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晚年,為何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李世民晚年,為何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唐朝貞觀十七年四月的一天,朝會結束後,百官們紛紛散去,惟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四人仍然留在兩儀殿內。唐太宗李世民在這些跟隨自己幾十年的朝廷重臣面前,悲不自勝,居然想拔刀自殺,幸虧被幾位大臣攔住。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讓李世民如此傷心欲絕呢?

原來這件事和儲君之位有關!話說武德九年六月,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並於八月繼承皇位,僅過了一個月,李世民就立自己年僅八歲的嫡長子李承乾位太子。此後李世民為培養李承乾做了大量的工作,精心挑選老師,選擇朝廷重臣輔佐,還經常讓太子監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李承乾「好聲色」,耽於享樂。

李世民晚年,為何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對於太子的荒唐行為,東宮的官員紛紛勸諫,結果反而遭到李承乾的報復,張玄素差點被太子的手下打死,于志寧也險些遇刺身亡。東宮的官員將情況彙報給李世民,沒想到李世民溺愛太子,反而借故將官員們紛紛貶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李世民也發現太子是有問題的,他處死了太子最心愛的男寵和兩個道士。

就在李承乾失去父皇信任時,另一位皇子捲入這場風波,他就是李世民的第四子魏王李泰。據史書記載,李泰「少好學,善屬文,工草隸,待賢禮士,深為太宗所愛」。李泰才華橫溢,曾組織編修《括地誌》,加上太子失寵,因此朝中不少投機者都將魏王視為「潛力股」。在這種情況下,李泰也計劃謀奪太子之位。

李世民晚年,為何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面對魏王李泰的步步緊逼,太子李承乾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了,如果還按兵不動,大伯李建成就是他的借鑒,為此他決定拚死一搏。李承乾積極聯絡黨羽,得到了漢王李元昌、駙馬杜荷、陳國公侯君集的支持。俗話說父親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一次李承乾想學習父皇,自己也發動一次玄武門之變,殺死魏王李泰,然後逼父皇退位。

但最終李承乾的計劃敗露了,李世民將其廢為庶人,魏王李泰投入李世民懷中,對父皇說:「臣有一子,臣死之日,當為陛下殺之,傳位晉王。」之後李世民才明白,太子之所以要起兵是因為魏王的緣故,所以他不想立魏王為太子了。經過這場風波,李世民的身心備受打擊,當年他就是殺死兄弟,逼迫父皇,才做了皇帝。

李世民晚年,為何想要拔刀自刎?一件事傷透了他的心

如今自己的幾個兒子也走上了自己的老路,難道這是報應?一向注意自身形象的李世民,這一次當眾失態了,他在散朝後,將長孫無忌、房玄齡、李世勣、褚遂良留了下來。李世民對四人說:「我三子一弟(三子指李佑、李承干、李泰,一弟指李元昌),所為如是,我心誠無聊賴!」說完這話,李世民一頭朝龍床撞去,「無忌等爭前扶抱」。

接著李世民又拔出佩刀,想要自刎,又被褚遂良奪去,朝堂之上,頓時亂成一團。李世民自殺未遂後,在重臣的勸阻下,他最終立晉王李治為太子。李世民希望用這種方式,來保住李承乾、李泰的命,避免自己的兒子自相殘殺,重蹈玄武門之變的覆轍。

參考資料:1.《資治通鑒》;2.《舊唐書》;3.《新唐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五千年 的精彩文章:

唐朝最倒霉皇帝:當26年太子,只做百天皇帝,被兒子廢掉
最倒霉的納粹德國將軍:紐倫堡被判絞刑,死後七年宣布無罪

TAG:縱橫五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