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周鴻禕暗中較勁雷軍6年!智能硬體殺入小米腹地

周鴻禕暗中較勁雷軍6年!智能硬體殺入小米腹地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文 | 寓揚

在2018年上半年的某天下午,「紅衣教主」周鴻禕曾在360總部組了一個局,邀請十幾位IoT相關產業圈朋友,圍坐在一個橢圓形會議桌邊共議「要事」,來給360的IoT業務找茬。

而360相關業務線的負責人則圍坐一圈,來聽取業界對360 IoT產品和業務的意見。在橢圓形會議桌的一側,擺放著360智能門鎖、攝像頭等產品,其中一些產品還被與會者現場直接diss······

周鴻禕此番「宴賓客」似乎在IoT戰略上有些游移不定,想聽一聽外界的聲音。儘管現場聽到各種不同的聲音和態度,但似乎更堅定了他做IoT硬體的決心,並在雙十一前夕連拋7款硬體,在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攝像機等智能硬體上直插小米生態鏈腹地,尤其是行車記錄儀銷量遠遠超過小米。

其實,翻開360以及周鴻禕的歷史不難發現,從2012年的「360特供手機」到後來的360手機,從曾經近乎瘋狂的智能硬體布局到現在回歸理性的IoT業務,這6年來紅衣教主一直有著一個智能硬體夢。

在智能硬體的布局中,同樣主打高性價比、單品爆款的360,可謂與小米火花不斷。360曾在2015年前後大打出手高調對標小米生態鏈,儘管近兩年360 IoT業務回歸理性更加聚焦,但仍在與小米在暗中較勁。

頗為有趣的是,周鴻禕與雷軍淵源頗深,可謂相愛相殺。兩人20年前就相識,周鴻禕還曾給雷軍下廚做飯。但隨著周鴻禕對準雷軍的「後院」做起了殺毒軟體、手機、智能硬體等等,兩人關係也呈現出微妙的變化,紅衣教主還一度在微博上公開「約架」雷軍。


一、從數個IoT領域爭搶小米地盤

今年雙十一購物節前夕,360圍繞IoT領域一連拋出7款智能硬體,包括360智能門鈴、360安全路由V4、360掃地機器人、360智能門鎖M1、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等,從產品品類、定價策略等方面都頗有對標小米之意。

從產品品類來說,無論是家庭中的路由器、攝像頭、掃地機器人、智能門鎖等,還是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都是小米及其生態鏈重點布局的領域。並且二者都主打高性價比的概念,主要通過線上渠道銷售,品類重疊、產品定價重疊、渠道重疊,不得不讓人猜想,360智能硬體是在對著小米干,企圖通過小米模式一定程度上「顛覆」小米。

從產品定價來說,小米一直以高性價比著稱,但其實360更為「兇狠」。比如兩家的掃地機器人都採用了激光雷達和SLAM技術構建智能規劃清掃路徑,米家掃地機器人售價為1699元,在市場中已經算是高性價比。而360在雙十一前夕發布的掃地機器人,在AI技術上表現更優外,打出1399元的售價,在高性價比上更進一步。

再比如360小水滴攝像頭與米家攝像機價格多在100~200元的區間,360路由器、行車記錄儀、兒童手錶等也在性價比上毫不輸於小米。通過觀察雙方的產品,似乎360新一代產品都在遵循一個思路,即在產品技術與性能上趕上甚至超過小米,並且在價格上比小米更具性價比。

頗為有趣的是,就在雙十一前夕360智能門鎖發布前,小米公司生態鏈產品總監李明在其個人微博上透露,小米自主研發的首款智能門鎖經過1年多研發,即將上線,並曝光了產品諜照。

而隨後360便搶先一步發布了一款更具性價比的門鎖,售價為699元(安裝費另需300元),一向靠性價比取勝的小米又會如何定價呢?

可以看到在智能家居、車載場景、可穿戴三個領域,360近似小米高性價比、單品爆款的打法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比如360路由器曾在2016年銷量達500萬台,據業內人士消息,儘管近兩年銷量略有下降,但每年也有幾百萬規模。

今年年初360進軍掃地機器人市場,一位360內部人士透露,目前掃地機器人已有二三十萬台。

360兒童業務總裁趙君曾告訴智東西,360兒童手錶去年銷量約300萬台,總銷量行業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小天才品牌。

而在智能汽車後視鏡市場,據易觀報告顯示,2016年下班年至2017年上半年,360行車記錄儀市場份額達26%,位居行業第一。一位360內部人士透露,360行車記錄儀近兩年銷量都在三四百萬左右,在這一領域可謂超越了小米。

