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兒科醫生媽媽:解讀腸絞痛——有一種哭鬧叫「黃昏哭吵」

兒科醫生媽媽:解讀腸絞痛——有一種哭鬧叫「黃昏哭吵」

當白天即將結束、勞累了一天的全家人感到疲憊時,那個安靜的小可人兒,突然不知怎麼變成了磨人的小怪獸。前面介紹的那些安撫方法幾乎全用了個遍,都沒能讓他安靜下來,這可怎麼是好?

幾乎85%的健康寶寶, 都會在3周?3、4月齡的這段時間裡,每天固定哭鬧一段時間,像是要以此作為一天的尾聲。這種哭鬧似乎毫無緣由,在數日或數周內反覆發生,而且簡直像鐘錶一樣準點,到了開哭開鬧的時間,寶寶就會變得特別神經質,等到哭完鬧完了以後,他又重新變成了小可人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種難以安撫的哭鬧通常始於出生後2周左右,到第6~8周時最為強烈,不過到了3~4月齡後就常見了。由於大都發生於日落後的特定時間段(傍晚的5~8點之間),所以這種現象常被稱為「黃昏哭吵」,兒科醫生和育兒書籍里常稱之為「腸絞痛或腸痙攣(colic)」。這種稱謂顯得很專業常會讓人誤以為是一種需要診斷和治療的嚴重疾病。但事實上,目前更傾向於是一種行為綜合征,沒有確切的誘因,也沒有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

那父母們該如何鑒別和應對這種情況呢?

與有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哭鬧相區別

哭鬧是一種信號,說明寶寶感到不舒服,但是這個信號很含糊,僅僅說明問題存在,卻沒有直接說明問題是什麼,並且未表明問題的嚴重程度。如何能讓寶寶感到舒服一些,有時候確實需要憑父母的直覺。下表列舉的這些內容,可能會對你判斷寶寶是不是「腸絞痛」有所幫助。

與疾病引起的哭鬧相區別

病理性的哭鬧大多持續而劇烈,甚至伴隨其他癥狀。當你無法判斷寶寶究竟是「不舒服」還是「病了」,最好及時帶寶寶就醫。在去醫院的路上,把寶寶哭鬧的發生時間、強度、持續時間等能提供的所有線索都想清楚,到了醫院後翔實告訴醫生,必要時通過檢查排除潛在的疾病,如:嵌頓疝、腸套疊、胃食管反流、食物過敏(對奶粉過敏或哺乳媽媽吃了導致寶寶過敏的食物)等。必須強調的是,如果寶寶越哭越凶,哭的時間越來越長,甚至伴隨嘔吐和有血絲的黏液便,應儘快就醫,排除腸套疊、嵌頓疝疾病的可能。

哭鬧不是寶寶的錯,也不是你的錯

如果排除了寶寶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疾病可能,白天很乖巧的小寶寶依然在某個特定的年齡段、特定的時間段里變得焦躁不安,這樣的情況很有可能就是「腸絞痛」。

我們都非常想要知道「腸絞痛」的原因,但我不得不告訴大家,儘管近年來醫學專家們對「腸絞痛」有了較多的研究,但原因還是尚未明確。即便是各種或許存在的原因,也是複雜地相互交錯作用著,對其原因刨根問底只會讓你更加困惑不解,即使為此改變餵養寶寶的方式和養護方法,也幾乎毫無意義。如果一定要解釋導致「腸絞痛」的可能原因,大致可以分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

綜合導致「腸絞痛」的可能原因

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種無法安撫的哭鬧並不是寶寶的錯,也不是你的錯,這確實令無數有經驗的父母和醫生們都感到極其挫敗。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兒科醫生還是會儘可能給出一些建議:

兒科醫生給「腸絞痛」的安撫建議

如果這些方法依舊無效,父母也不用著急四處尋找偏方。面對這種無葯可醫的狀況,積極面對是最好的辦法。

調整自己的情緒,儘可能安撫寶寶

近年來,很多研究發現,「腸絞痛」時遭受忽視的寶寶與受到安撫的寶寶相比,後者啼哭的強度和頻率會小很多。有實際經歷的媽媽們對此應該也深有體會。所以,如果你也認為你的安撫能讓寶寶的痛苦明顯減少,那就積極去做吧!

