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如何成為「最受文藝時尚愛好者喜愛的香水品牌」?

如何成為「最受文藝時尚愛好者喜愛的香水品牌」?

原標題:如何成為「最受文藝時尚愛好者喜愛的香水品牌」?


如果你自認是鋼鐵直男也先別急著退出,因為我保證這篇絕不是和你講一堆「前調中調後調」,然後說出一堆專業的香氣術語來說服你的,因為,我是用綱鐵直男的身份來寫這一篇的(笑)


說到買香水,大家很容易會有刻板的印象是吧?




為免有廣告嫌疑,找了些現在不太存在的來作例子。有關香水安利,或是「為什麼要買某瓶香水」,要不是「很認真的講解他香氣的調」,要不就是如大部份的「時裝品牌推出的香水」,以名人或模特拍出超級大片的廣告,「以實在的形象推銷不實在的香氣」,如果我這個說法有點難懂,我用一些例子來說明:



像用上了雷神的這一瓶HUGO BOSS,就算不用看,我也可以感覺到應該是「清爽的海洋香男士香氣」,又或是...「有型的西裝白領應有的氣味」



數年前大賣的這一個,也是什麼都不用告訴我了,我知道我用了後「就是和JOHNNY DEPP一樣野性」就得了;



還有數年前這個神奇的案例,只要用上BRAD PITT,你甚至能讓男的去買去用這瓶大部份女生都會有一瓶的CHANEL NO.5........


但今天的兩位主角,有別於市面上大品牌的香水,更從小眾走到了主流(雖然這不一定是好事),那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小眾品牌,是如何成為文藝范們的最愛;


LE LABO

(曾經)就是要反主流


在2006年,兩個法國人在美國開設了一個香水品牌LE LABO ,而品牌的名字就是法語中「實驗室」的意思...


等等,我知道很多人想吐槽,因為這一、兩年間 LE LABO在中國也突然火了起來,原因當然又是因為...




某人曾經使用。但即使如此,這篇文章也值得你看下去,因為 LE LABO,絕對絕對不止大家常用的安利語:「某人使用的超高逼格小眾香水」那麼簡單...





有關品牌的風格,其實在說下去之前還不如直接看看他們店鋪內裝還來得直接。從美國到巴黎到德國、日本甚至香港,店鋪越開越多的 LE LABO ,雖然內裝會「稍微有點不同」,但最大的特色是全都以美式工業風(LOFT)來作為點鋪裝修風格,而其最大的記認...





是他們的每一個單品的外包裝都配合了「實驗室」的形象。這十年間美國最 hit 的「工業風」再加上MMM式「性冷淡」「禁慾系」的實驗室容器,就算用腳去想,都能想得通這絕對能大受「文藝愛好者」的歡迎是吧?


但一切其實沒這麼簡單:



LE LABO一切的樂趣其實來自兩位主理人 Fabrice Penot 和 Edouard Roschi 的「出身」。品牌的源點,是 Edouard Roschi(上圖右),這個一頭長捲髮,看起來玩滑板超強,KICK-FLIP 能跳上兩米高的人,其實本來是個化學系學生,在大學畢業前,覺得能找到最好,最優秀的工作,就是進去一家化學實驗室...而這絕對不是他想要的(雖然我的問題是,那他為什麼要讀化學),而那時在一個巧合機會下,他進了香精品牌FIRMENICH工作,而那時令他馬上受到感觸,在及後的訪談他曾提到:


「 I was amazed by the possibility of capturing such incredible, affective universes in a chemical mixture. 」


(我很驚訝在化學物的混合下,能夠捕捉到如此神奇的情感宇宙。)


而後來,Edouard 到了 GIOGIO ARMANI 工作,那時他認識了 Fabrice Penot ,兩人除了成為好友,更一起對公司、大品牌香水感到非常不滿,他倆都認為大品牌的量產香水,只是把錢投資在廣告和宣傳上面,賣的只是「形象」,根本不是香水本身!


「People were trying to get attention through funky packaging and crazy adverts.」


(大家試圖通過時髦的包裝,加上瘋狂的廣告,以獲得大眾關注。)


因而他們兩個法國人,跑了去美國開設了 LE LABO。說到這,也許你就覺得他們在說場面話?但事實上,這些年來 LE LABO從沒投放過一支廣告,品牌在十一年間火起來都是因為口耳相傳的,而最能印證這一點的是... LE LABO的售賣方式。






首先第一件事是,LE LABO的香水並不是你去找百貨或免稅的專櫃就能找到的,為什麼LE LABO在全球各大主要城市都開設分店,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全部香水都是「即場製作」的,在你挑好想要的味道並下單後,店內專屬的調香師才會即場為你調製出你所購買的款式...


