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看古人吃魚,不敢叫自己吃貨

看古人吃魚,不敢叫自己吃貨

魚因其美味和營養,歷來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食物。當初倉頡造字,就把「鮮」字歸於「魚」,將魚當做「鮮」的代表,可見魚的鮮味至極,很多以前常見的魚都成了珍稀品種,普通人尋常品嘗不到這種美味。據說,古時候最好吃的魚,單單只用鹽簡單調味就是無上美味!

古人愛吃魚,甚至有「無魚不成宴」的說法,也留下了很多關於魚的美食詩句,北宋名臣范仲淹不僅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對吃魚也是喜愛,《江上漁者》中「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說到了鱸魚的美味。晚唐詩人李珣對此也深以為然,留下了「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的詩句。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大多數都是愛魚一族,這種對魚的喜愛之情,延續到了今天,張愛玲就曾在自己的著作《紅樓夢魔》中寫到: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未完。形容鰣魚雖然鮮嫩美味,卻無奈因多刺而無法盡興品嘗,可見張愛玲對鰣魚的喜愛。

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就十分鐘情於吃魚。帝王吃魚也講究,不喜歡魚刺,就讓廚師把魚刺剔除乾淨,後來一位楚國廚師應召給秦始皇做魚,誤打誤撞用摔打過的魚肉汆成丸子,也就是今天我們吃到的美味的魚丸,當時深受秦始皇喜愛。

中國古代有很多以魚為原料烹制的菜肴,製作得極其考究。《禮記》中記載的「濡魚」,是先秦時期的一道名菜——在魚腹中填上蓼,蓼的莖葉辛辣,可用以調味,與魚子醬放在一起燒成。《齊民要術》中記載的「蜜燉煎魚」,是南北朝時的名貴菜肴——鯽魚去鱗、去內臟,用醋、蜜、鹽浸漬後煮一頓飯的時間,撈出後再用豬油煎,至色紅即成。

《大業拾遺記》中記載的「米魚含肚」,是隋唐時代的著名菜肴。農曆六七月時,把二尺多長的魚去鱗洗凈,放置兩天以後抽去腸子用鹽腌漬,再經過多次水洗、日晒、石壓,入瓮封口,二十天後即可食用。《山家清供》中記載的「蓮房魚包」,是宋代的著名菜肴,將鱖魚肉切成丁,用酒、醬、香料拌和後,填入掏空的嫩蓮蓬中,上屜蒸熟。《中饋錄》中記載的「蒸鰣魚」,也是宋代的一道名菜,將去腸而不去鱗的鰣魚,加上花椒、砂仁、醬、酒、蔥,蒸熟以後再去鱗後即食。《易牙遺意》中記載的「帶凍姜醋魚」,是明代的一道名菜,把鯉魚切成塊,用鹽腌漬後放在醬里煮熟,另把魚鱗和芥末放在一起煮沸、去渣,汁濃後放入各種調料,與煮好的鯉魚塊一起放在錫制的器皿中,密封后放到井裡冷卻,取出後澆上濃姜醋食用。《宋氏養生部》中記載的「蒜燒鱔」,也是明代的著名菜肴,將活鱔魚在沸水中燙熟後,劃成肉絲,放到熱油鍋里炒,加入大蒜和酒、鹽、花椒、蔥、姜、醋等調料……此外,清代《隨園食單》中所說的「清蒸刀魚」「燒班魚」「醋摟青魚」,《調鼎記》中所說的「印鱭魚」「面煨鯿魚」等,《中饋錄》中所說的「魚鬆」等,都是享譽古今的精美菜肴。

