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基因編輯嬰兒,台灣專家:技術不成熟,違反倫理

基因編輯嬰兒,台灣專家:技術不成熟,違反倫理

大陸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日前宣布,團隊透過CRISPR技術修改胚胎基因,創造出全球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引發爭議。台灣專家表示,技術尚不成熟,違背倫理。

台媒針對基因編輯嬰兒一事採訪了數名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李崇僖受訪時說,台灣的「人工生殖法」嚴格禁止對胚胎動手腳,例如性別篩選等,除非有重大遺傳性疾病,才能篩選健康基因,但也不能對胚胎進行基因修改。

示意圖

李崇僖說,基因修改胚胎有很大的風險,因CRISPR技術還不算成熟,以大陸宣稱的基因編輯寶寶為例,基因被修改後可能擾亂人體原有機制,在寶寶成長過程中,可能將出現沒料想到的缺陷,這一可怕的風險還可能延續到下一代。

台北榮總遺傳諮詢中心主任牛道明也說,基因編輯目前僅在實驗室做細胞實驗,雖然使用在胚胎也可行,但基因編輯時若沒設計好,也可能剪到不好的地方,萬一修進致癌基因,未來就有罹癌可能,沒人敢貿然用在人體上。

牛道明說,最近三年出現的CRISPR技術讓基因修復變得容易,也使基因編輯技術變得火紅,但發明人之一的華裔美國神經生物學家張鋒也站出來公開反對大陸的作法,因違反法規,也有巨大倫理爭議。

李崇僖說,就算把基因編輯用於動物實驗,歐美也有嚴格規範,不是不可以,但要有夠好的研究機構、實驗設計及動物處置,特別是高等動物實驗,還需長期觀察才有研究意義。

但若實驗導致動物不必要的痛苦或死亡,犧牲了卻沒價值,即違反研究倫理。李崇僖說,這幾乎不可能通過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的審核,更何況是人類胚胎?「這是不對的!」 不過,牛道明也不否認胚胎基因編輯對遺傳疾病有極重要的正面意義。

牛道明說,臨床技術已可以協助有疾病的父母,在受精卵著床母體前,就能先篩掉有嚴重疾病基因的受精卵。但若媽媽有粒線體基因突變,每一個受精卵一定都帶有粒線體缺陷,或許通過基因的修改,有機會產下完全健康的寶寶。

只是,基因編輯若使用於正常胚胎,特別訂製一個「超人寶寶」,爭議就大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評論 的精彩文章:

李麗鳳癌逝,曾演「大紅燈籠高高掛」「婉君」
韓國瑜引發「韓流」,陳菊竟稱:不正常

TAG:海峽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