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八指頭陀的一首禪詩,霜鍾搖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

八指頭陀的一首禪詩,霜鍾搖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

當我們暫時卸下肩膀上的重擔,彷彿也放鬆了歲月的疲憊;當我們邁出勤快的步伐,好像全世界也都在為我們歡呼。我們此時就體會到了快樂的真諦,沒有煩惱、沒有思想包袱,放空一切,就可以迎接全新的明天。近代一位高僧就寫了一首禪詩,告訴我們類似的道理。

詠梅 釋敬安

萬事都歸寂滅場,青山空惹白雲忙。

霜鍾搖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

釋敬安生於清咸豐二年,卒於民國元年。他又稱寄禪法師,名敬安,俗名黃讀山,曾任中華佛教會第一任會長,清末著名的詩僧。他二十七歲時,在寧波阿育王寺佛舍利塔前燃二指,並剜臂肉燃燈供佛,自此別號「八指頭陀」。

八指頭陀之詩清冷孤絕,一生禪行,他的詩風有明顯的禪韻,令人回味不絕。八指頭陀曾寫過「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縱貫古今,意蘊無窮。頭陀與賈島一樣喜歡苦吟,佳作意境優美,清新自然。這首詩就是他參禪之後的感悟,也借詠梅啟迪後人,如何修身養性。

八指頭陀很小就失去雙親,十八歲出家。他在二十一歲時,有一次在岐山參禪,到巴陵看望舅父,游岳陽樓,看見有人賦詩。八指頭陀也想試試,他縱目四顧,遙觀水天一色,忽得「洞庭波送一僧來」之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終於成為一位很著名的詩僧。

這首詩的前兩句理中有境,後兩句境中有理,機趣不失,在道直指不動,在俗風骨自清,可見詩人的禪詩功底十分深厚。八指頭陀修行時間越長,越是能感到離開塵世後,少了很多煩惱,只要衣食溫飽解決了,無需為其他事情揪心。

他深刻地認識到,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輪迴運轉,不可能始終以單一的生命個體永遠存在。達摩祖師曾說:「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青山常在,白雲悠悠,但是白雲無法像青山那樣平心靜氣,卻始終漂泊不定;就像一個人,如果心不靜,就無法參禪。「青山空惹白雲忙」,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排空一切雜念,才能接受新的思想和觀念。

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生來就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若想弄清這世界上的很多真相,必須下功夫學習,從萬千的頭緒中找到規律。就像我們身處明月的清輝中,忽然聽見遠處傳來的鐘聲,卻不知這鐘聲的發源地,也不知是誰在敲打,更不知道其中深刻的內涵。

「惟有梅花冷自香」,詩人曾在寒冷的冬夜,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旁,看見一朵盛開的梅花。它獨自在暗夜裡開放,不去炫耀自己的嬌媚,也沒有人注意到它在嚴寒中顯得更加高潔,可是月下卻有暗香浮動,溪水邊也芬芳四溢。

梅花靜靜地佇立在那裡,就像一位得道的禪師,不去刻意打攪周圍的一切,但蜂擁而來的人們卻感受到一種濃濃的的禪意。佛法的最妙處就是,禪意在一切中,又超越一切。同時又啟迪大家,要以無為之心,做有為之事;以有為之事,應無為之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李商隱描寫微雨,筆觸細膩生動,文學功底紮實
李商隱描寫微雨的一首詩,筆觸細膩生動,文學功底紮實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