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績:儒道雙修惹的禍,想當官又想歸隱

王績:儒道雙修惹的禍,想當官又想歸隱

第七章 王績:儒道雙修惹的禍,想當官又想歸隱

因為喝酒誤事丟了官,回到老家龍門縣,鄉里鄉親都知道了。

這個事情很不光彩啊,王績的那些鄉親們,和現在否認某些人喜歡嚼舌頭一樣,不免指指點點,說三道四,暗中嘲諷。

忘記不高興了,他這種洒脫的高人作風怎能不光彩呢,於是寫了一篇叫《無心子傳》的人物傳記,到底歷史上有沒有叫無心子的人,無從得知,反正化身為無芯子為自己辯解,風趣地給大家講起故事來。

這個故事是這樣滴,說:無心子旅居越國,越王不知道他品德高尚,逼著無心子做官,無心子面無喜色,故意行為不端,不久便被罷官了,他沒有不高興,前去山野之間了,後來碰見個世外高人。那個世外高人拍著大腿說,你這樣賢德之人怎麼會被罷官呢?無心子反問說,你聽過蠻蠊氏的馬嗎?頸鬃火紅,渾身雪白,奔跑像是跳舞,結果累死了。而另一匹馬,腦袋低垂,尾巴往上翹,又會尥蹶子踢人又會咬人,於是被丟棄在了野外,結果長得膘肥體壯。所以嘛,鳳凰並不嫌惡棲息在大山裡,蛟龍也不會因為泥淖中感到恥辱,君子因為高潔招來禍患,不迴避污穢,可以養精蓄銳啊!

這個故事講得好啊 ,講得妙,可是他真的甘心就此隱居嗎?

歸隱之後,王績經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飲酒作詩似乎成了他的日常,他最有名的代表作《野望》,也是這時靈感激發寫出來的。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整首詩畫面唯美,質樸自然,但仔細品讀取來,看似閑適的情趣中,卻帶著一絲絲彷徨和苦悶,這也代表他歸隱後真實的心情。

既享受閑適自在的田園生活,又不甘寂寞,不然就不會感嘆「徙倚欲何依」,他還有有心出世,干一番大事業的,只是苦於無人賞識啊!

王績這位同志的一生,可是說都在出仕與歸隱之間來回徘徊。

這種矛盾心態,都是家庭教育惹的禍。他爸爸愛讀儒學,他哥哥是儒學大師,因為他爸爸又精研道家的陰陽術數,受家庭熏陶,王績從小飽讀儒家經典,接受了經世致用那一套理論,偏偏愛好廣泛,也喜歡研究研究道家東西,渴望竹林七賢那樣的生活,道家自然無為的避世思想也在心裡紮下了根。

一個入世的儒家思想,一個隱世的道家理論,在他心中不斷衝突碰撞!

這段隱居的日子裡,王績還寫過一組詩作《古意六首》,更是將這種矛盾的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組詩篇幅比較長,在這裡不全文摘錄了,大致是什麼內容呢?

其中第一首,他以寶琴自喻,用「材抽嶧山干,徽點昆丘玉。漆抱蛟龍唇,絲纏鳳凰足」來形容自己的才華,可惜的是懷才不遇,儘管彈奏出《廣陵散》和《楚明光》這樣高雅樂曲,卻沒有知音。第二首又以翠竹來自比,「刀斧俄見尋,根株坐相失」,翠竹雖然有用,但遭到砍伐,反不如山上的野草,又有了避禍的隱居心裡。第三首寫寶龜不小心落入漁網,慘遭殺身之禍,又想到了若是外出當官後,官場無常,生怕遭遇禍事。到了第四首,心思一轉,又寫了松樹,生長在合適的地方,雖然免遭砍伐,但自生自滅。「盛衰自有時,聖賢未嘗屑」,當官的想法又出來了。第五首也寫的松樹,開始寫到「榮蔭誠不厚,斤斧亦勿傷」,似乎對當前隱居生活滿足了,可是結尾又來了一句「赤心許君時,此意那可忘」,這個渴望出仕的心理就明顯了。

這組古詩中,最後一首是重中之重,乾脆來個思想總結。這也是王績組詩好玩的地方,前面五首詩想東想西的,最後似乎思考明白了。第六首,前幾句寫鳳凰高翥遠翔,表明歸隱決心,到了結尾,話鋒一轉,又寫在「皇臣力牧舉,帝樂簫韶暢」的時候,他自會重返朝閣,去實現遠大的抱負。

在患得患失之中,王績漸漸好像適應了隱居的生活。

時間飛逝,轉眼到了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也就是唐朝建立的第四年,王績平靜的隱居莊園,有一天打破了往常的寧靜,迎來一位客人。

這位客人正是時任天策府記室參軍,跟隨李世民前去征討劉黑闥的薛收、薛收作為他大哥的弟子、他的好友,路過此地,準定要看看這位老朋友了。

兩個好友久別重逢,不免把酒言歡,聊聊以前,又說說現在,不勝唏噓,王績作了一首《薛記室收過庄見尋率題古意以贈》,當做贈禮。

詩中先是回憶了下以前,「伊昔逢喪亂,曆數閏當餘。豺狼塞衢路,桑梓成丘墟。余及爾皆亡,東西各異居。爾為背風鳥,我為涸轍魚。」又聊聊自己的現在,「逮承雲雷後,欣逢天地初。東川聊下釣,南畝試揮鋤。資稅幸不及,伏臘常有儲。散誕時須酒,蕭條懶向書。」

這時候的薛收,早已今非昔比,因為給李世民出謀劃策,先後擊敗了竇建德和王世充,屢立戰功,面對這樣一位故友,王績怎麼不心生感慨呢,「追道宿昔事,切切心相於。憶我少年時,攜手游東渠。」羨慕嗎?準定羨慕。但人都要好面子,他好像又自我安慰道,「賴有北山僧,教我以真如。使我視聽遣,自覺塵累祛。何事須筌蹄,今已得兔魚。舊遊儻多暇,同此釋紛拏。」

也許是受到了薛收的刺激,也許是感覺真正的盛世來了。

時隔不久之後,王績再次走進了長安,天下初定,朝廷徵召前朝官員,王績以原來的官位待詔門下省,什麼是待招呢?用今天的術語,就是等待分配,也算是官員,但沒有具體職務,王績成為待招大軍中的一員。

這次進入長安,王績的心情是複雜的,想想上次長安之行,以及在河北的經歷,竇建德也已經完蛋了。而想想自己呢,已經就要出任唐朝官員了,可是待招的身份,也不知道多久才能等到分配,又患得患失的傷感起來。

寫詩,寫一首詩來發泄下情緒,這就是詩人高興或不高興都愛用的手段,於是揮筆寫了一首《建德破後入長安詠秋蓬示辛學士》:「遇坎聊知止,逢風或未歸。孤根何處斷,輕葉強能飛。」並送給朋友辛學士閱讀。

辛學士也寫了一首詩,來安慰鼓勵他,《答王無功入長安詠秋蓬見示》:「托根雖異所,飄葉早相依。因風若有便,更共入雲飛。 」

註:本文系作者原創《詩國大唐三百年》節選,歡迎關注點閱,閱讀更多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葫蘆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李密:牛角掛書少年時,兵敗倉皇寫狂詩
日本人學會了做豆腐,都因為這個中國和尚,至今很多人向他跪拜

TAG:葫蘆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