並在製作完成後,馬上印出「在哪家店哪位調香師製作」、「你的名字」、「生產日期(當天)」等等並貼上這瓶香水上。你說,這樣個性的操作怎麼可能不火?再加上說到香氣本身亦是非常有特色!而他們得到爆發性的成功是因為...



全球頂尖的高級酒店都看上了 LE LABO!例如柏悅(Park Hyatt)、Fairmont、EDITION、LePigalle 甚至是 ACE HOTEL 都曾經邀請 LE LABO為酒店提供產品,甚至是推出專屬限定品(上圖為 LePigalle x LE LABO專屬洗浴系列,這款瓶子你只能在這酒店的浴室看到)。所以你也能想到了情節:某對不知道LE LABO的情人在出遊時在酒店中無意用過了其產品,香味成為了記憶,及後念念不忘並特意把 LE LABO找回來...等等這些美好的故事;


反正結果而論,「最受文藝時尚愛好者喜愛的香水品牌(之一)」,LE LABO絕對是實至名歸的,不過在此我想為其說明一下,LE LABO絕對不是小眾獨立品牌,因為在其得到全球的關注以後,在2014年,LE LABO已經被雅詩蘭黛收購了...(不過也因此,他們才能在世界上開那麼多店,而且目前為止雅詩蘭黛亦沒有改變 LE LABO的堅持,這一點,實在值得讓我想買點雅詩蘭黛來支持了。)


BYREDO


(也許)很多女生們都誤會了


哪有如此強大的巧合?前面說過這五、六年間,時尚男生「人手一瓶」的 LE LABO,而接下來的主角 - 時尚女生「人手一瓶」的 BYREDO...居然和前者同樣,也是誕生於2006年!


但有關這個近年最火,真的我所認識的那些時尚女生每人好幾瓶的品牌...其實大家都對他有很多很多的誤解...






首先我們同來看一看店鋪的感覺,和 LE LABO 就是完全絕對的相反,用有點土但最能讓理解的說法就是「北歐性冷淡禁慾風」是吧?看到店面自然會覺得這是一個味道很「超世」的品牌,對了,為什麼要加上北歐,因為說到 BYREDO,很多人馬上會提起的是品牌創辦人是「來自北歐」,所以...目前為止一切都很好理解吧?然後我們看看他們的產品:




同樣繼續「很北歐很禁慾」的外裝,加上很有文藝味道,由超模 Freja Beha Erichsen 為其宣傳形象...對了,就連香水本身也叫人著迷,每瓶香水的靈感都是來自一個故事或典故,例如 BYREDO最有名氣的這瓶「無人區玫瑰」,靈感就是來自一次世界大戰中一位護士的故事...再加上其味道真的很有格調,怎麼叫一眾「性冷淡風愛好」的時尚女生不喜歡 BYREDO



甚至先前還與攝影藝術家Inez & Vinoodh合作


以 Inez & Vinoodh 在1996年的作品《Kirsten》為靈感的這瓶 1996 ,力圖以香氣去重現這張作品的特徵 - 那種純潔無瑕的感覺;




BYREDO名氣超急速爆發並走進主流眼中,自然是因為 VICTORIA BECKHAM ,在一次「展示包包物品」的時候拿出了一小瓶 BYREDO ,而及後亦曾多次說到她有多喜歡 BYREDO ,最強的時尚女性都這麼說了,再加上品牌有格調,香氣真的很獨特,這麼一來,BYREDO 怎麼可能不火?


是的,沒錯,這一切都沒錯!可是我說大家對她的誤解在於:


BYREDO 其實一點都「不北歐」、也「不禁慾」更加是「不性冷淡」...


說到 BYREDO ,一些媒體或博主都會以「 來自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的 Ben Gorham,從沒有調香背景,在藝術學校畢業後創立了 BYREDO 」來作為這品牌的宣傳語句。如果只聽這一段,也許你會幻想成一個有點雀斑的長直金髮女子,才能創造出這麼「禁慾」,有著中性的女性美香氣品牌吧?嗯...