以上所說的均是如何烹調食用魚類,其實關於魚的食用方式除了吃之外,還可以「喝」。

安徽省涇縣城北十公里外有一琴高山,以漢代居士琴高所居住而得名,琴高山綠樹郁蔥,懸崖峭壁巍然屹立,山下溪旁有一隱雨岩,岩下有丹洞,相傳,漢代處士琴高曾在此煉丹。當琴高煉丹修真、得道成仙騎著鯉魚升天而去時,將煉丹的藥渣等傾入了琴溪中,於是就幻化成了奇妙的琴魚。琴魚甚是奇趣,雖然它身長不過一寸,卻是虎頭鳳尾,龍鰭果腹,重唇四腮,眼如菜籽,鱗呈銀白,口角處還長著兩根「龍鬚」,很是惹人憐愛。宋代梅堯臣在《宣州雜詠》詩中詠琴魚道:「古有琴高者,騎魚上碧天,小鱗隨水至,三月滿江邊」。元人賈銘在《飲食須知》中也說:「魚味甘性平,俗名春魚。春月間從岩穴中隨水而出,狀似初化魚苗,一斤千頭,或雲鯉魚苗也。今宣城涇縣於三月三前後三四日亦出小魚,土人炙收寄遠,或即此魚」。

這裡的琴魚可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喝」的。不知從何時起,當地人不再烹食琴魚,而是將琴魚製成了別具風味的「琴魚茶」。「琴魚茶」流傳於皖南涇縣,涇縣自東晉時就產茶,且名茶、貢茶皆是聲名遠播。奇趣奇妙的「琴魚茶」更是令人每每品嘗後,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琴魚茶」是什麼?據有關專家考證,「琴魚茶」是遠古時代先民將茶葉和其它食物(包括魚、蚌、蛤等水產品)一起煮食烹飪方法的存遺,後因時代的進步而演變成精緻的沏茶方式。

在陽春三月柳綠桃紅時,當地人用特製的三角網等捕撈工具將琴魚撈起後,趁著鮮活將魚放進有茶葉、桂皮、茴香、糖、鹽等調料的沸水中,煮熟後放到篾匾上晾凈除濕,再用木炭火將其烘乾至橙黃色就成為別有風味的琴魚乾了,若是密封存放,數月不變形色,可謂上桌是盤中珍餚,品茗乃茶中佳品。

清代陳維崧在《沁園春·送友人入山採茶》詞中寫道:「十里溪山,竹粉纓巒,蘭風藻川。有蒙茸蘿葛,蔽虧曦月,坦迤澗壑,向背林泉。夕渡遄歸,晨漁緩出,谷唱潭吟韻貌綿。居此者,是秦時毛女,漢代琴仙。人家四月開園,送君去剛逢穀雨天。恰晴村綠崦,數間僧灶,清江翠箬,一帶商船。拍處盈盈,焙余冉冉,歸卧迴廊瘦石女。松濤沸,正龍團乍碾,蟹眼初煎」。這首詞中描述了琴高山茶園開始採茶、焙茶的煙冉冉升起以及茶山的別樣景緻,並說山上住過神話傳說中的毛女、琴仙等神仙,詞的下闋則講述了採茶、制茶、煎飲茶的場景等等。

其實若想飲用「琴魚茶」,只需將琴魚乾數條放入玻璃杯中,再添加當地所產的中國精品綠茶「涌溪火青」,隨著沸水的沖泡,杯中立即會騰起一團綠霧;須臾,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就好像「死而復生」,它們個個頭朝上、尾朝下、嘴微張、眼圓睜,在杯中搖擺游弋,如戲水、似遨遊,可謂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此時,那「琴魚茶」的茶湯是鮮香甘醇,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奇異清香;飲之則使人回味無窮……茶湯飲後,可將魚乾放入口中細細咀嚼,肉嫩酥軟,咸中帶甜,鮮美爽口,令人慾罷不能。

關於「琴魚茶」,古人還有很多記載。陸放翁在《冬夜》詩中曰:「一掬琴高魚,聊用薦夜茶」。歐陽修在《和梅公議琴魚》詩中則說:「琴高一去不復見,神仙雖有亦何為。溪鱗佳味自可愛,何必虛名務好奇」……琴高已升天成仙了,然色、香、味俱佳的琴魚卻是留下來了。

END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他在國外搞了個大新聞,卻在國內被批判一番
李世民死後,他的嬪妃都去了哪裡?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