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看點讓孩子精通中英雙語,是現在父母們的追求,也是開展雙語教學的學校愈發繁榮的原因之一。然而,學校和父母,都會發現雙語教學沒有那麼簡單:課程的雙語融合與精力分配會帶來諸多疑惑和困擾。對此,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雙語融合方案。該校首任中文校長熊華麗,近日接受外灘君專訪,分享了20年來她對中文傳授和雙語融合教學的探索心得,值得研究融合課程的老師們、想要提高孩子雙語能力的父母們一讀。

文丨周瀅瀅 編輯丨黃曄

隨著國際學校、雙語學校越來越多地開辦,雙語教學已經是繞不開的話題。

但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語種究竟怎樣融合?是平分秋色、各佔一半,還是更側重於母語學習?各個學校仍處於摸索之中。

這個月,頂思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亞洲國際學校大會」上,特別開設了雙語教育分論壇。新加坡的雙語教育水平,可以說全球首屈一指,名聲在外。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Canadian International School,以下簡稱CIS)中文校長熊華麗受邀出席,分享了自己20年的國際學校中文教學經驗,以及CIS的中英文雙語融合之道。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中文校長熊華麗

圖片由公眾號「頂思」提供

作為一所嚴格意義上的國際學校,CIS相當於我們國內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擁有80多個國家學生,一共3000多人,中國孩子只佔比百分之十幾。

一般來說,無論國內外的國際學校,都很少設有中文校長這一職務,熊華麗成為CIS的首任中文校長,也是新加坡國際學校圈子裡首位中方校長,這足以看出學校對中文教育的重視。同樣,CIS的雙語教學成果也可圈可點,在全球MAP考試(備註:Measures of Academic Progress用於測量學業進步的階段性測試)中,雙語班的數學、英文成績甚至高於普通英文班級,而中文的學習已接近母語水平。

熊華麗說,在取得今天的雙語教學成果之前,她也經歷了不少彎路。由於沒有一套成體系教材的指引,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曾一直在「枯燥無味」和「有趣無效」之間搖擺:要麼,一味地糾正發音和筆畫,讓學生覺得中文學習很枯燥;要麼,又矯枉過正,天天帶著做活動玩遊戲,卻沒能學到多少中文知識。

熊華麗看到了這一問題,她摸索編著了一套系統的《少兒大蘋果漢語》教材,共有上百冊,如今被世界上眾多國際學校所採用。她提出的一系列中文教學理念和雙語融合方法,更對國際中文教育產生重要影響。

藉此機會,外灘君專訪了熊華麗校長,請她談談這套教材的中文啟蒙特色,以及CIS學校是如何進行雙語融合教學的。這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啟蒙階段只學漢字,不學拼音

故事閱讀最重要

熊華麗參加高考的那一年,正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三年。她一個暑假學完了中學全部課程,儘管學校連英文課都沒有,她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廈門大學的「英美文學」專業。

在隨丈夫移居新加坡之前,熊華麗曾在廈門大學留校任教,做了10年的大學英文老師。1997年來到新加坡後,熊華麗便在這裡開始了國際學校的中文教學,隨之而來的則是全新的挑戰。

熊華麗發現,市場上竟然沒有一本用著順手、孩子學得開心的零基礎中文教材,就連非常簡單適用的中文兒歌都沒有,這給中文教學帶來不少困難。

「國際學校的中文教育是很難做的,都靠老師東拼西湊地找東西來教。」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和反思,她決定自己動手編寫一套中文啟蒙教材。

本是為了方便自己教學使用,沒想到卻受到中文老師們的極大認可。為了讓更多的中文老師能用上,2012年,熊華麗編寫的全套《少兒大蘋果漢語》正式出版。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少兒大蘋果漢語》3-6歲閱讀系列

圖片來自WaWaYaYa APP

乍一看,好像和國內常見的啟蒙讀物沒太大區別。細看發現,書里的漢字既不標註英文,也不標註拼音,「這對於零基礎的孩子是不是太難了?」正當外灘君疑惑不解,熊華麗神秘一笑:「這就是它不一樣的地方了!」

