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專家評甲午戰爭:日本卑鄙取勝,但戰敗才讓中國真正走上近代化

日專家評甲午戰爭:日本卑鄙取勝,但戰敗才讓中國真正走上近代化

日本甲午歷史學家訪談錄:005 井上久士篇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 相關閱讀

日本甲午歷史學家訪談錄001:天兒慧

日本甲午歷史學家訪談錄002:大谷正

日本甲午歷史學家訪談錄003:茂木敏夫

日本甲午歷史學家訪談錄004:樋口兼次

日專家評甲午戰爭:日本卑鄙取勝,但戰敗才讓中國真正走上近代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 井上久士教授和他的同事

專家介紹:井上久士,日本駿河台大學法學部教授,是「中國人戰爭被害者要求支援會」執行委員長。其研究方向為日本史(日本近代史),日本近代外交和宣傳,井上教授對戰爭問題亦較有研究。其歷史類相關作品包括《中國國民政府史的研究》(汲古書院)、《南京事件和遺體埋葬問題》(與藤原彰?本多勝一?洞富雄合著)、《從遺體埋葬情況看南京事件犧牲者數》(與洞三富雄?藤原彰?本多勝一合著)等。

記者:甲午戰爭日本獲勝的原因是什麼呢?

井上久士:根本原因是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施行富國強兵政策,經濟近代化,軍事力量增強,且不論正確與否,可以說(獲勝)是這一連串的成果促成的吧。同日本相比,當時的清王朝近代化進程遲緩。

不過,我認為日本完勝的說法不妥。襲擊清軍乘坐的英國籍商船高升號,以此為開端挑起戰爭的行為本身很卑鄙。然後先在朝鮮開戰,之後又進攻旅順,進行了旅順大屠殺,所以我不認為日本取得了完美的勝利。

記者:雖然不是完勝,但日本取得勝利應該還是事實。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井上久士:從中國方面來看,當時李鴻章等清政府官員對日本了解得很不夠。特別是對明治維新以後幾十年間日本的近代化的信息掌握得的很有限。日本窺測到清政府信息不充分的情況,發起了戰爭並取得了勝利。

記者:甲午戰爭勝利對日本歷史有什麼影響?

井上久士:首先是對朝鮮的支配權問題。甲午戰爭日本名義以上是為了朝鮮獨立,實際上是奪取清朝對朝鮮的支配然後由日本實行殖民統治,結果也是如此。

其次是對中國本土的侵略,領土野心膨脹,奪取了遼東半島,還有台灣、澎湖列島,發展成帝國主義國家。甲午戰爭創造契機,是這一過程的起點。

記者:您認為甲午戰爭是同日後日本一系列戰爭相關聯的第一個步驟?

井上久士:是的。10年後的日俄戰爭使日本成為了帝國主義國家。

日專家評甲午戰爭:日本卑鄙取勝,但戰敗才讓中國真正走上近代化

▲ 井上教授與中國近代史專家步平先生等合影

記者:之後,日本走向了軍國主義、帝國主義?

井上久士:是的。從甲午戰爭到1945年的50年間,日本對外擴張侵略。結果給日本帶來了好結果嗎?沒有。三百多萬日本人死於戰爭,國家破滅,然後有了現在的日本。

記者:五十年的戰爭給日本也帶來了悲劇的結果?

井上久士:是的。當然,給中國、朝鮮帶來了更大的苦難,日本必須以歷史為鑒。

記者:旅順大屠殺的事實性如何?為何會發生?

井上久士:當然是事實。當時西洋方面就有記載,同時多數的日本士兵也都有明確記述。不可能否定此(旅順大屠殺)事實。旅順大屠殺為什麼會發生呢?日本的說法是清軍殺了日本俘虜兵,也許這可以說是起因。人道主義地的對待俘虜是國際慣例,日本和清朝都沒有遵守。

但是日本不但殺害俘虜,而且還殺害普通中國老百姓,發生了殘忍的屠殺事件。對此日本國內報道得的很少、對事件的批判也很弱。到了20世紀,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有發生了許多屠殺事件,最有名是南京大屠殺。

日專家評甲午戰爭:日本卑鄙取勝,但戰敗才讓中國真正走上近代化

▲ 攻佔旅順海軍公所的日軍

記者:甲午戰爭是日後日本侵略戰爭的起點?

