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帶爸媽旅行,是生存還是毀滅?

帶爸媽旅行,是生存還是毀滅?

近年來,像中秋、春節一類的團圓節日,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帶父母旅行,在異國他方過節。

尤其是春節的時候,不僅可以和父母團聚,又能帶著父母看看世界,還可以躲過和過年時候親戚朋友的頓頓聚餐,聽起來就是一個很棒的計劃。

但是有豐富的旅行經驗的我們,似乎會發現,帶父母旅行並不是和想像的那樣,至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網上隨便搜一搜「帶父母旅行」,都能搜出很多網友慘痛的吐槽......

有過幾次帶父母旅行的經驗後,我卻真覺得這是一門「技術活」。

有很多初為人母的家長認為,帶小寶寶出門非常麻煩,但是我不認為帶父母旅行是比帶小寶寶旅行更容易的。畢竟小嬰兒沒有主見,更容易被討好。

套用托爾斯泰的話:「天底下的小嬰兒都是相似的,但是年邁的父母卻各有各的特點。」

年紀逐漸增長的父母,是擁有獨立三觀並且可能附帶「中老年人特有固執」的群體,想在旅行中和諧相處,並不是像周末回家吃頓飯那麼簡單。

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帶爸媽旅行的終極攻略。

1、關於目的地的選擇

旅行前的思想工作,是給自己做的。

其實帶父母旅行,更多的是「捨命陪君子」,更具有「犧牲精神」,每一次產生分歧我都會告訴自己:「這次是父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來,而以後我還可以自己再來,和朋友來,和愛人來,帶孩子來......」

所以在帶父母出行的時候,還是盡量跟著他們的喜好走,尤其是在目的地的選擇上,這也是成功的一半。

對我來說,帶父母旅行很明確的分為兩種:

景點觀光 & 城市玩樂

顧名思義,前者就是去自然風光或人文景觀的地方,深入遊覽,比如紐西蘭環島游、海島游等;後者則是去城市裡,吃吃喝喝,購購物,比如倫敦、東京、香港、首爾......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父母也一樣,有的媽媽只愛逛街買名牌,有的媽媽出國不願意在購物上花一分錢。

這個時候並不是強迫對方去看名勝古迹or勸說要捨得給自己花錢。就像我們有些人喜歡去一個奢華度假酒店,一擲千金,躺著不動,不能被父母所理解一樣,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旅行方式。

比如我的母親H女士,曾經陪我逛街的時候坐在百貨商場的長椅上差點睡著,在我去冰島玩耍的朋友圈下面吐槽「這冰天雪地有什麼可去的」,但是卻對歷史與人文景觀有濃厚的興趣。

所以,我第一次帶媽媽出去玩,選擇了柬埔寨,每天泡在吳哥窟里,晚上去夜市路邊攤吃點東南亞美食,回酒店前再找個小店花4美金按個腳,兩個人都幸福得冒泡泡。

又比如我的公公婆婆沒有什麼出國旅行的經歷,所以首選目的地,是帶他們去巴厘島。一是地處亞洲,飛行和倒時差不會帶辛苦;二是當地中國遊客很多,吃住行都比較適應;三是東南亞風情濃厚,當地玩樂項目多多,可以既放鬆又玩得開心~

2、如何安排與父母的住宿?

一家三口出去的時候,最糾結的可能就是酒店怎麼住

似乎自己早就已經過了可以在加個床和父母將就的年紀,如果訂兩個房間,如果不是相鄰的,好像回到酒店就「各回各家」,缺了點什麼。

和父母旅行,酒店的品牌與奢華程度,都不是首要的;而居住是否舒服,晚上三個人是否可以休息好(包括一向節儉的父母會不會因為房價睡不著)才是關鍵。

所以我都是傾向於兩卧室的房間,比如度假村中的兩卧室別墅,市中心公寓型酒店的兩卧室房間。

倫敦 Shoreditch One 兩卧室公寓

帶爸爸媽媽去倫敦的時候,預計要住一周,我訂了一個兩室兩衛一廳的公寓,房型還包括一個設施齊全的小廚房(後文會細說廚房的好處~)。

每一個卧室的面積都很大

一個客廳,兩個卧室,沒有了那種「住酒店」的感覺,早上出門前和晚上睡覺前都能在客廳里聊聊天,喝喝茶,說說白天旅行中的趣事,可以從緊湊的旅行行程中放鬆出來。

三個人的作息也互不影響,睡得好,甚至連倒時差都沒有那麼辛苦了。

巴厘島Theanna Eco Villa and Spa兩卧室別墅

和公公婆婆在巴厘島,我選擇了兩卧室私人泳池別墅。不僅可以帶他們體會一下不一樣的旅行住宿感受,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整個行程的舒適。

東南亞的villa真的面積很大

客廳是相對獨立的,公公婆婆住在二樓的卧室,我們住在一樓的卧室,這下就算四個人的作息時間不同,早晚也不會互相干擾。那次別墅體驗也是整個行程中的亮點,大家都讚不絕口。

3、怎樣讓大家都玩得更舒服?