「如果將漢字標註了英文,說英語的孩子眼裡就『看不見』這個字兒了;標註拼音則更糟,孩子可能直接套用英文的發音,發出怪腔。」

熊華麗直言,第二語言的教學要以目的語為媒介進行教學,特別在啟蒙階段,如果母語夾雜其中會有很大幹擾。為了讓孩子將更多精力放在理解漢字含義、記住字形,科學的做法是什麼都不標,由老師帶領孩子一遍遍正確朗讀。

所以,熊華麗對幼兒園階段的中文老師有一個要求,只教漢字,不準教拼音。「拼音應該等上了小學再教,這時候已經有了一些漢字的儲備量,學起拼音更容易一些。」

那麼,中文教學過程中,如何帶領學生重複朗讀,還不至於讓學生感到枯燥?《少兒大蘋果漢語》這套教材獨創性地採用了「三個S」:

  • Symbols(圖標)

  • Songs(兒歌)

  • Stories(故事)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圖片來自網路

1、關於Symbol圖標教學

Symbol圖標的設計是整套教材的精髓。

一直以來,我們都習慣用圖片教認字,但是豐富的圖片內容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且會有不同的解釋,不夠簡單明了。「比如兩個人圍坐著分享晚餐,有的孩子關注的可能是食物,有的孩子關注的是人物的裝扮,很難有一個統一的指示。」

相比較而言,圖標可以更精準地對應某一個字或詞。熊華麗堅持,Symbol圖標學習初期,只要讓學生明白對應的含義,後期可以逐漸標註漢字和拼音,這取決於每個階段的教學目標。

2、關於兒歌教學

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漢語學習,最重要的是有趣、好玩,兒歌和童謠就是很好的學習載體。熊華麗強調,我們必須按照漢語的特點,創作符合語言規律、文化特色的兒歌和童謠,不能將英文兒歌直接翻譯過來教學生。

比如下面這個英文兒歌:


"One two buckle my shoe,

Three four shut the door…」

如果翻譯成中文,則完全沒有了原有的押韻:


「一二繫上鞋扣, 三四關上門…」

類似這樣的「生硬嫁接」還有很多。因此,熊華麗不敢偷懶,堅持自編自創,甚至嘗試自己譜曲,教學生們吟唱最新鮮有趣、符合中文特色的兒歌。

3、關於故事教學

《少兒大蘋果漢語》的獨特還在於,每本書都好像一個獨立的主題繪本,比如,介紹家人、寵物、朋友、春節等,將漢字和文化的學習融於故事當中。

這套教材按難易程度提供分級閱讀,每個層級下面都有若干本書,就好像一個「故事超市」供不同水平的學生取用。最簡單的,可能只有幾句話,難度高的可供漢語為母語的學生使用。因此,在CIS 的中文課堂上,老師常常帶著學生分組學習不同級別的教材。

在熊華麗看來,即使學生還不認識字,依然可以啟蒙閱讀。CIS幼兒園雙語班的孩子,4歲開始讀《少兒大蘋果漢語》里粉色最初級版故事內容。

幼兒園階段,還可以將拼音、筆畫等概念,通過故事傳遞給孩子。熊華麗獨具匠心地設計出「漢語先生」 「筆畫先生」和「四聲小姐」這樣的卡通人物,通過將一連串擬人化動作的聯想,比如,只要看筆畫先生的頭在哪裡,就從哪裡開始下筆,讓學生對筆畫順序有了概念。

她認為,在啟蒙階段進行規範化的學習,很有必要。「哪怕只掌握50個漢字,也要能筆畫正確、規範地書寫。漢字本身就是中華文化的產物,只要開動腦筋,老師們是可以將複雜的筆畫概念,輕鬆傳遞給孩子們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學生通過「筆畫先生」卡片學習筆畫

圖片來自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官網

同一門學科,兩種語言怎麼教?

雙語班的課堂,究竟如何融合兩門語言教學?外灘君發現,目前很流行的做法是,一間教室設置中英文兩位老師。

在熊華麗看來,這會讓學生對自己熟悉的那一門語言和老師產生依賴,達不到雙語提升效果。」她更認可 CIS所實行的「走班制雙語教學」,徹底將中英文從課堂上「分開」

1、怎樣進行「走班制雙語教學」?

