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憑什麼奪回全球競爭力第一?

美國憑什麼奪回全球競爭力第一?

劉裘蒂:在特朗普支持者猛爆香檳慶祝「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績效之前,我們要問:這和特朗普的政策有直接關係嗎?

美國憑什麼奪回全球競爭力第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本文為作者「中美貿易戰火下的美國」系列之九

不久前世界經濟論壇《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出爐,美國奪冠,這是自2008年以來美國首次拿回第一。在挺特朗普的媒體猛爆香檳慶祝「讓美國再度偉大」的績效之前,我們要問的是:美國憑什麼拿回第一?這和特朗普的政策有直接關係嗎?

中國排名28,比去年下滑一名,2008年時名列30,過去10年間在26名和30名之間徘徊。在貿易戰火下,這份報告對於中美競爭力、創新技術及開放程度有何啟示?

《全球競爭力報告》是世界經濟論壇自2004年以來發布的年度報告,根據「全球競爭力指數」,對大約140個經濟實體進行排名。這個報告結合宏觀經濟和微觀商業的兩個維度,用來評估各經濟體為其公民提供高度發展的能力,以及如何有效利用現有資源。因此「全球競爭力指數」衡量的是一系列制度、政策、以及維持當前和中期經濟繁榮水平的可持續性因素。

美國在140個國家的排名中從去年攀升一位,整體競爭力得分為85.6,距離100滿分還差14分,這意味著即使是領先其他139個經濟體的領跑者也有改善的空間,其他排名前十的是新加坡(83.5)、德國(82.8)、瑞士(82.6)、日本(82.5)、荷蘭(82.4)、香港特區(82.3)、英國(82.0)、瑞典(81.7)和丹麥(80.6) 。

從地域性來看,亞太地區在所有地區中獲得最高的中位數(72.6),領先於歐洲和北美(70.8)。除了佔了前十名中的三個東亞經濟體,另外在前30名的有台灣地區(79.3,第13名)、澳大利亞(78.9,第14名),韓國(78.8,第15名)、紐西蘭(77.5,第18名)、馬來西亞(74.4,第25名)和中國(72.6,第28名)。

長達671頁的報告顯示,競爭力與收入水平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事實上高收入經濟體構成整個前20強,前40強中只有三個非高收入經濟體:馬來西亞,中國和泰國(第38名)。因此報告指出,為了維持未來的增長和收入,所有經濟體今天都必須投資於更廣泛的競爭力衡量標準層面。

「全球競爭力指數」衡量些什麼?比起過往的標準,今年引進的新模式更試圖捕捉一個新的現實: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加緊步伐,人力資本、創新、抗壓力和敏捷性等因素將相形重要,因此新的指數強調一系列新的概念,例如企業文化、擁抱顛覆性思想的企業、多重利益方之間的協作、批判性思維、賢能政治、社會信任等等,來補充更傳統指標如通信信息和實體的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穩定性、產權、學校教育的長短。

指數採用了98個指標,基於國際組織的數據以及世界經濟論壇的執行意見調查,再將它們歸納為12類核心素質,反映了生產力和競爭力生態系統驅動因素的程度和複雜性,包括:體制、基礎設施、通信信息的採用、宏觀經濟穩定、健康、技能、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金融系統、市場規模、商業活力、和創新能力。

為什麼全球競爭力很重要?報告指出,因為它有助於提高生活水平,併產生更廣泛的社會目標所需的資源。報告的作者寫道:「經濟進步的各個方面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社會、經濟和環境的緊張關係。然而,它們之間並沒有固有的權衡關係。我們認為,競爭力的議程不僅具有兼容性,而且是追求其他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當今動蕩的大環境下,因為世界各地存在各種各樣的脆弱性、技術變化、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潛在的挑戰,提高競爭力的基礎將提高抵禦衝擊的能力,通過競爭力建立經濟復原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報告的結果顯示,在競爭力指數的表現優良的國家對各種衝擊的抵禦能力也更強。同樣地,更具競爭力的國家也更有能力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

誰能為美國的排名邀功?

美國在代表著全球成就頂峰的國際經濟指數中置頂,是否可以歸功於任何一位領導人或政府的政策?

