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個招降納叛的秀才,靠什麼深得皇太極重任,成為大清第一宰輔?

一個招降納叛的秀才,靠什麼深得皇太極重任,成為大清第一宰輔?

向敬之

范文程常言:「天下治安,惟在得賢。」(郭則澐《十朝詩乘》卷二)

此語貌似范文程的原創,但見他是一個熟讀古代政書的、有準備的人。

唐代史學家吳兢《貞觀政要》卷七《擇官》有云:「貞觀十三年,太宗謂侍臣曰:『朕聞太平後必有大亂,大亂後必有太平。大亂之後,即是太平之運也。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賢才。』」

當然,吳先生這句話,也在更早的古書中能找到根據。他還在「擇官」開卷便說:「《書》稱:『任官惟賢才。』」

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須解放思想、科學用人。後金政權起於奴隸制的小部落,迅速發展向成熟的封建社會轉變,公然叫板他們曾頂禮膜拜的大明朝天皇帝,集賢聚能可謂是一大法寶。

范文程積極為皇太極集賢聚能,歸根結底就是招降納叛,千方百計地挖大明朝的牆腳。

結果,明朝曾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夤緣而上,在遼東這一片土地成長為撼動天朝的大人物。

後金天聰三年(明崇禎二年)五月,薊遼督師袁崇煥矯詔以十二款可斬之罪,殺了割據東江的悍將毛文龍,雖然對毛氏部將做了重新安排,但不能改變數萬勁旅滋生貳心。

一個招降納叛的秀才,靠什麼深得皇太極重任,成為大清第一宰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范文程

果然,毛文龍的養孫孔有德、部將耿仲明這一對結拜兄弟,很快發起吳橋兵變,爆發登萊之亂,在明軍的圍追堵截中殺出了一條叛明投金的血路。

范文程及時建議皇太極,收下這一支曾讓太祖父子吃了大虧的悍兵。

天聰七年三月,孔有德、耿仲明前來歸降,皇太極命范文程率人,拿著汗諭前去談判,並陪孔、耿來到盛京。

這是一起機密行動,皇太極以范文程為特使,不但要聰明地使投誠者信任又覺受重視,又要委婉地傳遞主子該怎麼去敬畏。

雖然此時的范文程,還只是被皇太極賞賜游擊世職的書館秀才,但是,他對皇太極天聰三年十月突過喜峰口突襲京師、天聰五年八月圍攻大凌河重創明軍、天聰六年四月征討蒙古察哈爾林丹汗,不但有獻計獻策之功,而且有率軍拼殺之績。

其中,在大凌河之戰中,他單騎前往西山勸降,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少不了以自己叛國被優待的經典案例,順利收服大量守軍、民眾和性口。皇太極大喜,將范文程靠一張嘴巴遊說來的戰利品,悉數賞賜於他,既是嘉獎,也是籠絡。

他是皇太極的首席智囊,率團迎降,也讓孔有德、耿仲明受寵若驚。

孔、耿到來,皇太極紓尊降貴,親至都門迎接,三年後都封親王,可見重視程度之高。皇太極讓范文程帶隊前去洽談,無疑對他寄予重任。只是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四十一年後,即康熙十三年三月,耿仲明之孫耿精忠起兵響應吳三桂造反,以范文程次子、福建總督范承謨祭旗。此為後話。

天聰七年,八旗設置都統,王公大臣眾議首推范文程。

一個招降納叛的秀才,靠什麼深得皇太極重任,成為大清第一宰輔?

皇太極

皇太極說:「范章京才誠勝此,然固山職一軍耳,朕方資為心膂。其別議之。」 (錢儀吉《碑傳集》卷四《開國宰輔·范文程》)

都統為八旗行政長官,位高權重。皇太極雖然高度肯定漢臣范文程之能,但在分割權利上,有些捨不得,或者說對這個漢人還是設了妨。

當然,也可以看出皇太極不願意放出建有功業的范文程,需要他掌管樞密,運籌帷幄,繼續助力皇太極向諸貝勒奪權爭利。

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將文館改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即內三院。范文程被任命為內秘書院大學士,職掌撰寫與外國往來書札,掌錄各衙門奏疏、辯冤詞狀、皇上敕諭、文武各官敕書並告祭文廟諭、祭文武官員祭文。

