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6種表現,若佔2個以上,小心體內「招來」濕氣!這3件事,少做

6種表現,若佔2個以上,小心體內「招來」濕氣!這3件事,少做

「濕」是中醫的範疇,也指「水濕」。

濕氣,是六淫邪氣之一,其他五個還有暑、寒、燥、風、火。

而「濕」被稱為「萬惡之邪」,其「殺傷力」最強。


體內濕氣過重,對身體有5大危害:

1,對女性來說,容易誘發婦科疾病,如外陰瘙癢、白帶異常等;

2,增加「風心病」的發生危險,又稱為風濕性心臟病;

3,食欲不振、沒有食慾、面色萎黃、神態疲倦等;

4,畏寒、腰部發冷,小心腎虛;

5,誘發腫瘤,切了又長,如子宮肌瘤。


這6種表現,若佔2個以上,小心體內「招來」濕氣了!

1,皮膚瘙癢

體內濕氣重,每逢春秋容易出現皮膚瘙癢、濕疹等皮膚炎症。

2,疲勞、睏乏

體內濕氣重,容易感覺疲勞、四肢無力、渾身不適,什麼都不想做,睡覺質量又不好。

3,舌苔厚而膩

尤其是早上起床後,舌苔變得厚或較粗糙,發黃髮膩,這種情況,說明有濕熱。

4,大便「太黏」

體內濕氣重,早上排便後,大便會「粘」在馬桶上,一箱水沖不凈,要多衝幾次才行。

5,白帶增多,有異味

體內濕氣重的女性,會出現白帶增多、有異味,或陰部瘙癢、或其他婦科炎症。

6,關節酸痛

體內濕氣重,會出現四肢關節疼痛、肩周炎、頸椎勞損、風濕性關節炎等症。

冬季,防濕這3件事,少做!

1,露腳踝

冬季空氣寒冷,露腳踝容易使寒氣入侵,導致氣血凝滯,引發關節炎。但,很多年輕人為了「風度」,寧願不要「溫度」,小心「招來」寒濕。

2,喝大酒

中醫講,「酒助濕邪」,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酒精都應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3,吃冷飲

中醫認為,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冰鎮飲料等,容易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易使外邪入侵。

北方有暖氣,有些人喜歡吃冷食、喝冷飲;而南方,空氣潮濕、沒暖氣,容易使寒濕侵入體內。


記住,3件事堅持做,能幫你祛濕氣

第一件:每天堅持喝祛濕茶

喝茶在我國有幾千年歷史,有很好的養生功效。

可將一些葯食同源、具有祛濕作用的植物 按一定比例搭配,製成代茶飲,堅持每天飲用。

蒲公英五方草茶——健脾祛濕

配方:將蒲公英根和葉、五方草、赤小豆、薏苡仁、芡實、山楂、玉米須、淡竹葉幾種搭配在一起,全部碾碎,製成茶包,每天一包,熱水沖泡。

蒲公英,有利尿、利濕作用,同時還有廣譜抗菌功效,可改善機體的炎症體質狀態。

五方草,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還有抗衰老作用。

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芡實不僅能祛濕、調理脾胃,還有補益脾胃的作用。

赤小豆和薏苡仁均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

山楂,歸脾經,有很好的消食健胃的功效,可改善胃脘脹滿、不思飲食等病症。

玉米須,歸腎經、膀胱經,有利尿、利濕、消腫作用,可去體內濕熱之氣。

幾種搭配在一起,更適合體內濕熱重的人泡水飲用。

第二件:每晚睡前泡腳

雙腳,是人體很多重要經絡的起源,也還有很多穴位。

泡腳利於促進經絡自我調節,讓局部循環得到改善,有助於經絡通暢,調節人體平衡。

泡腳,也是一件很好的祛濕方法。

泡腳時,用40℃左右的溫水,水深最好淹沒腳踝。

泡腳時間每次20分鐘左右,泡後皮膚呈微紅色就行,同時可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

第三件:每周拍打「三窩」

1,腋窩

腋窩的頂點,腋動脈搏動處,也就是極泉穴。

極泉穴走心經,經常拍打此處,有助於去除心臟的火郁毒素,還可緩解肩膀疼痛、肩關節炎等,對心臟病、心肌炎、心悸、心絞痛等有不錯的幫助。

按摩此處,用力均勻緩和,開始時,適當輕緩一些,再慢慢的加大力量,以手臂產生酸麻感為宜。按摩時,最好配合深呼吸。

2,肘窩

肘窩,是經絡密集的部位,同時也是淋巴密集的地方。

此處有曲池穴,是人體重要的排毒祛濕口之一。

連續拍打肘窩處5-10分鐘,每拍打一次,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

3,膝窩

膝窩處有一個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此穴走膀胱經,是人體最重要的祛濕通道。

拍打此處5-10分鐘,每周一次,至瘀斑痧點顯出即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冬季,蒲公英泡水,這樣「搭配」不寒不燥,排毒養肝,效果更好
腎有「4怕」,養好腎,謹記晨起「三不要」、睡前「二要」!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