有些報道認為,美國的領先是由於今年「全球競爭力指數」正式採用新方法來衡量競爭力,為了更加體現一個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本質,使用的指標中有66%是新的,涵蓋了企業對裂變性創意的開放性、人口中的數字技能水平、及企業層級結構如何扁平化等領域。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創新強國之一,在這個新的競爭標杆中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它在十二個評鑒核心素質中的三項排名世界第一:商業運作活力、勞動力市場、和金融體系。它在另外兩個指標中排名第二:創新(僅次於德國)和市場規模(僅次於中國)。

在2008年後,金融危機導致的不確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成為過去十年阻礙美國稱霸的因素之一。新的指標固然凸顯了美國的競爭優勢,但即使按照往昔的方法,美國已經走上了幾年的上升之路;到了去年,它已經在排名中回到了第二位。

這支持了一個論點:許多有助於提高競爭力的條件不能簡單地在一夜之間獲得或建立。雖然2018年是報告第一次正式採用新的評鑒模式,但研究者也以2018年的方法憑據重新調整了2017年的數據,以了解各國的表現在年與年之間的變化,結果顯示美國也是其中的佼佼者,證明了美國在提升競爭力的頂峰背後有長期的力量,今年的表現並非一次性的例外,也並不是評鑒模式改變所促成。

另外值得考慮的是數據的來源,140個經濟體中每個經濟體的得分指數中約70%的權重(略低於指標的實際數量)來自聯合國、世界銀行或國際電信聯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的數據,在這些數據的測量和發布之間通常存在2-3年的滯後期。這是否意味著美國的崛起只能歸功於前任政府的高瞻遠矚的結構改革和創新?報告的作者對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確定:美國目前的一些優勢甚至超過了上個政權時期,同樣也不能忽視當前政府的努力,因為雖然70%的報告權重來自硬數據,剩下的30%代表美國商界領袖的觀點,他們對美國的競爭力持積極態度大多基於當下即刻的感受。

然而報告也指出,美國經濟也受到社會結構疲軟、安全性惡化和通信信息技術採用不足的負面影響。有跡象表明美國的社會結構有所減弱,「社會資本」得分為63.3,低於去年的65.5,而且由於兇殺率是其他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五倍,安全狀況惡化。它在健康方面也落後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美國的預期壽命比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低三年。

另外,今年的數據顯示金融體系仍然是一些經濟體的弱點。今年的新指數引入了一種新的金融穩定性衡量標準。在借鑒全球金融危機的基礎上,這個綜合指標利用銀行穩健性、不良貸款、信貸供給與趨勢之間的差異、以及銀行的監管資本比率等措施,來反映銀行業的穩健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芬蘭、香港特別行政區、瑞士、盧森堡和挪威擁有最穩定的金融市場(所有得分均高於95)。

G20經濟體在金融體系中存在特定的脆弱性包括印度、中國、俄羅斯和義大利, 得分均為84或更低:印度的金融體系穩定性(83.2分)主要受到銀行穩健性和監管資本比率相對較低的影響,而中國的穩定性(80.1分,第113名)受到私人信貸快速增長的威脅。

科技創新和第四次工業革命

從宏觀的角度而言,今年的指數標準翻新主要是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量身定製。隨著經濟跨越的機遇,跨國界創新思想的傳播和新形式的價值創造,第四次工業革命可以為所有經濟體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但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強調:技術本身並不是一顆無往不利的銀質子彈。各國必須投資於人才和制度,以實現技術的願景。

以創新為基礎的跨越式發展仍然難以捉摸,利用技術促進經濟跨越的承諾基本上沒有實現。全球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機至少有45億部,但是仍然有超過一半的人類從未上過網路。雖然信息通信技術對提高生產率的承諾很高,顯然可以成為其他生產力驅動因素的催化劑,例如創新和商業運作活力,但僅依靠技術來解決教育、健康、治理、運輸的基礎建設等所有問題是錯誤的導向。對於許多競爭力最低的經濟體而言,增長緩慢的根本原因仍然是體制、基礎設施和技能等「舊的」發展問題。

創新不但已成為所有發達經濟體的當務之急,也是越來越多新興國家的優先事項。擁抱第四次工業革命已成為競爭力的決定性因素,了解創新轉型的國家和那些不了解創新轉型的國家之間,呈現了新的全球性鴻溝。《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的結論認為,全球經濟尚未為數字技術的崛起所驅動的第四度工業革命做好準備,指數的140個經濟體中有103個創新能力的得分低於 50%。世界上只有少數真正的創新強國,包括德國、美國和瑞士。

這其中的例外是,在中等收入國家中,中國和印度在科技創新方面正趕上甚至超越高收入經濟體的平均值。中國投資在研發的經費已經高出普通的高收入經濟體,而印度雖然不甘落後,但是官僚制度降低了創業和破產重組的效率。中印的趕超過程反映在中國和印度公司的技術密集型的領域。2017年全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 「獨角獸」有33%來自中國,高於2014年的12%。中國在今年的創新能力指數中排行24,商業運作活力排行43。