首先,調整你的情緒。無法讓寶寶安靜下來時,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會擔心、沮喪;大多數的父母在努力安撫寶寶但又毫無成效的時候,就會覺得怨恨、惱火,隨後又會為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自責。要知道,寶寶在緊張的父母懷裡只會感到更加緊張,根本無法安靜下來,所以讓自己冷靜、放鬆是你要邁出的第一步。

然後,採取各種可行的安撫辦法。儘力而為,輪流看護。儘力嘗試以下安撫寶寶的辦法,每種堅持10 分鐘以上。

安撫建議

1.使用柔軟、輕薄、略有彈性的小毯子或披巾,將寶寶舒適地包住,讓他如回到媽媽子宮內一樣獲得安全感。新生兒自然的姿態是雙臂屈肘抱於胸前,雙腿能夠自由活動,所以要以這樣的姿勢包裹他,鬆緊要適度,以他的雙手能夠隨意吮吸到為宜。注意一定要跟著寶寶的感覺走,當他小腿亂蹬、身體狂扭、想要離開包裹時,就該換一種安撫辦法了。

2.輕輕搖晃寶寶。以往的研究表明,最能有效安撫到寶寶的搖晃頻率是每分鐘60次,擺幅在8厘米左右(不過這樣的頻率和幅度手動很難達到),媽媽不妨帶寶寶在房間里來回走動,這種搖擺振動產生的舒緩效果類似於嬰兒在媽媽子宮羊水中的感受。

3.對寶寶吹口哨或發出輕輕的噓聲,讓他如同聽到媽媽子宮內脈搏或血流的嘶嘶聲。

4.輕撫寶寶的頭部或者輕拍寶寶的背部,甚至可以給他做一個全身的撫觸。

5.播放輕柔的音樂,與寶寶說話,為寶寶哼唱。懷孕時播放過的音樂和哼唱過的歌曲,對寶寶都可能有很好的安撫作用。

6.讓寶寶感受有規律的聲音或震動。例如,吹風機、吸塵器、洗衣機等機器運轉的聲音和振動。

7.給寶寶喂一些水或奶,並且給他拍嗝,把哭鬧時咽下的空氣噯出來。

8.給寶寶洗個溫水澡,流水的聲音以及與媽媽皮膚的接觸會讓寶寶感到安心。

9.帶寶寶開車「兜風」,大多數「腸絞痛」的嬰兒會在搖晃的車廂中睡得香甜,但這不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一旦引擎熄滅,寶寶可能會再次醒來啼哭。

如果上述的安撫你輪流做了一遍又一遍,還是毫無效果,那麼,是時候驅車帶寶寶去看醫生了。讓醫生檢查寶寶,排除疾病,這樣至少會讓你對寶寶的健康做到心中有底。

要記住,絕對絕對不能用力搖晃小寶寶!一直聽著小寶寶的哭鬧,不僅會讓父母們感到極其挫敗,也會讓父母們精疲力盡而又心煩意亂。這時候建議家人輪流照看寶寶,也可以找其他值得信賴的人臨時幫你們照看一會兒,因為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對你和寶寶以及全部家人來說都非常重要。但是一定要記住,叮囑所有照看寶寶的人,絕對絕對不要用力搖晃小寶寶!

特別提醒

寶寶哭鬧時,家長一定不要這樣做:

1.一哭就立刻餵奶、塞安撫奶嘴。

2.太快變換安撫的方式。

3.自己也被負面情緒包圍。

4.用力搖晃小寶寶!

最後,我想告訴你的是,無論「腸絞痛」多麼可怕,都不會讓你和寶寶的痛苦超過12 周。對寶寶而言,他並不在乎是否得到了最完美的照顧,他需要的是最溫柔的呵護。作為父母,你們共同迎接和養育一個新生命,你們之間的信任和支持,家庭的平靜與和諧,是對寶寶最周到的關心和照顧。加油吧,爸爸媽媽們!

微博、微信或微訪談,都只是給大家補充一些醫院以外的養護知識,不能代替醫院就診,在此提醒家長,如果無法自行處理或對寶寶的病情拿捏不準,請及時就醫!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所有文章皆為原創,任何媒體使用請與我取得聯繫。未經授權而刊登的任何媒體,我們將追究其法律責任。郵箱:fishfarocean@sina.com

【蝦米媽咪】兒科醫生,知名公益科普作者,著有《蝦米媽咪育兒正典》。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兒童保健碩士。先後學習工作於上海市環境與兒童健康重點實驗室、上海市兒童醫院、上海市兒童保健所。媒體上最受家長信賴的兒科醫生媽媽,新浪微博十大醫療影響力大V(新浪微博:@蝦米媽咪),搜狐醫療行業最佳自媒體人(搜狐自媒體: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的精彩文章:

兒科醫生媽媽:關於免疫力你該知道的真相
兒科醫生媽媽:給寶寶喂葯有妙招!家長須知!

TAG:兒科醫生蝦米媽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