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史上最全:一篇文章了解太極拳的拜師禮儀!

史上最全:一篇文章了解太極拳的拜師禮儀!

文|網路 編輯|禪音

生命之光

 太極音樂

純音樂 

00:00/04:00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中國乃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千百年都特彆強調尊師重道。崇尚知識、尊重師長的傳統優良品德,是中華文明綿延千年,得以發揚光大、不朽不滅的重要保證。

因而在古代乃至現代,「拜師」都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學習戲曲、書法、國畫、中醫、針灸等傳統文化都講究拜師學藝,武術也不例外。沒有師父便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就不算入門。行里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就是「不正規」。

一、學習太極拳為什麼要拜師?

古代傳承一門技藝非常嚴格,各行各業都有秘不示人的獨門絕技,不拜師難得技藝之密傳,不拜師難以擔當本門技藝承傳之重任。拜師,表面上看是一種形式,實則是一種技藝的延續和一種文化的傳承。

古人對拜師收徒十分重視,也往往做得很神秘,外界很難窺其端倪。改革開放後,傳統文化受到了應有的重視,各行名師、名家多開山收徒,使傳統技藝與文化精髓得以正脈傳承,代有傳人。

然而,現代人學習太極拳和古人學習太極拳的目的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古人創編太極拳,在時代背景下技擊一定是放在首位的,其次才是健身。而現代社會,人們練習太極拳多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為目的,太極拳的技擊功能則漸漸被淡化了,被普及的已經是太極拳很表面化的東西,真正具備既能「防身禦敵」,又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太極拳根本得不到普及,甚至連傳承都面臨危機。這是太極拳傳承的缺失和悲哀。

普及未必等於傳承,精髓也永遠不可能被普及。在全世界幾億人都在學習太極拳的時候,原汁原味的太極拳內涵還能保留多少?再不挖掘傳承太極拳的精髓,太極拳的生命力還有多長?所以,拜師學藝就成了傳承國學精髓的一種重要方式,甚至無法替代。如果你是一位想在太極拳方面有所作為的人,你連拜師的慾望都沒有,老師怎能對你傾囊相授呢?換句話說,老師憑什麼將國學精髓傳授給一個沒有進取心、沒有責任感的人呢?

二、拜師與不拜師有什麼區別?

簡而言之,拜師,對徒弟而言,為了學到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對師父而言,為了太極拳之精華代代皆有傳承人。

1、從形式上來講,不拜師,就如同我們在學校的師生一樣,是最普通的教與學的關係,只能稱為「老師」,關係密切的可以稱為「師傅」。拜師以後,則是名副其實的「師徒」關係,徒弟即可名正言順地稱老師為「師傅」或「師父」,也就是成為血脈相連的師生加親情關係,成為血濃於水的「一家人」。人們常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即指的是這種關係。

2、拜師以後,在古代徒弟是會被寫入太極拳傳承譜系的,現代社會則會被納入「傳承網」,成為某一門派某一代傳承人,成為「根紅苗正」的太極拳傳人,這是一個人被載入史冊的光輝印記。沒有拜師的學員,不可能有傳承方面的記載。拜師與否,是太極愛好者人生經歷中僅次於結婚生子的一件大事,故特別重要,也特別要慎重。

3、從教授與學習方面來講,拜師以後,有責任心的師父都會言傳身教,「傾囊相授」,並毫不保留地將太極拳密不外傳的套路和功法傳授給弟子。弟子要嚴守師訓,繼承老師的傾囊之授,吸其精髓,並能將其變成自己的東西,達到理法合一。而沒有拜師的學員,負責任的老師,也會教授一定的太極拳基本理論和拳法,使學生少走彎路或不走彎路,健身養生足以,但當學員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老師就不方便再傳授更深層次的東西了。