數據來自易觀報告

儘管整體來說,360 IoT業務與小米生態相比還相差甚遠,但圍繞數條核心產品線,360近年也呈現不俗的表現,正在卯足了勁追趕小米,甚至在一些領域超越小米。

而這背後是周鴻禕的智能硬體夢。


二、 周鴻禕的狂熱:建360生態鏈 高調對標小米

頗為有趣的是,小米做為一家智能硬體公司(核心來源於智能硬體業務)卻一直號稱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360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一直有著一顆智能硬體的夢。

2015年前後,在智能硬體的大浪潮下,雷軍率先布局生態鏈企業。隨著小米生態鏈走出並初具規模,周鴻禕也坐不住了,於2015年初率領360進軍智能硬體熱潮,並在360內部玩起了「小米模式」,對標小米建立了360智能硬體生態鏈、360商城等,難怪周鴻禕雷軍的關係會惡化。

360智能硬體生態鏈由被360投資的硬體公司組成,生態公司推出的產品在通過360內部的檢驗與審核後,就能使用360的品牌,還能夠獲得360生態鏈整合的內外部資源,比如軟體開發、銷售渠道等。有沒有覺得這就是另一個小米生態鏈!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在2015~2016年前後,圍繞著智能硬體以及產業鏈,360投資了不下數十家創業公司,是投資生態鏈企業的高峰期。比如做機器人的金剛蟻、智能家居領域的BroadLink、歐瑞博等,都是360在這一階段投資的企業。

360智連模塊

2015年初,為了進一步擴大生態的影響力,360還搭建了智能家居開放平台,並推出「360智連模塊」。這是一個WiFi模組,用於傳統家電的智能化升級。360當時還推出1元WiFi模組公測活動,首批10000個WiFi模塊定價僅為1元。這某種程度也反應了360當時打造智能家居生態的狂熱。

與360生態鏈相配套的還有360商城。360商城的前身是奇酷網,最初做的是智能硬體新品試用,後來這一品牌被360與酷派聯合推出的手機所使用,即酷派手機。而奇酷網隨之轉變成了360商城,服務360的生態鏈戰略。

在商城的玩法上,360商城與小米商城也較為相似。360當時的智能硬體都在360商城做首發,從而為商城貢獻流量。

但360商城並不盈利,由於360內部對商城態度的不一,後來360商城轉而交由第三方外部團隊運營,這等於說360商城被周鴻禕冷落。

智東西在360商城發現,當時360圍繞數碼、家居家電、汽車用品、戶外運動等上線了大量產品,什麼吹風機、剃鬚刀、輪胎、機油等,360商城當時均有售賣,但如今這些產品都已下架。乍一看這不就是一個小米商城嗎,而如今「人去樓空」只留下一個商城的殼和360少數產品,頗有種觀看歷史「遺迹」的感覺。

一位360內部人士反思道,當時360戰略上沒有想清楚,導致戰術上的搖擺。硬體產品沒有形成爆款,渠道商城沒有做起來,在加上當時產品體驗不足、以及產業鏈不夠成熟,360智能硬體生態也隨之遇冷並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一位業內人士也告訴智東西,360生態之所以沒有做起來是由企業的基因決定的,360的各個業務線都是產品經理在操刀,對於平台的考慮與布局不足。

而小米的生態鏈邏輯是通過一個支點(核心)產品,轉化為一個平台,從而運營流量獲益。比如小米手機帶起了小米商城,米家APP帶起了小米有品,小米更懂得將產品轉化為平台流量。

而隨著2016年智能硬體泡沫的幻滅、行業洗牌,周鴻禕火熱的智能硬體生態夢隨之破滅。他自己也曾說道,「智能硬體公司應該冷靜一點,不能指望硬體獲取用戶,再轉化為服務。這邏輯你自己都不信,大概只有VC會信。」

儘管智能硬體熱潮過後,周鴻禕不再高調做硬體,但他的智能硬體夢始終沒有放棄。


三、為單點突破IoT場景不惜虧損

經歷2016年行業回歸理性後,360也在戰略層面收緊了IoT業務,從與自身品牌相關度更高的安全出發,聚焦在家庭安防領域,並主要形成3條主要的產品線:智能家居、車聯網(行車記錄儀)、可穿戴設備(兒童手錶)。

360智能業務總經理鄧邱偉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周鴻禕當時蠻反感講「生態」這件事。可見經歷了生態受挫的周鴻禕,也回歸了理性,開始聚焦自己最擅長的場景,尋找幾個切入點去深入布局。

