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比優衣庫貴、比ZARA「土」 尷尬的GAP將何去何從?

比優衣庫貴、比ZARA「土」 尷尬的GAP將何去何從?

原標題:比優衣庫貴、比ZARA「土」 尷尬的GAP將何去何從?



與優衣庫、H&M、ZARA相比,GAP進入中國市場晚了3-8年,門店規模被前面三家甩出幾條街。

做個小調查,距離你上一次逛GAP過了多久?一周、半個月、半年、一年?


身在廣州的頭條君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答案基本上是半年或以上。原因有二:廣州GAP只有兩家店,偶遇幾率太小;每次逛GAP總感覺買不到衣服,久而久之對它就沒有慾望了。


「想買基礎款,附近VT101有更便宜的優衣庫;想買更好看的,正佳有H&M、UR,旁邊天環、天河城有ZARA,而且GAP店裡的陳設真的好亂啊,像逛大賣場一樣......」。


曾有網友「吐槽」GAP:學生時代買不起,畢業打折沒人買。雖是一句戲謔調侃,卻多多少少暴露了GAP在中國面臨的尷尬:性價比拼不過優衣庫,時尚度追不上H&M、ZARA,攬客進店基本靠打折。

另一現實是,與優衣庫、H&M、ZARA相比,GAP進入中國市場晚了3-8年,門店規模被前面三家甩出幾條街。


現如今,這個「服裝之王」,又該何去何從?


遭優衣庫圍堵敗走日本,轉戰中國


1969年,GAP創立於正值反文化運動期間的美國舊金山。早期,GAP憑藉著卡其褲、牛仔、襯衫、帽T等美式休閑風格的標誌性單品,抓住了那批走在潮流前端的年輕人,迅速成長為北美「人手一件」的平價時尚品牌。


1986年,GAP創造性地提出並定義了如今風靡全球的「SPA」模式,快速擴張北美市場,奠定此後20多年領先全球服裝業的地位。同時,通過收購Banana Republic、自創Old Navy品牌,GAP逐步成為多品牌矩陣的服裝集團,自1987年開始陸續進入英國、加拿大、法國、日本等國家,試水全球擴張。

21世紀初,品牌逐漸老化、產品創新不足的GAP開始揮手告別自己的黃金年代。2001年,GAP集團市值體量逐步被H&M、ZARA母公司Inditex、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反超;2007年以來,營收規模亦被超越。


這很大程度上歸咎於GAP的一個戰略失誤:早期過於專註北美,錯失全球尤其是亞洲市場擴張紅利期,使GAP在逐漸飽和的本土市場受到嚴重擠壓的情況下,十分被動。


2007年,GAP正式提出全球化戰略。2008年,國際市場慢慢成為GAP拓店的重點,北美則以小規模開店或閉店為主優化渠道結構。


在亞洲市場開發過程中,GAP首先是以日本作為主陣地,直面優衣庫。這是其又一重大戰略失誤,不僅抗衡不了產品價格更具優勢的對手,還直接導致GAP錯失了在中國發展的機遇。


姍姍來遲,商場的好位置不多了

經歷了長達近10年的業績乏力甚至下滑,中國儼然成為了GAP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可依舊舉步維艱。來自對手的競爭壓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囿於選址策略。


2010年11月,GAP首批4家旗艦店分別落戶上海南京西路中創大廈、淮海中路香港廣場和北京朝陽大悅城、北京APM(原新東安廣場)。


不難看出,GAP早期的選址策略:一線城市核心商圈內的成熟購物中心,寸土寸金地段,且均為大店,面積一般在1000㎡以上,甚至接近2000㎡。


這樣的選址要求,使GAP不得不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成熟商場的「好位置」所剩無幾,擴張必然受到制約。時任GAP中國總裁的楊得銘當時亦坦言,由於進來比較晚,找理想位置比較難,因此今年(2010年)只開4家店。

時隔一年(截至2011年11月),GAP在內地僅有8家門店,且仍位於北京、上海,並未開拓新的城市。隨後,GAP將目光瞄準奧特萊斯折扣店,進軍杭州、天津等二線城市。