如果今天是中文授課,學生就去中文教室;明天是英文授課,就去英文教室。中英文教室風格迥異,從課桌擺放、裝飾道具、文字板報都截然不同。「必須徹底沉浸到某種語言環境中,這樣學生下意識地就會說某一種語言,不至於互相干擾。」

熊華麗還分享了一個有趣的事情。有一天,學校的一位洋人校長走進班級和老師對話,沒想到,有個外國孩子走過來提醒她:「這裡是中文教室,您要說中文。」校長不懂中文,聽了老師的翻譯後,她感到非常開心,說明孩子已經融入了這樣的語言環境。

如果父母是第一位老師,課堂是第二位老師,那麼環境就是第三位老師。對越小的孩子來說,語言環境的浸泡就越重要。

2、同一門學科,如何用兩門語言教授?

一門學科,怎樣用兩門語言授課,這其中大有門道。熊華麗認為,如果中英文老師很機械地將學科分為「一半一半」,很難達到優勢互補。

CIS的不同之處在於,採用全科雙語教學,也就是說,除了音樂、體育、美術之外,所有科目都「一分為二」,既有中文教授部分,也有英文教授部分。

比如數學板塊,會由中文老師負責算數部分,英文老師負責應用題解析,因為後者對語言水平要求更高,更適合英語普遍比中文強的國際學生。通過這樣的交叉合作,共同完成同一門學科的教學。

這也要求雙語老師之間有更深的融合。比如,中英文老師每天通過共享彼此的教學內容和心得,實時了解學生對這一學科的整體掌握。

除了科目和老師的融合,不同母語學生的融合也很重要。「 語言是學科知識的載體,有的學生可能語言水平弱些,但並不意味他的學科能力比別人差。不妨將中英文母語的學生,融進同一個班級學習,還能幫助彼此提升語言能力。」

在CIS推出這種模式的雙語班時,很多家長都表示懷疑,擔心這會影響學科知識的學習。但是全球MAP統考結果,卻讓人吃驚。雙語班雖然只有一半時間進行母語學習,但是英語閱讀和數學成績居然比普通班(只用英語教學)還略高一些。

面對這樣的成績,熊華麗對雙語模式更有信心了,「早已經有大腦研究證明,雙語教學的孩子,雖然學科學習時間相對縮短,但是成績並不會降低。如今我們做到了實踐證明!」

11月底,CIS還將舉辦「第六屆國際學校華語教育研討會暨工作坊」,屆時將開放雙語教室,面向全球教育工作者分享這一雙語教育經驗。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圖片來自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官網

真正的語言學習,必須要地道

作為文革剛恢復高考那個時代的大學生,熊華麗回憶自己的英語學習歷程,對背後的文化錯位感受頗深。「那個時候學英文,看的書是《半夜雞叫》英譯本;英語課上講的內容是『毛主席語錄』『朱德的扁擔』;甚至教的英文歌也是《我愛北京天安門》。」

結果,熊華麗雖然學會了英語,交流時卻找不到任何「共同語言」。「當西方人問我,看過什麼文學作品?我嘰里呱啦說了一大通,對方仍是一頭霧水。」

有了這樣的經歷,熊華麗深刻認識到,學習一門語言,不僅是作為交流工具,更是了解另一種文化的窗口。因此,她將雙語班的文化教學分為「產物」「習俗」和「概念」三個層次,逐漸加強,互相滲透。

  • 產物:水餃、月餅、紅包、粽子、燈籠、熊貓等中國特有元素;

  • 習俗:過年吃團圓飯、賞月、提燈籠、拜年等特色文化活動;

  • 概念:「尊老愛幼」「天道酬勤」「百善孝為先」等傳統思想和價值觀念;