2017年以來,360便很少再提及生態,而是圍繞家庭安防場景尋求單點突破。而至此,無論周鴻禕本人還是360公司在IoT業務上都較為低調。

但在IoT產品的思路與邏輯上,360也依託高性價比打造爆款產品,並且部分產品則來自生態鏈企業,而小米的IoT產品大多來自生態鏈企業,這也是360與小米存在差異的地方。

據智東西了解,360 IoT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研,比如像智能門鈴、掃地機器人、攝像機、行車記錄儀等;另一種產品主要來自生態鏈企業,比如今年推出的360智能門鎖K1。

生態鏈產品以360智能門鎖K1為例,它來自360生態鏈企業歐瑞博,產品的ID設計、研發生產都由歐瑞博來做,360主要做安全審核與認證測試,測試通過後就會使用360的品牌上線。

自研產品以360掃地機器人為例,其中核心的軟體、SLAM演算法都由360自己研發,而硬體則由投資企業打造生產。

儘管360 IoT業務已經相當低調,但與小米類似,360產品也主打高性價比、單品爆款的理念,家庭安防場景同樣是小米生態鏈重點布局的領域。360對標小米也並未結束,而是由之前的「明爭暗鬥」轉為暗中較勁。

這種暗中較勁的核心體現就是產品的性價比。

但據產業鏈人士透露,360智能硬體業務並不盈利,甚至虧損。儘管小米IoT產品也主打高性價比,但在薄利多銷的打法下,小米的IoT業務是盈利的。

可見,為了讓自身產品更具性價比與競爭力,360不惜虧損智能硬體業務,也要拿下智能硬體的市場份額。這一招也體現了周鴻禕對IoT業務的執念。


四、360 IoT業務還有沒有戲?

在360手機業務收縮弱化之後,360的IoT業務還有沒有機會,能否撐起未來的一片天空?

根據2018年360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360智能硬體業務收入約為5億元,約佔360整體營收的8.30%,同比增長8.65%,可見智能硬體業務已經佔360營收一定比重,並且也成為360的主要戰略方向之一。

在360目前所聚焦的家庭安防領域,路由器、攝像機、兒童手錶、行車記錄儀等幾個產品線,年銷量都在百萬級別,儘管還還缺乏年銷量千萬級別的爆款產品,與小米IoT業務相比還相差較大(Q3小米IoT及生活消費品業務營收108億元),360 IoT業務已初具規模。

2018年上半年,360主營業務互聯網廣告及服務收入為47.52億元,佔總營收78.87%,同比增長24.16%。

而在智能硬體的賽道上,往往誰能活到最後就意味著誰是勝利者。360的優勢在於,360有著穩定的營收與現金流,即使IoT業務短期虧損,也可以靠主營業務輸血,尚有一搏的機會。

據智東西了解,360也正在打造一款高性價比的智能音箱,可能會在明年初加入智能音箱的戰局,與同樣在主賽道的小米智能音箱相遇,又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

與此同時360的IoT業務同樣不容樂觀,用近乎小米模式的打法,首先面臨的就是小米品牌、渠道、用戶等方面的壓力。

拋開產品維度,小米已經形成了小米商城+小米有品+京東/天貓旗艦店+小米之家+小米授權店等一套一套線上線下渠道,在渠道上的優勢不言而喻,而360的渠道主要來自線上的京東/天貓旗艦店,線下渠道幾乎可以忽略。

除了渠道上的巨大差距外,小米及生態鏈擁有產品組合SKU已經達1600種,憑藉著豐富的產品品類與小米品牌優勢,小米IoT業務所能釋放的勢能遠非360能夠相比。

與小米IoT業務暗中較勁的360,將是積聚力量爭奪小米的地盤,還是在小米產品、渠道、品牌的擠壓下淡出市場?


結語:紅衣教主的智能硬體夢

從2012年的360手機,到2015年的360生態鏈布局,再到如今微軟家庭安防的360 IoT業務,紅衣教主周鴻禕似乎在跟隨雷軍的腳步,始終沒有放棄對智能硬體的執念。而這背後或許是他對IoT前景的看好。

而在產品思路與邏輯與小米模式的打法頗為相似的情況下,360能否從幾個單點實現對小米生態鏈的突圍,目前還很難下定論。

但從國內智能手機的演進路徑來看,誰能活到最後,誰就有可能是最終的勝利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智東西 的精彩文章:

46家汽車科技巨頭的自動駕駛布局復盤!蘋果亞馬遜紛紛入局
鎚子羅永浩回應一切:我們沒有倒閉!還帶來了三款賺錢的新品

TAG:智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