4、學習太極拳最重要的方法是:「言傳身教」。老師教學生一般是以上大課的形式教授,也就是一個人教,許多學生一起跟著學,而師父栽培一個徒弟,是靠單獨傳授,或幾個徒弟一起傳授的方式來教授的。而且一個師父傾其畢生的心血,也許才能成就一個出色的弟子。

5、拜師以後,師徒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很穩固的親情關係,好的師徒關係真的如父子、如手足一樣,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一輩子即使相隔千里萬里,也割不斷師徒的情分。逢年過節,或師父及師母的生日,或師父家裡的大事、或開業、收徒等大事,方便的弟子一般都要去看望師父或親自參加,不方便的弟子,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問候和關切。師父也會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對待自己的弟子。當然,師徒雙方也許會因繁忙或其他事務不能經常聯絡,但這並不能影響師徒關係的現實存在。如果是沒有拜師的學員就缺乏了這份親情關係,以師生之禮相處即可。

6、拜師之後,就確立了正式的傳承關係,解除了教與學的後顧之憂,徒弟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學,師父也能一心一意地教。如果徒弟學有所成,有一天出師了,師父有責任和義務將徒弟介紹給水平更高的師父來教授。沒有拜師的學員,老師不承擔此項責任和義務。

7、拜師者,要承擔起繼承、傳承和發揚光大本門太極拳的責任和義務,並以實際行動維護本門學術之尊嚴,維護師父之尊嚴。而一般學員就沒有這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三、拜師的程序是什麼?

武術界向來講究拜師儀式,重視師徒的緣分關係。收徒續的是前世緣分,授徒繼的是傳統血脈,以師徒的師承關係、名份極嚴而著稱於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須經過師父幾年的反覆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一是決定是否收他;二是入門後如何有針對性的對他進行教育。

確認品行端正,符合條件得到認可後,經人介紹,本人寫拜師申請,師父和師兄們認可後必須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在拜師儀式上要當眾宣讀《拜師帖》,要表明拜師者願意拜某人為師;要表明自己入門後學習弘揚本門功夫的決心。同門師叔或師兄要當眾宣讀《門規師訓》,並對其提出入門後在遵紀守法、尊師重道、做人做事、武德武風、文明禮貌、刻苦練功、博採眾長、爭優創新等方面的要求。

拜師儀式上徒弟向師爺、師父、師娘行過三拜大禮,這是接受一次傳統文化的洗禮,是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後呈上《拜師貼》,內有壓貼禮(也可拜師前向師父交拜師禮金),接著拜同門、見證人(來賓)。

在拜師儀式上,師父及兩名以上見證人在《拜師帖》上簽字等一系列手續後,方能進入師門,成為師父的入門弟子。入門弟子又名嫡系弟子,最先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大師兄,亦稱開山弟子;最後進入師門的入門弟子,稱為小師弟,亦稱關門弟子;同時入門的年長者為師兄,年青者為師弟。

未經過上述程序,向師父學過拳技且功夫較好,得到師父承認的,也是師門弟子,但只能稱作記名弟子,不能稱為入門弟子。不是入門弟子,也不是記名弟子,只是同師父學過拳技,稱為學員、學生或學徒。其中,向師父遞帖後處於被考察階段、師父尚未正式承認的可稱為遞帖學生。

另外,有的同時進兩個師門的問題,原則上,師父在世就不再拜其它師父。一個徒弟進兩個門學同一種拳術是犯忌的。但不是同一個門派的也可以拜。拜其他師父之前必須取得目前師父的同意。有不少師父高風亮節,不但支持自己的弟子再拜高人,有時還為自己的弟子推薦武技高超的老師。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一經拜師,師徒之間就確定了名分,明確了責任。隆重的拜師儀式不僅包含著弟子對於師者的尊敬,寄託著師者對於弟子的期望,也承載著師徒對一脈學術薪火相傳的共同美好願景。願傳統武術太極拳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廣告)

甲醛可以在你家藏15年?

試試清華學霸們做的除醛神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松,太極之靈魂
如何自測自己是否已經「立身中正全身松透」了呢?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