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我國人均「油脂」消費量持續上升,攝入超過推薦量1倍還多

我國人均「油脂」消費量持續上升,攝入超過推薦量1倍還多

油脂是人類主要的營養物質和主要食物之一,我國既是油脂生產大國也是油脂消費大國。早些年,食用油脂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本報記者 秦志偉

近幾年來,美國哈佛大學脂類醫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康景軒教授回到中國參加會議的次數越來越多了。他發現,中國關於油脂及脂類與健康的研究和實踐正發生著新的變化,從康景軒所參加的會議可見一斑。「國內有些專家的報告讓我很激動。」他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我國人均「油脂」消費量持續上升,攝入超過推薦量1倍還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油脂是人類主要的營養物質和主要食物之一,我國既是油脂生產大國也是油脂消費大國。早些年,食用油脂雖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但並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王漢中看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健康脂質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吃好油、吃健康油」已成為他們關注自身營養健康的新需求。

可喜的是,這一新需求正得到不斷的滿足,源於油脂學科及脂類研究的快速發展。

寄出去的兩封信

雖然長期生活和工作在國外,但康景軒對國內油脂行業發展、脂類研究及全民健康尤為關注。

早在2006年,康景軒就給科技部寫信建議重視開展脂類組學研究,那時他在哈佛大學醫學院脂類組學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工作。根據他的研究,脂類對人體健康起著重大的決定性作用。但很可惜,「當時沒有收到回應」。

也就是在那些年,美歐及其他科技發達國家開啟對脂類與健康的研究,他們紛紛成立研究中心,加強該領域的基礎研究及技術開發。

第一封信沒有回復,時隔八年,康景軒又發出了第二封信,「這次是寫給習近平主席的」。康景軒在信里提到,「由於各種污染(空氣、水和食物)以及生活方式(尤其飲食)的改變,目前和未來的國民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比如在生活方式上,康景軒實驗室二十多年的研究表明,現代膳食中兩種必需脂肪酸的失衡與很多常見慢性疾病的發生髮展密切相關,比如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記者了解到,康景軒所說的必需脂肪酸是指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6飽和脂肪酸。

康景軒呼籲,把平衡必需脂肪酸攝入(即增加omega-3、減少omega-6)作為一項全國性健康工程來做。令他意外的是,「這次有人打電話詳細地向我了解了相關情況」。

我國人均「油脂」消費量持續上升,攝入超過推薦量1倍還多

實際上,我們平常食用的油里就包含這兩種成分。康景軒向《中國科學報》記者比較了幾種常用食用油中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omega-6飽和脂肪酸的比例,結果並不像人們平常所認識的那樣——油越貴越健康。

眾所周知,中國人炒菜常用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玉米油等,其中玉米油和花生油較貴,菜籽油較便宜。通過比較發現,菜籽油的omega-3含量較高,與omega-6的比例是1:2,其次是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

為此,康景軒還特意用中文寫了一本書,叫《吃出健康的智慧——來自哈佛醫學院的健康新理念》。書中主要講了營養「三寶」,即omega-3、纖維素和抗氧化物。

科技如影隨形

實際上,康景軒寄出兩封信的時間及回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油脂行業、脂類研究所處的階段,以及不同時期消費者對油脂的關注度。

國家糧食儲備局西安油脂科學研究設計院高級工程師蔣新正是一位從事油脂工作38年的「老兵」。他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油脂行業的發展情況,「每十年都會出現不同的特點」。

蔣新正劃分出四個階段,分別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從粗放加工向提質增效發展、油脂加工廠從小而全轉向大型化和「適度精鍊」的提出。

在蔣新正看來,上述四個階段的發展正是人們從溫飽型向營養健康型轉化的重要標誌。

而在這個過程中,每個階段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身影。

比如,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內油脂行業又重新進行了一輪新的洗牌,一大批國有油脂廠紛紛「合資」或「國退民進」或「倒閉」,各類投資瘋狂進入中國油脂行業。「特別是2003至2006年期間,我國沿海的大中城市建起了近百家千噸以上的大型油廠。」蔣新正介紹道。

也就是從那時起,國外大豆長驅直入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大豆進口數量連年遞增。據統計,2017年我國進口大豆達到9535萬噸,是國內大豆生產量的6.8倍。

與此同時,中國的油脂產品出現了「琳琅滿目」的空前繁榮景象。

蔣新正介紹,這一時期的科技集中體現在油脂機械加工上,出現了許多大型油脂成套設備的加工廠和工程公司,油脂精鍊設備的加工水平也接近國外水平。

2008年以後,消費者開始關注食用油的營養與健康。人們在追求食用油數量的同時,也對油脂的品種、品質、品牌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期望。

王漢中也發現,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健康脂質。相應的,產品供給也隨之發生變化。「安全、綠色、健康、多元已成為廣大消費者的新需求。」王漢中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我國人均「油脂」消費量持續上升,攝入超過推薦量1倍還多

向多功能、個性化發展

王漢中是油菜遺傳育種學家,還擔任國家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他日前在第三屆國際脂質科學與健康研討會上介紹,他經常被問「能不能不吃油或少吃油」的問題,王漢中便給他們做起科普來。

事實上,每個人都希望長壽。據調查,在20多項長壽秘訣中,與飲食健康有關的佔4~6項,膳食營養對健康的作用僅次於遺傳,為13%,遠大於醫療因素的作用。

脂質到底有哪些營養健康功能?國家健康油脂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所長黃鳳洪研究員給出了答案:提供能量,促進維生素A、D、E的吸收,決定細胞結構和功能的重要物質,改善食物的質感和風味等。

黃鳳洪對比三大營養素髮現,相比於穀物、蛋白質人均消費量下降,油脂消費量卻持續上升,人均消費量是《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量的2倍以上,達到63.5克。

然而,我國食用油消費omega-6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

「omega-6和omega-3攝入比例達9.55:1,omega-3攝入不足。」黃鳳洪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2017年《全球營養報告》顯示,飲食一方面是營養嚴重過量或缺乏,另一方面是營養不平衡。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慢性疾病治療佔中國醫療費用的70%,2015年超過3萬億元。

正因如此,油脂供給開始從「吃得少、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出營養健康」並向多功能、個性化方向發展。

黃鳳洪表示,油料品種間脂肪酸組成差異顯著。據他們研究,優質菜籽油是大宗健康食用油。比如,優質菜籽油omega-6和omega-3的比例接近4:1。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油料所在油菜專用品種選育、功能型菜籽油綠色高效加工技術及產品開發上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也是讓康景軒「很激動」的一點。

在黃鳳洪看來,未來要不斷提升「以人為本」功能脂質的個性化、即時的精準營養干預調理科技支撐能力,促進營養型油料產業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的營養健康水平。

「在中美博弈日趨激烈且長期化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油菜生產,是有效應對大豆進口的不確定性和維護國家油料供給安全的重要途徑。」王漢中說。而這也是科學家面對消費者對油脂產品提出新需求的回應。

《中國科學報》 (2018-11-28 第6版 科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義大利因為「橄欖樹」爆發了病菌危機
中國育齡人口生育意願持續走低,不如讓個人家庭自由選擇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