《2018全球競爭力報告》一再強調,對於認識到創新重要性的國家領導人更需要明白,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必須建立在廣泛的基礎上,在一個領域的強勁表現無法彌補另一個領域的弱勢表現,這在創新方面尤其如此:雖然對技術的強烈關注確實可以為中低收入國家提供跨越式的蛙跳發展機會,但政府絕不能忽視治理、基礎設施和技能等「舊式」發展問題。

也就是說,技術的進步不是提升競爭力的萬靈丹,體制薄弱將阻礙競爭力。體制的定義包括安全、產權、社會資本、制衡、透明度和道德、公共部門績效和公司治理。

儘管關係著許多國家的競爭力和發展,整體而言體制在所有指數的12核心素質中得分倒數第二,僅次於創新能力,中位數為53。在研究的140個經濟體中,117個由於制度的低分表現拖累了其整體競爭力的得分。

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者認為,為了促進生產力,政府必須關注加強制度環境的傳統知識和新興知識。比方說「社會資本」是一種捕捉個人和社會關係的質量、社會規範的力量、和公民參與社會的水平的廣泛概念,在社會中創造更多的凝聚力,在人們之間創造更多的信任,從而降低交易成本。澳大利亞(66.2分)和紐西蘭(66.0分)社會資本水平最高,中國(41.0分,排行第125)和俄羅斯(43.9分,排行第117)社會資本水平較低,蒲隆地(35.2)和葉門(37.8)位居最後。

開放程度和全球化

如果說一個經濟實體的競爭力與其開放程度成正比,這是否認證了一個擁抱全球化的國家一定對它的經濟會有正面的影響?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雖然開放有利於增長,但政府必須支持那些在全球化中失勢的人。在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和對全球化的強烈反對之際,報告揭示了開放競爭力的重要性:更開放的經濟體更具創新性,市場更具競爭力。然而,雖然開放在各國之間是「雙贏」,但有時在某些國家內部是卻造就了輸家。

即便如此,試圖通過扭轉全球化的趨勢來解決不平等的問題,只會對經濟持續增長起反作用。因此政策應側重於改善受全球化負面影響的人的狀況,而不是偏向於保護主義。提高競爭力和兼顧國內利益兼顧不必是零和博弈,通過再分配政策、社保安全網、人力資本投資、以及更加累進的稅收可以幫助減少不平等,而不會影響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水平。

此外,報告也指出,開放性的定義必須關注貿易以外的概念,如人口流動和思想交流的自由。根據這樣的定義,新加坡、德國、荷蘭、瑞典、芬蘭和美國是世界上最開放的國家之一,而伊朗和衣索比亞是最不開放的國家之一。巴西和印度也相對「封閉」。

實現平等、可持續性和共同成長並不會阻礙經濟發展,但需要積極主動和具有遠見的政府領導。人們普遍認為需要一種更全面的經濟進步模式,這種模式可以提高所有人的生活水平,尊重地球界限,並且不會對後代產生不利影響。《報告》認為平等與增長之間沒有固有的權衡:正如幾個北歐國家在競爭力和包容性方面的強勁表現,顯示有可能同時「支持增長」和「支持公平」。

雖然競爭力指數的成績與環境措施之間的關係不太確定,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擁有最大的生態足跡,但它們效率最高(其單元GDP的足跡最低)。因此領導者有責任確定長期優先事項和積極努力,以在平等、可持續性和增長之間創造良性循環。

在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和對全球化的強烈抵制之際,開放性對競爭力更為重要。那麼報告的作者對於美國的優勢是否持續抱著樂觀的態度?2018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對特朗普政府所倡導的保護主義進行了質疑,因為在關稅低、僱用外國勞工的便利性、和專利申請合作等措施上排名靠前的國家,往往在創新和市場效率方面達到更好的成效。

競爭力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紮根,但它可以相對較快地被淘汰。《全球競爭力報告》認為如果關於美國的一些警告信號變得更加惡化,例如貿易關稅的提高,對司法獨立性的信心下降,收入不平等加劇、或僱傭技術人員的環境更加困難,那麼2019年的全球競爭力指數可能會出現很大的翻轉。「過去和現在的美國領導人都可以為今天在世界上的地位感到自豪,但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在明天保持這一地位。」



來源:FT中文網,作者:劉裘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亞財經 的精彩文章:

連續六年量化寬鬆遭前任質疑,日本央行行長:大膽寬鬆方經濟復甦
跨領域碰撞、跨國界創新,2018未來青年論壇破解創新難題

TAG:東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