井上久士:我明確的肯定,是的。

記者:甲午戰爭同導致日本全面軍國主義化的二二六事件有什麼關聯性嗎?

井上久士:兩件事相隔三四十年,從大背景講可以說有關聯。但這期間發生了許多事情,國際形勢也發生許多變化,兩者之間直接的聯繫是沒有的。從軍部力量逐漸擴大來講,甲午戰爭可以說是一個契機。

記者:甲午戰爭時期和二戰時期的中日對立有哪些相同及不同點?

井上久士: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政策可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甲午戰爭是階段中的一個台階。這之後的20世紀,1915年的「二十一條款」,這是又一個台階。再之後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日本踏上了又一個大的台階,最後是1937年的盧溝橋事件,中日爆發全面戰爭。

日本是一個台階接一個台階向上走,踏上了最終台階。遺憾的是日本始終至終沒能從台階上下來,這是歷史的教訓。

一般認為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走上侵略中國的道路是歷史的必然,我不完全這樣看。過去和現在都一樣,日本是可以有其它的、更好的選擇的。這樣的話(必然說理論)當時國家掌控人的責任變得非常曖昧。

記者:發動甲午戰爭各國不會幹涉的判斷是怎麼得來的?

井上久士:(教授理解問題為三國干涉還遼)主要是英國和俄國。當時日本接近英國,遏制俄國,根據媾和條等約判斷兩國均不會直接干涉……

記者:日俄戰爭對日本的影響大於甲午戰爭,為什麼?

井上久士:我沒有比較過。日俄戰爭日本戰勝了西洋國家,而甲午日本戰勝的清國,雖然也是亞洲的大國,但戰勝西洋的印象對日本人可能更為深刻吧。

記者:二戰時,日本如何集結軍力進行戰爭動員的?

井上久士:那種做法現在沒有了,戰爭時期日本是實行徵兵制。滿18歲的男子,身體檢查合格者即被登錄,需要時就被送上前線。這是義務,不可抗拒,否則將被視為犯罪。

二戰時大約有一兩百萬被征入伍,盧溝橋事件、淞滬戰役上海戰事時投入了約一百萬兵力,日本國內兵源基本枯竭。空戰是對美軍,當時也是兵源不接,有些人第二次被征入伍,還有年齡偏大的市民也成為被征對象。日本國內的勞動力短缺,便從中國、朝鮮強行抓捕勞工帶往日本。

記者:徵兵制是早以前就有的制度嗎?

井上久士:是的。明治維新以後。

記者:您是如何認識軍國主義、帝國主義?

井上久士:明治時期,日本開始近代化,希望文明開化,這是正確的。但隨著經濟發展、推進近代化而開始侵略他國、掠奪他國領土、實施殖民支配,這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發展經濟、實行近代化可以,侵略他國、殖民支配他國就完全錯誤了。戰前同我持同樣觀點的日本人從北海道到九州都有,遺憾的是他們的聲音沒能成為國家的主流。(甲午)戰爭如果日本遭受到挫折,歷史也許會是另外的結果。

相反,在中國,甲午戰敗後,人們認識到清朝的問題,維新派、革命派等新生力量出現,為日後重建中國創造了契機。

記者:有沒有您要傳達給中國觀眾的話?

井上久士:甲午戰爭日本將台灣和澎湖列島據為己有,之後又以租借地的形勢支配膠東半島。以戰爭的手段奪取鄰國的領土是不能被容忍的,是錯誤的。對於這一點日本必須認真反省。

在反省的前提下,我們還要看到雖然日中50年之間發生了戰爭,但還有兩千多年友好的歷史,兩國是無法搬家的兩個鄰居。要多做面向未來友好的交流發展。現在對中國抱有反感情緒的日本人確實存在,但也有也有許多日本人對中國抱有友好感情。希望中國觀眾了解這一點,以便兩國友好地交往。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