清朝宣諭各國的敕書,都出自范文程之手。

郭則澐《十朝詩乘》卷二說:「國初宣力文臣,範文肅居首。王師西征,首定大計,詔敕檄論胥出其手。」範文肅,即康熙五年八月范文程所得謚號。

范文程榮膺這個偉大的任務,蓋因為他摸透了皇太極的帝王心術。

范文程也是一個愛惜人才又深有城府之人。蕭一山在《清代通史》卷上第三篇之六十二《開國之勛臣?輔佐之大臣》中說:「於直臣善類,尤多保全。器量宏深,人莫測其喜怒也。」

清沿明制,不設宰相,代之以大學士。內三院大學士的權力很大,參加議定軍政大計,掌握國家機要,取代了太祖後期以來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的體制。范文程,一個拿著明朝低學歷的漢人,卻成為了胸懷宏圖大略的清太宗的首輔,極受寵信。

皇太極在文館基礎上建置的內三院,還只是清朝內閣的前身,只是皇權系統內的決策參議機構,有明顯仿效明朝內閣制度的形式,但權力上還不具備前朝實質:大學士對臣工奏議不具備票擬權。

也就是說,范文程等充斥的內三院,不具有政府職能,只是皇帝的智庫。

但是,范文程很享受這個沒有實權、但在中樞的虛職。

皇太極每次商議軍國大事,都要聽取他的意見;每次召見范文程,必留下他單獨商議很長一段時間,有時還沒來得及吃飯就召進宮商談。

滿漢合作,君臣契合。

范文程殫心竭力,操勞國事,先後疏言廢除連坐法,奏准更定部院官制,六部各設滿洲承政一員。

范文程被皇太極倚為心腹重臣。

范氏感恩圖報,為緩解高度集權的皇太極與統兵作戰的諸王公之間的矛盾,起到了潤滑劑的作用。

崇德六年三月,睿親王多爾袞率諸王公統軍圍攻錦州,離城遠駐,又私自派遣部分官員兵丁返家,以至於明朝守兵得以出城運糧入內。

皇太極獲悉後,勃然大怒,立即遣內院大學士范文程、希福、剛林等,攜諭嚴厲斥責主帥多爾袞和肅親王豪格等,諭令他們自議其罪。

一個招降納叛的秀才,靠什麼深得皇太極重任,成為大清第一宰輔?

多爾袞

皇十四弟多爾袞自議死罪,皇長子豪格亦上奏死罪,皇侄杜度、皇兄阿巴泰請削爵為民,全部沒收戶口奴僕,從征將領三十餘人將分別議死、革職、籍沒。

若按這些自議之罪執行的話,清廷的主要戰將將都會被處死。

執拗的皇太極為體現自己絕對權威,金口玉言,堅持要罰,必然將大清的支柱連根拔起,范文程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

范文程等為了打破僵局,偕大學士剛林、學士額色黑奏稱:國中諸王貝勒大臣,半皆獲罪,不許入署,不準晉謁皇上,他們回家日久,又將去錦州更替鄭親王,對明作戰。各部事務,及攻戰器械,一切機宜俱誤,望皇上息怒,令其入署辦事。皇太極允准,諸王貝勒大臣「遂各赴署辦事」。

一個折中的辦法,解決了十字路口的關鍵。

這既顧及皇太極的皇權威嚴,又保住大清國的征戰實力。

皇太極少不了感激。

太宗在位十八年,范文程作為最受皇太極重任的漢臣,位極人臣,寵冠朝野。

皇太極收服洪承疇,使用解裘暖心計,就出於范文程的貢獻。就連民間傳說的皇太極命永福宮庄妃,玩美人計勸降洪承疇,也是范文程出的主意。

可見,皇太極對范文程是言聽計從、互為知己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以禮觀書 的精彩文章:

清朝荒唐王爺當朝毆打雍正顧命大臣,乾隆聞之不問真是愛弟情深?
雍正王朝的情和仇:《如懿傳》開場顛倒兩樁大事件,狂污乾隆生母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