嗯,這位才是 Ben Gorham 。若果你覺得「嗯,還是很有北歐的靈氣」






好,我們再來看真一點,說實話,當時第一次看到的時候我還以為他是某個 highstreet 潮牌主理人(笑)


但當然,我並沒有說什麼,主理人是這個模樣和 BYREDO的出品並沒太大關係,而事實上,我只是想藉此說明這品牌其實不能用北歐來形容,因為 Ben Gorham 的母親是印度人,而其父親則是加拿大人,其實...Ben Gorham只是後來在北歐念書和定居而已;而大家一直覺得「很性冷淡的品牌LOGO」...



其實這個來自 BYREDO「B」字,其實同時表達的是13,原因就是因為Ben當時在藝術大學畢業後,他還打了一陣子的歐洲職業籃球,而他當時的背號是13號。及後在其三十一歲的時候,偶然遇上了「香水」(在多個訪問中,BEN 都提及到在31歲之前,他從來沒用過香水) ,而之後就找來了 OLIVIA GIACOBETTI 與 JEROME EPINETTE 這兩位知名調香師為其製作 BYREDO...反正,有關 BYREDO的創立故事,一切都很模糊的;


再一次的「但當然」,我還是要說明,請不要誤會,BYREDO 還是很好,我現在在說的,只是在說BYREDO 並不是很多女性以為的那麼「北歐性冷淡禁慾」...


早於四年前,BYREDO 與知名墨鏡品牌 OLIVER PEOPLES 合作推出了其同名香水,而在四年前的這個合作出來之後,在同年 BEN 與《GQ》的一次訪談中提到:


「除了無形的香氛外,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有形設計」適合創作?而包包一直是我想發展的產品設計。一直以來,我對於工藝和細節設計都非常堅持和講究,包包是讓我可以把同樣的理念灌注之上的產品,因此今年六月首度推出了中性偏男性風格的包款系列,設計較為粗獷。」



沒錯!這個香水品牌還出包包了!但一切只是開始,因為在去年...





IKEA還宣布了即將在 2020 年和 BYREDO推出合作系列!(有趣的是,只要你細看,你還能看到 BEN 穿的是 SUPREME TEE ,笑)來到這,可能鋼鐵直男們應該馬上像雷擊一樣明白我想說什麼,還有我一直在強調 BYREDO可不禁慾可不性冷淡:


「自己本身有別的專業卻轉行」;「沒受過正統訓練和學習」;「受到名人加持」;「開始搞聯名」;「甚至開始推出和品牌本來無關的單品進入另一個行業」... 嗯,你也想起了那個人是吧?



此刻不手動 @Virgil Abloh還能怎樣?但有趣的是...在IKEA的合作宣布出來以後的一年後...



在今年3月,他們宣布他們將要合作,並在今年6月推出了...








這小型系列,將會有一個 OFF-WHITE x BYREDO 的包袋系列...



當然還有香水了!(但說實在,這瓶香水的主題是「電梯中的音樂」,雖然是我是個VIRGIL HATERS,但這聽起來的確很有趣),所以看到這...




你還會覺得 BYREDO是個「北歐性冷淡禁慾風」的品牌嗎?不過也許,自此 BYREDO除了時尚女生人生一瓶之外,還會有很多男生要入坑就是了(笑)


而在今天的最後,我的問題只有一個:



其實,當小眾得到了名氣,慢慢也會變成了主流,哪怕不是像大牌一樣靠著「形象化的廣告」,這些小眾品牌也會因為「口耳相傳」而得到認知並慢慢變成大眾品牌,例如BYREDO,恐怕單是因為被傳為「北歐性冷淡禁慾風」,再加上「ROSE OF NO MAN"S LAND」這樣浪漫的名字就足夠讓人安利...


那其實,小眾和主流真有那麼大差異嗎?難道不就只是「宣傳的方式有所不同」嗎?


那...到底為什麼這兩個品牌會成為「最受藝文時尚愛好者喜愛的香水品牌」?小眾是不是一定就比大眾好?


但當小眾成為了大眾...那難道他就不好了嗎?說實話,我也想不通。


P.S 別以為我是在黑他們,我...其實也是他們的長期使用者就對了(笑)


FIN


這些醫美廣告讓我感到五雷轟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分子 的精彩文章:

MARGIELA到底在靠啥賺錢?
首秀在即,Riccardo Tisci對Burberry做了什麼?

TAG:X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