最初級層次,是在故事閱讀、圖畫背景和字詞學習中,經常出現文化產物;最高級層次,則是通過文化產物和文化習俗,潤物細無聲地傳遞文化概念。

在具體雙語教學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閱讀文本的選擇

在閱讀文本的選擇上,熊華麗十分注重文化語境的吻合,「要選擇與語言相匹配的閱讀文本,如果選用中文版的《白雪公主》、英文版的《西遊記》來教學,豈不是捨近求遠?」

當然,如果有一些國外譯本可以配合相關主題探究,也可以選用;但是熊華麗建議,中文教學時最好首選中文原版書籍,英文教學時首選英文原版。

2、探究活動的設置

課堂探索活動中也是這樣。西方英語課程中,常有「毛毛蟲生活習性探究」這一主題,但是中文課程就不能照搬。

「為什麼不能將這種研究主題,改成研究熊貓的生活習性?豈不是更符合中文學習語境。哪怕是將原有故事中,毛毛蟲的食物由漢堡變成餃子、乳酪變成月餅,都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

3、教學大綱求同存異

不同語種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強行要求學習進度和學生掌握程度的齊頭並進。雙語教學大綱必須求同存異。

熊華麗說,「比如英文文學課上,可能第一學期學詩歌、第二學期學記敘文,第三學期又是說明文……漢語學習則完全不同,它得有自己的節奏。」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熊華麗的中文課堂

最重要的是,

對中文學習和中華文化感興趣

這幾年來,國學校對中文老師的需求量也在大大增加。熊華麗剛加入CIS的時候,學校只有十幾位中文老師,短短几年間,已經有超過50名中文老師。

CIS還首創了Literacy Coach(中文學習督導)這個職位,幫助中文老師設計主題教材,分擔課堂工作,比如將閱讀文本進行難度分級,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目前,我們的中文閱讀已經達到36個級別,每隔一段時間,就為學生推薦合適的讀本範圍,不會出現整個班級都讀同一本書的情況。 」

熊華麗感慨說,經過一系列調整,新加坡的中國家庭也對雙語班有了很大信心。原先一個班級20名學生只有一兩個中國孩子,現在有四分之一,這也使雙語班的中文環境越來越好。

相比較下,外國家長反倒更願意送孩子進雙語班。他們很樂意孩子在英文之外,能多掌握一門古老、難學,國際地位卻冉冉上升的語言。

「通過這樣的模式,學生的中文能否達到母語水平?」外灘君拋出了一個要求很高的問題。熊華麗坦言,目前,CIS只在幼兒園到小學6年級設置了雙語班,到了初高中階段,中文就成了一門選修課。所以,對於非母語的學生來說,可能達不到同年級中國學生的水平。

「但是我們的四、五年級,起碼能達到中國學生三、四年級的水平,算是接近母語水平吧。」熊華麗笑著說,「這在英語作為強勢語言的國際學校,已經是很了不起了!」

她補充說道,

其實,雙語班的最大成就在於,能讓學生對中文學習和中華文化真正感興趣。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圖片來自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官網

採訪的最後,熊華麗談了一個讓她憂慮的問題:雖然漢語的國際地位一直在提升,但是漢語中的特有辭彙,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她將這稱為「漢語的過分謙讓」

「我們生怕西方人不懂,自覺地將一些特有辭彙翻譯成彆扭的英文,比如餃子、包子、湯圓、粽子等所有帶餡兒的,都變成了Dumpling。」同樣,漢字成了Chinese Character;紅包成了Red Envelope… …這樣盲目且生硬的翻譯,很容易造成歧義,也不能傳遞出背後的文化特色。

「為什麼餃子不能是Jiaozi,漢字不是Hanzi?」熊華麗呼籲:「我們應該尊重民族語言,捍衛它的純潔性。特有辭彙如何翻譯,也能看出背後的文化自信。」目前,像茅台Maotai、豆腐Toufu已經收入規範詞典了,但是還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堅守。

微信公眾號又改版啦!

快把「外灘教育」設為星標,

不錯過外灘君每日好文。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關注外灘教育

閱讀 3000+篇優質文章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外灘教育攜手畢業於耶魯大學的

閱讀控Nikki老師

帶你走進精讀,

走進《了不起的蓋茨比》

最終,愛上閱讀。

點擊下圖 立即購買

新加坡國際學校圈裡的首位中文校長:全球最牛的雙語教育是怎麼融合的?

↓↓↓點擊閱讀原文,進外灘教育微店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