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外媒體:「基因編輯」存在巨大風險 科學探索需合乎倫理法規

中外媒體:「基因編輯」存在巨大風險 科學探索需合乎倫理法規

中外媒體:「基因編輯」存在巨大風險 科學探索需合乎倫理法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一些科學家認為,基因編輯可能存在巨大的未知風險。

國際在線專稿:11月26日,有媒體報道稱,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嬰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她們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對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和科學原則,依法依規處理,並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與此同時,「基因編輯嬰兒」在海內外媒體引發道德倫理問題的討論。

《科技日報》發表評論指出,關於這項「犯禁」的實驗,有兩點可以確定:第一,科學家和審批方公開的信息太少,無法證明其行為是負責任的;第二,科學探索不能跳過規則和審批,拔苗助長是錯的。

《光明日報》評論稱,掌握了尖端知識和技術的科學家,不僅需要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更要有對生命的敬畏心、對社會發展的責任心,才能造福人類。

新華視點認為,科學探索永無止境,鼓勵大膽創新、勇闖科學無人區,並不意味著縱容違反科學道德、無視倫理法規。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 26日援引紐約大學生物學教授亞瑟·卡普蘭(Arthur Caplan)的話稱,人們也許不應反對在編輯胚胎研究上所做的努力,但是真正要將這項研究付諸實踐時,應該首先與社會交流。而賀建奎的這項略帶叛逆的科學試驗不僅不會推動基因編輯的未來,相反,它所引發的爭議很可能會讓這項研究完全被終止。

《悉尼先驅晨報》27日的報道指出,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都不敢從事這類實驗,是因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的可能性,可能對人類的下一代造成長遠的、深層次的不良後果。

英國《每日郵報》26日的報道指出,編輯基因的安全性是不確定的。科研人員已經發現,由於干擾了人體的基因序列,基因編輯可能造成癌症。

美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雜誌》26日刊文表示,第一個基因定製人類的誕生,將是一個驚人的醫學成就,但這也會引起爭議。有些人看到的是一種消除遺傳疾病的新的治療方法,另一些人看到的則是試圖改進、設計嬰兒的違背道德倫理的行為。報道稱,編輯人類胚胎的基因存在巨大的風險,包括帶來意外的基因變異,或誕生基因錯亂的嬰兒。(謝詩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九大電商平台聯合發布公約 抵制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
多米尼加外長巴爾加斯在中國駐多米尼加使館揭牌儀式上的致辭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