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鵝湖書院:朱陸之會 春風化雨

鵝湖書院:朱陸之會 春風化雨

鵝湖書院是古代著名書院,它因宋代大儒朱熹、陸九淵一次會講而在文化史聲名鵲起,成為朋友之間切磋學問、交相砥礪、共同進步的經典案例,也成為中國學人心中永遠的聖殿

一、鵝湖之會,流傳千古

《易傳》云:「麗澤,兌,君子以朋友講習。」朱熹在為這句話話作註解:「兩澤相麗,互相滋益。朋友講習,其象如此。」

兌卦是兩個兌相疊,兌為澤,為喜悅之一,「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之間相互潤澤、相互切磋,是人生的一大樂事,正所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書院就是朋友講習的場所。

書院在唐代主要是修書、校書及為皇帝講經的官辦機構,宋代以後民間講學蔚然興起,成為朋友相聚講習道義之所,主要聘請當世大儒主持。

在諸多書院中,位於江西省鉛山縣的鵝湖書院,因朱熹和陸九淵之間一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討論而被思想史銘記。

鵝湖書院一度在宋淳祐十年(1250)改名為「文宗書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來,幾次兵毀,又屢次重建。

其中以清代康熙年間整修和擴建工程規模最大。此後書院雖歷經滄桑,卻保留的非常完好,是現存書院中少見的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

鵝湖之會在歷史上曾有兩次

第一次是南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會講於此,理學心學之間一次大交鋒、大碰撞;第二次是十幾年後的著名詞人、愛國將領辛棄疾與思想家陳亮詩酒酬唱、探討經世之學、共商恢復中原大計。

這裡所涉及的是第一次鵝湖之會。事物千差萬別,人的思想以及對事物的認識也是千差萬別的,朱學和陸學同屬宋學,兩者在治學方法卻有著不小的差別,這或許來自於兩者稟賦之差異。

圍繞著兩者誰是誰非,是學術上的一段大公案,兩家門徒及後世相互博弈,紛紛紜紜近一千年。

為了調和朱陸之間的矛盾,與朱陸雙方關係均較為友好的浙東學者呂祖謙,主動發起鵝湖之會,約請朱熹和陸九淵兄弟共同會講,調和雙方,以期達到消弭分歧、「會歸於一」的效果。

二、為學方法,朱陸分歧

儘管鵝湖之會是一個歷史佳話,但在鵝湖之會上,朱陸雙方各執己見,並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會講原本試圖調和朱陸,卻使得朱陸雙方更加明確並加強了各自的觀點。

朱陸之爭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方法之爭論

大致來說,朱熹主張泛觀博覽、格物致知,在讀書方法上先博後約,重視在讀書上積累,厚積薄發;陸九淵主張先立其大、發明本心,在讀書方法上崇尚心悟。鵝湖之會上兩者之間的爭論相當大部分是關於「為學功夫」的。

例如,在鵝湖之會時,陸九淵用詩將自己觀點與朱熹思想的區別表達出來:「易簡工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陸九淵這句話很直白,很不客氣。

陸九淵批評朱熹為學為浮沉於世的支離事業,顯然這就話有些譏諷的意思在,似乎他將朱熹之學視為「俗學」;與之不同,他自認為自己的學問是發明本心,是一種簡明直接的工夫,也更為高妙。

據說朱熹聽了這詩後臉刷的就變了。關於這次會講,朱熹事後回憶說:「始聽瑩於胸次,卒紛繳於談端。」可見會講一開始氣氛時候大家是心平氣和,後來隨著大家爭論的展開,局面一度有些緊張。

學風也是一種為人的風格。這種為學風格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為人風格。朱子及後世門人在為人處世風格稱得上艱苦卓絕,縱觀歷史,朱子門徒中「刻厲自立」以至於被人嘲笑為迂腐大有人在。

儘管陸九淵的門人有些認可朱子門人刻苦自立,望道懇切,但在內心深處,他們對朱子門人這種風格是有些拒斥的,也有些不以為然的。

在他們看來,這種方式有點像苦行僧,不免有些辛苦,且失之於急迫,不夠洒脫,其弊病在於專註於窮性命之理,而忽視了在事上磨,其實,衡量一個人為學的成就不僅僅是讀書的多少。

三、事上磨練,當今啟示

朱陸鵝湖之會及雙方門派之間紛紜前年的爭論對於我們現在教育方法也有諸多啟示。

比如,在教育方法選擇上,要適合自己的天性,根據自己學習不同階段靈活選擇,或像朱熹那樣下苦功夫讀書窮理,或向陸九淵那般直指本心,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因人而異,因時而異。

在學習態度上,一方面應該注重知識、刻苦的學習,另一方面也應該注重實踐,在心態上應該洒脫自在,注重在事上磨練

如何在事上磨?陸子一派的陽明先生跟屬官的對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王陽明有個屬官對陽明學問和為人非常認同,苦於日常事務比較繁雜,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學問。

陽明先生告訴他,我並沒有教你按照脫離了你的本職工作去講學,「事上為學,才是真格物」,「簿書訟獄之間,無非實學。若離了事物為學,卻是著空」。

陽明先生還就如何結合他的詞訟工作做學問對他進行提示:

「如問一詞訟,不可因其應對無狀,起個怒心;不可因他言語圓轉,生個喜心;不可惡其囑託,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請求,屈意從之;不可因自己事務煩冗,隨意苟且斷之;不可因旁人譖毀羅織,隨人意思處之。」

就是說,在自己日常工作之中,杜絕各方面請託,剋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考慮周詳地將案子辦好,這才是真正的學問

對於我們今天的讀書學習來說,不應該脫離具體事務,脫離本職工作去空談心性和學問,因為讀書不單單是死記硬背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秉持一種合理的人生態度,把為學作為一種實踐的工夫,一個人生修鍊的歷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不發愁變老的人 越老越可愛
諸葛亮《誡子書》:別讓你的孩子未老先衰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