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鏡頭下的紫禁城,彼時慈禧寢宮

八國聯軍鏡頭下的紫禁城,彼時慈禧寢宮

原標題:八國聯軍鏡頭下的紫禁城,彼時慈禧寢宮



儲秀宮。☆清朝咸豐二年(1852年),蘭貴人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選秀入宮,居儲秀宮麗景軒。不久晉封為懿嬪,並於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在麗景軒生下了愛新覺羅·載淳。光緒十年,慈禧為慶祝五十大壽,重新移居此宮。


翊坤宮。☆1885年,以儲秀門體和殿為舊址改為穿堂殿,耳房各改一間為通道,使翊坤宮與儲秀宮相連,形成四進院的格局,關上殿門,南北即不能通行,兩宮依然可以成為獨自院落。每逢重大節日,慈禧都要在這裡接受妃嬪們的朝拜。



大清門。☆明代稱大明門,清朝稱大清門,民國時期改名為中華門,在北京中軸線上,原址在正陽門北側。此門曾是明清朝的國門象徵,平常日子不得開啟。北京中華門與正陽門、天安門不同,不是城樓,而是一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


東華門。☆東華門,是紫禁城東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東華門東向,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此門以西是文華殿,迤南為鑾儀衛大庫。東華門平面矩形,紅色城台,白玉須彌座,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



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台和城樓兩部分組成;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


西華門。☆是北京故宮的西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門外設有下馬碑石。西華門平面矩形,紅色城台,漢白玉須彌座,城台當中辟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門釘為縱九橫九。



神武門。☆神武門,故宮北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門,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後因避清朝玄燁名諱改名神武門。內設鐘鼓,與鐘鼓樓相應,用以起更報時。但皇帝居宮中時,神武門上的鐘不鳴。城台開有三門,帝後走中間正門,嬪妃、官吏、侍衛、太監及工匠等均由兩側的門出入。



御花園。☆御花園位於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朝稱御花園。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 (1420年),清朝以後曾有增修,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全園佔地面積12000㎡。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檐盝頂式,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


天一門。☆此門為欽安殿院落之南門,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欽安殿院牆時所建。初名天一之門,清朝改稱天一門。【北京紫禁城,1900-1901年。攝影:阿方斯·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112歲老人辦壽辰來100多子孫,排隊跪拜一小時最大的89歲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晚年為何寵幸男寵?

TAG:博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