帶父母旅行,最常遇到的困難,就是他們的各種「不習慣」。

我爸爸非常討厭吃西餐,這可能會讓他在「黑暗料理」所著名的英國寸步難行。所以我在訂酒店的時候特地挑選了一個帶小廚房的兩卧室公寓。

如果在歐美國家旅行的時候,房間里有一個小廚房可以簡單做做早飯和夜宵,會有意想不到的美好。

訂酒店的時候,我還會特地用google map看了附近是否有小超市。不僅可以買一些簡單的食物和水,也是帶媽媽爸爸深入當地社會的方法:

從一開始兩個人在超市裡換算價格研究當地物價、到學習使用機器自助結賬,再到後來可以兩個人獨自去買東西——都是父母旅途中非常重要的經歷和收穫,也是「跟團游」所不可獲得的體驗。

當時在倫敦救命的小廚房

出發前,我爸爸聽說酒店可以做飯,興沖沖地帶了一小包大米和一些榨菜調料,當天晚上剛入住進酒店,就讓我帶他去超市買了麵包、雞蛋、培根、生菜等,準備在酒店開火做飯。

結果事實證明他非常英明,在寒冷的倫敦,每天醒了可以有熱粥、烤麵包和榨菜絲,夜裡回來餓了可以喝點熱的青菜湯,真的幸福到飛起來。

很多人的父母出門前,「自備乾糧」的做法總會引起子女的厭煩,覺得他們「土」,不會體驗和享受旅行......其實也許在旅途中每頓飯看著牛排發愁的我們才是真的「不聰明」。

同樣,巴厘島的villa也有一個很不錯的廚房,不過當地好吃的很多,物價也便宜,我們並沒有在酒店內做飯。

但是這個廚房依然幫了我們「大忙」,有次路過當地海鮮市場,沒忍住買了些新鮮的大蝦,回酒店自己煮了蘸醬油,非常鮮美。每天都在廚房裡切菠蘿、開椰子、吃各種熱帶水果,超級開心。

喝不慣冷水、吃不慣西餐、睡不慣酒店......那麼就帶上茶葉和保溫杯、帶一些乾糧應急、帶個旅行摺疊泡腳盆每晚讓他們泡腳助眠。

幫他們把生活中的小習慣帶進旅行中,真的可以玩得很舒服!

4、適當的「託管父母」

就算「衣食住行」安排妥當,為期一周以上的旅行也很難做到和父母「相看兩不厭」。就像平時過年回家,頭兩天歡天喜地,後幾天就會各種被老母親嫌棄一樣。

還有的目的地自己是已經去過的,一些經典的景點去過就不想再去了。

這時候就很需要一個可以「託管父母」的當地旅行團來解放雙手,讓自己也去自由自在地玩一天。

在攜程、窮游等平台,有很多目的地的當地一日遊玩。通常是早上在市中心的一個地鐵站集合,包一輛大巴車,每天2~3個景點,中午簡單的午飯,傍晚六七點再返回集合點解散。

在英國的時候,我給父母報名了「牛津-溫莎城堡一日游」。這兩個地方我實在不想再去,而且跟團包車走會比自己買火車票往返更加便利和便宜。

早上我就陪他們坐地鐵送去集合的地方,把他們託付給導遊。通常當地玩樂的導遊都是在當地居住了很多年的華人,不僅講解都很耐心,還會以一個很獨特的視角來看待這個國家,可聊的話題很多。

所以每次在父母纏著我問英國經濟、政治、人口等社會問題時,我都會讓他們把問題留著問一日游的導遊,讓導遊到時候全面地講解。

ps:這也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我回答不出問題的「不耐煩」與父母覺得我「不做功課」的矛盾。

5、如何避免旅途中的爭吵

開頭說到很多帶父母旅行的網友們都紛紛表示,一起旅行真的像是一場「災難」,很容易在旅行中,花了錢也雙方都不開心,最後不歡而散。

中國社會和歷史的變革之快,使得我們每一代人的價值觀都有巨大的不同。老一輩節儉慣了,小一輩的又崇尚享樂主義,不少都是「月光族」。

出門在外處處都要花錢,而每次消費都是兩代人價值觀的一次碰撞。

帶父母出去旅行的時候,我曾經也被弄哭過。在Harrods興緻勃勃地選購8折的diptyque蠟燭,卻被我突然衝過來的媽媽嚴厲批評:「花這麼多錢買蠟燭,燒幾次就沒了,浪費錢。」

一個成年人花自己的錢購物也會被說.....但是為了保證後續旅途的愉悅,我只能強忍淚水默默離開。

從此喜歡的東西可以「偷偷買」。

中國式家庭,父母總是習慣在家掌控一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但是出門旅行,尤其是到了陌生的國家,則會像小孩子一樣被子女帶著,他們地位上突然的變化也會讓我們和父母產生摩擦。

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所以旅行中,每天一早我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父母詳細講解今日行程,讓他們心中有數,有安全感。並且找一些無所謂的事情讓他們做做決定:今天中午是吃這家還是吃那家?傍晚的娛樂活動是捏腳還是吃夜宵?

不要問他們想做什麼,只需要讓他們做選擇。這樣有助於父母覺得在旅途中自己仍然保持著「一家之主」的決策層地位。

最後願所有的父母和子女都被對方溫柔以待。

-END-

璞緹客兼職編輯招聘中

如果你是酒店控/美食家/時尚達人/空中飛人

如果你滿腹才華,下筆如有神,不吐不快

璞緹客就是你展示才華的平台!

我們將提供:

行業領先的爆文培訓

空間巨大的稿酬獎金

住店探店的眼饞福利

你就是下一個KO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璞緹客精品酒店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高級玩法叫只去私人海島度假,我們找了5座交通便捷又值得打卡的!
四季、安縵、羅萊夏朵…這些酒店集團/聯盟,有一個你不知道的共同點

TAG:璞緹客精品酒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