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耗費100多年,悄然建起十餘座博物館,其中只收藏中國文物

日本耗費100多年,悄然建起十餘座博物館,其中只收藏中國文物

眾所周知,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居,中日兩國自古就有著文化交流,從東漢皇帝賞賜漢委奴國王蛇鈕金印開始,中國文物就不斷流傳至日本,算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在眾多中國文物藝術品中,日本人最喜歡的就是瓷器、佛像、書法這三樣。隨著唐宋時期遣唐使歸國與中國僧人訪日,無數珍貴瓷器和精美佛像東渡,而王羲之、懷素等書法大家的墨跡摹本等也被一併,日本貴族迅速為中國文化所折服。

日本遣唐使

至於茶道等文人審美趣味的傳入,則在日本文化界掀起了一股茶藝風潮,龍泉窯、吉州天目盞、建窯油滴天目等簡約秀美的瓷器,也成為當時京都平安王朝皇室貴族與茶道、花道人士爭相追求的珍品,正是因為有如此歷史淵源,20世紀初的日本上層主流對中國茶具瓷器的興趣遠遠大於其他珍寶,而且日本人對色彩極簡的宋瓷頗為痴迷,而不像歐美藏家那樣,偏愛色彩絢麗的明清官窯瓷器。

「鴉片戰爭」之後,中華國門大開,大量文物珍品流向世界,其中瓷器主要流向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日本。比如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日本「千歲丸」號來滬行商,據隨行人員納富介次郎的日記記載,回國時他在滬上古玩市場花低價就廉價購買了一批元明清書畫作品,這些文物都是逃避戰亂的中國東南各省難民所出售。

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瀟湘臥遊圖》

從此之後,中國大量珍貴文物通過「正常」的古玩貿易流入日本,到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左右,在華從事古董生意的日本商人就有50多人,主要分布與天津、北京、上海等東部沿海城市,憑藉這些城市的便利交通,他們可以隨時將「購買」而來的中國文物,賣往日本、美國等地。當然,也有著一些中國古董商人在發現商機後,主動將藏品送至日本出售,比如留學日本的著名藏書家董康,他曾在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將自己在北京舊書店購得的「永樂大典」中的17冊,賣於京都帝國大學圖書館。

曜變天目茶碗

相比起那些花低價收購文物的古玩商來說,還有一些日本人的行為更加惡劣——他們通常是喜愛遊玩的古玩商與探險家,通常直接到中國內地城鎮搜購文物,如臭名昭著的大谷光瑞,就曾先後三次深入中國西北內陸從事文物盜掘活動。在西域高昌故址,他盜得墓誌、題記12方,江藤濤雄則從西安古玩鉅賈閻甘園手中,購買到了大量珍貴的佛教造像、瓦當等古物,時人張扶萬在其筆記中曾載,閻甘園家中所藏石銅佛像乃是六朝銅像,東洋人極其看重,最後以萬元高價購買之。

侵華日軍劇照

除去民間人士之外,日軍也肩負著搜刮文物的「重任」。比如在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曾入侵遼寧海城,擄走三覺寺明清石獅一對,原存旅順黃金山的唐開元二年《唐鴻臚卿崔忻題名刻石》也被日寇掠往日本——這塊刻石記載了唐王朝冊封渤海國的全部過程,是中原王朝對遼東地區進行統治的重要實物見證,但日寇卻將其獻給大正天皇,至今仍藏於日本皇室內庫。「七七事變」後,日軍更加肆無忌憚,乾脆專門在師團一級設置「文物搜集員」,以搜索佔領區的中國文物。在這些文物強盜的「辛勤工作」下,一批具有非凡價值的中國古文物被迫東渡日本,雖然,抗戰後雖然有一部分被中國政府追回,但仍有許多流落至日本民間,從此杳無音訊。

日本泉屋博古館外景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日本收藏家有很多都曾是明治維新時代的實業家,充滿了高度的國家認同感,因此在晚年紛紛選擇將收藏的中國文物悉數捐贈給國立博物館或是私立博物館珍藏,為此還先後建立起十餘家專門的中國文物博物館,其中陳列上千件都可列為一級國寶。不過就現狀而言,這些珍寶再也無法回歸故土,每念及此實在令人痛心不已。

參考資料:

《文物損失索還書》《中國書畫在日本:關西百年鑒藏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面對兩萬蒙古騎兵,30萬明軍為何束手無策?暴露出大明滅亡原因
此國本是北宋大敵,皇帝貴族嗜天鵝如命,還將大宋視作「地天鵝」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