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醫書曝光!藏著隸變的驚天秘密

古醫書曝光!藏著隸變的驚天秘密

這件帛書共34行,分「足」和「臂」兩個篇目,「足」代表下肢脈,共有六條,分別為:足泰陽脈、足少陽脈、足陽明脈、足少陰脈、足泰陰脈、足厥陰脈;「臂」代表上肢脈,共有五條,分別為:臂泰陰脈、臂少陰脈、臂泰陽脈、臂少陽脈、臂陽明脈。每一條脈下均記有該脈的名稱、循行過程、主病病候和灸法。十一脈循行方向全是向心的,治療全為灸法,但無穴位名稱和針治記載。

《足臂十一脈灸經》幅寬24cm,經整理修復後現存為兩塊帛片,第一片縱31cm,橫16.3cm;第二片縱30.5cm,橫19.5cm。

《足臂十一脈灸經》

《足臂十一脈灸經》與同墓出土的《陰陽十一脈灸經》內容很接近《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中論述十二經脈的部分,可見這是一篇《黃帝內經》成書之前的重要經脈文獻。

這件帛書的書體整體上與《五十二病方》一樣,都屬於篆隸書體,但其書法特徵又多有差異,在點畫、結構和章法上都有其自己的特點。

《足臂十一脈灸經》(局部)

如橫畫就可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較為渾圓的橫畫,如「者」字(字例見圖,下同),上部分的橫畫雖保留了篆書的圓轉筆勢,但卻不再像標準篆書那樣分左右兩筆寫成,而是方起運筆,並向上形成一定弧度。第二類橫畫是帶有隸書筆意的橫畫,如「之」字下部的橫畫在中間微微上提,收尾處帶有燕尾,出現了波折態勢,而「上」字的橫畫則形成了一個小型的波浪,剛中帶柔,富有變化。第三類橫畫沒有波折,筆勢平整,但取勢上卻豐富多樣,如「三」字向右上斜聳,而「下」字則向右下傾斜。

《足臂十一脈灸經》中的豎畫可大致分為兩類,即帶有彎折的豎畫和筆直的豎畫。

第一類豎畫如「肝」「循」「下」三字,其豎畫入筆都是由輕到重,在筆勢下行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帶有彎曲。

第二類豎畫如「中」「手」二字,豎畫線條的取勢都是向左下傾斜,這種寫法也是篆書的圓轉筆勢向隸書的方正筆勢過渡的表現之一。

帛書中的折畫也可大致分為兩類,即帶有尖角的折畫和圓轉的折畫。第一類如「寒」「貫」二字,其轉折處都帶有尖角,書手運筆至此時,多筆勢一頓,再換筆下行,從而形成這種尖銳的轉折。第二類如「目」「內」「日」三字都是較為圓轉的折筆,這種折畫沒有停頓,而是順勢下行,形成圓潤的弧度,帶有明顯的篆書特點。《足臂十一脈灸經》中這兩種方圓的折筆並存的現象,也反映了當時文字隸變初期的書體特徵。

《足臂十一脈灸經》在字體結構上長扁不限,既有篆書的窄長結構,也有隸書的扁平形態,顯得生動自然,張弛有度。其上下結構的字仍具有篆書縱向取勢的特點,字形較為瘦長,如「貫」「皆」「有」三字的字體結構都較為鬆散自由,上下部首之間距離較大,且有明顯的傾斜態勢。

左右結構的字則具有隸書橫向取勢的特點,字形較為方扁,且偏旁結構組合巧妙,上下錯落有致,例如「物」「此」「臑」三字,其偏旁組合高低錯落,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文字構形靈動有趣。

包圍結構的字,如「間」「痛」「病」等字形都較為方正工整。但不論是哪種結構,書手寫得都比較隨意,字的間隙開闊,隨意自然。

《足臂十一脈灸經》由於沒有欄格的限制,所以在布局上也十分自由。其每一行的起始都是齊平的,且上方都留有空白,每條經脈開始前都有墨釘以示區分。每條經脈論述結束後都會另起一行,故在每段結尾處都有長短不一的空白,這就使得整體布局疏密有致,富有虛實變化。

其次,在字與字、行與列之間的排列上也十分自由。字距有大有小,遇到縱放下垂筆畫的字,其豎筆往往寫得較為舒展,故文字的縱向間距較大。而遇到字形方扁時,字距又自然縮小,整體看上去字距緊湊,行距分明,章法自然生動。

《足臂十一脈灸經》(局部)

《足臂十一脈灸經》的書寫風格自由靈動,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筆畫上富有變化,字形豐富多樣。

如「內」「下」「出」「皆」「足」等字,雖然筆畫簡單,有的甚至只有三畫,但每次在文中出現時字形都有發生變化,幾乎沒有出現兩個一模一樣的字。

第二,在結構上偏旁部首高低錯落,富有動態感。

例如「溫」「物」二字在偏旁結構上都是上下錯落,刻意將左右部首不放在同一水平線上。兩個「溫」字的水字旁,一個為斜直筆,為篆書的特徵,另一個則帶有隸書圓轉的形態,反映了此時文字隸變的特徵。而「物」字左部的橫筆一個寫作篆書的渾圓的線條,一個則寫成古隸的橫挑筆。這種在結構筆畫上篆隸兩種特點並存的現象,正體現了文字隸變過程中的細節變化。

文/陳松長

別忘記在底部點個贊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書畫微報:每次邂逅,都是一場心靈的旅行……
60幅超美國畫

TAG: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