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嬰兒事件是好是壞?回顧這些電子遊戲,可能會給你答案!
「想像是發現的本質。」
這是遊戲《守望先鋒》里,那位經過基因改造的猩猩「溫斯頓」的經典台詞。
因為有想像,所以人類願意去發現,去創造,去探尋未知。
這也是科幻小說、電影、遊戲越來越大眾的原因。
但如果科幻里的場景真的進入了現實,情況又會怎樣?——
想必大家都已經被「基因編輯嬰兒」的新聞刷屏↓↓
這事情的輿論走向簡直不要太過山車:
上午的時候全網都還在稱讚「重大突破」,
而下午就來了大逆轉——「不可推行」「打開潘多拉魔盒」。
拋開這次事件的爭議來嗶嗶,
對於科技帶來的威脅和倫理爭議的思考由來已久,
總結來嗶就一句話:人類真的能把握事情的走向嗎?
在絕大多數人眼裡,並不能。
換句話嗶,大家覺得人類就是兩個字:作死。
每次科技爆發時,都會引發這種隱憂。
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科幻作品——
200多年前,工業革命完成,醫學高度發展,
於是誕生了《弗蘭肯斯坦》↓↓
↑↑瑪麗雪萊創作的《弗蘭肯斯坦》,
這本書里,弗蘭肯斯坦能創造怪物,
但他卻不能控制怪物,最終帶來了悲劇。
作死。
100年前,物理學迎來重大突破,人類首次征服南極,
而在同時代《克蘇魯神話》系列小說里↓↓
↑↑愛手藝大人創作的克蘇魯神話體系
又有多少自以為通曉地球乃至宇宙奧秘的人,
因為不可名狀的未知,最終san值歸零、陷入癲狂。
又是作死。
二戰後,原子能技術高速發展,
在給人來文明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催生了更多隱憂。
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事件更成為了恐懼放大器。
兩年後,EA推出了一款名為《廢土》(Wasteland)的科幻遊戲↓↓
↑↑本作描繪了核戰爭之後的世界,也是廢土遊戲的開山鼻祖
包括後來的《輻射》(Fallout)系列↓↓
↑↑1997年推出的《輻射》初代
這些遊戲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切爾諾貝利事件的影響。
你問發生核戰爭的原因?當然還是因為作死。
近30年來,基因技術、計算機、人工智慧紛紛迎來重大突破,
關於基因技術,我們看到在《生化危機》系列裡,
保護傘公司為了基因改造,創造了T病毒,
最終讓世界走向了毀滅↓↓
↑↑即將正式發售的《生化危機2重製版》
關於計算機,我們看到了賽博朋克的興起,
人類與機器的融合的種種不確定性,
最終催生了陰鬱且頹喪的一個個世界↓↓
↑↑《賽博朋克2077》描繪了一個科技發達、但衰退且野蠻的黑暗未來
而人工智慧,半年前爆火的《底特律:變人》大家也一定印象深刻↓↓
↑↑《底特律:變人》更多地把篇幅放在了倫理的思考上
至於在《守望先鋒》里,人類就沒那麼幸運,
人類和人工智慧的戰爭幾乎摧毀了世界↓↓
在這些遊戲的背後,究其源頭還是在於——作死。
好在上面種種小說、電影、遊戲都只是想像,
畢竟並沒有古神長眠于海底,也沒有核大戰爆發。
可「基因編輯兒童」不是想像。兩個孩子已經誕生了。
有不少人恐慌,認為兩個孩子是「變種人」,
甚至上升到要求「隔離」的程度↓↓
寫到這裡時,嗶嗶君想起了《高達seed》。
在那個世界裡,經過基因改造的新人類和普通人類爆發大戰。
除了毀滅,雙方什麼也沒得到↓↓
所以,如果你問這次「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嚴不嚴重?後果怎樣?
這些問題,嗶嗶君沒有答案,留給專家來說。
可背後瀰漫的隱憂情緒,卻不難理解——
雖然它只動了DNA漫長序列里小小的一節,
但彷彿是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讓科幻介入了現實。
未來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我只知道,在《高達seed》里,
一切的源頭,就是第一個基因調整者的出現。
「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節選自《百名科學家聯合聲明》


※中國史上曾經最受期待的遊戲!馬化騰靠它賺翻,如今終於出了手游
※DOTA2辱華選手都道歉了,V社才勉強回應!網友:還是怕賣不動新游
TAG:17173遊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