時至今日,奧特萊斯仍是GAP擴張的主要渠道之一,尤其是在二線城市。商業地產頭條梳理髮現,截至11月初,GAP奧特萊斯門店共31家,其中有20家位於二線城市,佔GAP二線城市門店24%。


儘管核心商圈開店不易,GAP卻並未放棄這個策略。據贏商大數據分析,GAP內地門店主要位於人流密集的區域商圈和市級商圈,佔比分別為59%、39%。


搶下電商賽道第一板凳,後勁不足


GAP進入中國之際,國內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飛速發展。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2009年,中國網路零售交易額年均增長速度高達117%,是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度的6.5倍。


憑藉著當時對線上紅利的敏銳嗅覺,GAP先於ZARA、H&M布局線上渠道,成為較早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探索者。


2010年,GAP 入華同步上線了官方網上商城,線上線下同價,支持全國範圍配送,旨在觸達京滬以外的消費者。不到半年,GAP入駐天貓,比ZARA早了整整三年多時間。彼時,天貓旗艦店還是一個新概念,很多品牌將其作為銷售庫存的渠道,而GAP卻是同步上新,在當時達到了良好的推廣效果。


對於另一電商巨頭京東,GAP亦反應迅速。2014年8月,主打3C產品的京東開始布局服飾品類,先後引進GAP、FOREVER 21、Levi"s、Lee、Tom Tailor等全球品牌,在天貓壟斷時尚服飾電商的局面下分得一杯羹。


電商網路鋪開,GAP又於2016年聯合天貓推出「線上下單、門店發貨」,線上線下聯動,推動全渠道融合。


近兩年,微信購物風潮漸起,GAP與微信「聯姻」愈加頻繁。去年,GAP在微信朋友圈投放廣告,創造了線下核銷率高達26%的驚人戰績;與微信推出聯名系列,成為朋友圈熱門話題,拉近了品牌與微信背後近10億活躍用戶的距離......今夏,GAP推出微信小程序商城,進一步擴大線上渠道,提供在線購買、掃碼尋衣、查找門店等服務。


GAP在線上銷售與數字化運營的長遠布局,是其仍獲部分市場機構力挺的主要原因。近幾年,GAP集團電商收入飛速增長,由2013年的18.6億美元增至2017年的31億美元,佔比提升至近20%。


「SPA」鼻祖幼稚化,翻身還有望?


一次錯過,多年掙扎。機遇面前反應遲鈍、選址策略限制腳步、電商平台反響平平......中國尚未成為GAP的「救命稻草」。


「折騰」卻永不止步。這兩年,GAP先後開出大中華區最大旗艦店、獨立嬰童裝店,跨界美妝、酒店,推出多種主題快閃店......不過,這些都未觸及根本,一直以來,產品老化才是GAP被詬病的核心問題。


如今,GAP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似乎只有童裝。在全球範圍內,童裝都是GAP的強勢產品線,在布局中國的過程中,童裝亦擁有著較高的戰略地位。


在內地大多數GAP門店裡,童裝的面積約佔三分之一,仍然吸引著很多忠實消費者,打折、質量好、舒服等都是暢銷的理由。


去年9月,GAP在內地試水獨立嬰童裝門店,相對於此前不被看好的上海旗艦店,獨立童裝店的策略受到了業界認同。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相對於成人裝而言,GAP童裝在國外大眾品牌當中是比較出類拔萃的,獨立開嬰童門店的策略是對的,也正好切合當下本土童裝市場需求。」


但是,隨著二胎政策開放,成人服飾市場的逐漸飽和,童裝市場的「玩家」越來越多。目前,包括森馬、海瀾之家、太平鳥、美特斯邦威、安踏、李寧、卡賓等眾多服飾品牌,都通過自創或併購等方式,試圖搶佔行業內最後一塊未被完全瓜分的「蛋糕」。


2014年,GAP在中國童裝市場的份額為0.6%,排名第七。而隨著本土品牌蜂擁而至,主打基本款的GAP童裝在2017年被擠出前十。


可,GAP還在原地「等待」,是否又會錯失?它的下一次冒險,會否再遭痛打?(文:盧致珍/來源:贏商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FW服裝經理人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時尚業是怎樣「走出去」和「引進來」的?

TAG:CFW服裝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