些觀念不同的人群起而攻之,恨不得滅之而後快。


一線城市青年都去結婚了嗎?

《最完美的離婚》




而同時,我在深度接觸一些年青人的時候,他們也有很多很「前衛」的觀念:


「女性應該隨身帶一支自慰棒。」(一位九零後女孩說。)

「可以跟好朋友上床,但上完之後仍然是普通朋友,不妨礙我交女朋友,她也有男朋友。」

「開放性婚姻挺好的,我們互不干涉,完全不CARE。」

……


但這些觀點,很少會出現在社交平台上或者大方宣之以口;主流聲音里,還更多的是「絕不娶非處女」之類的話語,因為這種觀念顯得更有道德感,更理直氣壯。

這是一個價值觀極度撕裂的國家,現在是,以後會更甚。

文章首發於《同舟共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侯虹斌 的精彩文章:

米蘭達可兒接受了他,蕭亞軒拒絕了他:鑽石攻勢為何時靈時不靈?
?「我在讀博士,祖國放心,我肯定不生孩子」

TAG: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