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明朝皇帝放棄數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何卻成一代賢君?

這個明朝皇帝放棄數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何卻成一代賢君?

什麼樣的帝王算是一個偉大的帝王呢?恐怕很多人都會說到開疆拓土、創造輝煌的文治武功,比如漢武大帝,驅逐匈奴開拓西域;再比如康熙大帝,平三藩、收台灣、親征噶爾丹……但明朝有這麼一位皇帝,他放棄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但卻獲得了一個非常高的評價,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是永樂大帝朱棣的孫子。朱棣死後,他的兒子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熾(也就是朱瞻基的父親)只當了一年皇帝就死了,所以很快就輪到朱瞻基繼位(1425年),所以也可以這麼說:朱瞻基直接繼承了朱棣留下來的攤子。

但是,朱瞻基的國策和永樂大帝朱棣卻是截然相反,他上位後採取的是全線戰略收縮的策略:朱棣打下來的安南(當時明朝的交趾布政使司),他不要了直接放棄(1427年);下西洋的活動進行最後一次後直接宣布停止(1433年);長城以北的大寧衛、東勝衛、開平衛等衛所全部廢棄,收縮對蒙古防線,放棄進攻轉向全面防守;東北地區奴兒干都司撤銷(1435年)……

這使得明王朝統治的土地(包括羈縻統治的土地)全線縮水,減少了數百萬平方公里,但是史書卻並沒有因為這些事情批評他,反而稱讚其為一代聖君,這又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明朝的國力撐不下去了!永樂皇帝的文治武功確實堪稱一代雄主,但是這也使得明朝的國力民力有了極大的消耗。到了永樂末年,明朝的民生問題已經相當嚴峻,甚至已經出現了小規模的人民起義,在王朝初年就爆發起義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十分少見的。簡單點說吧:明朝需要休息了。

所以永樂皇帝之後的仁宣兩代君主都採取了修養生息的國策,總的來說就是寬鬆治國和息兵養民,這終於使得明王朝的國力開始恢復,朱瞻基的時期統治寬鬆,政治清明,社會矛盾得到緩和,國庫也充實起來,所以後世把這段時期成為「仁宣之治」,認為是明朝最好的一段時期。

所以說朱瞻基的收縮政策不是「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拋棄祖宗基業,而是基於當時明朝國力的正確抉擇。

但是,明宣宗這種過度保守的政策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後果:由於對蒙古打擊間斷,導致瓦剌崛起,為土木堡之變埋下伏筆;放棄奴兒干都司為後續女真人的活躍創造了條件;棄交趾,不再下西洋則使得明王朝在南洋地區的影響力大幅下降……

但是,在明宣宗的時代,他是不會預料到這些後果的,他只能基於自己當時的國勢採取政策,至於明王朝後世的頹靡,後繼之君應該承擔更大的責任。

作者:雲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史拾遺 的精彩文章:

關於太平天國,您可能不知道的五條冷知識
張作霖手下的十二虎將,都是亂世梟雄,大多死於非命

TAG:國史拾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