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紅軍時期,李德如何成為紅都「太上皇」?彭老總與其爭吵準備坐牢

紅軍時期,李德如何成為紅都「太上皇」?彭老總與其爭吵準備坐牢

李德,本是一名聽命於中央的顧問,沒有任何的指示權。但在其抵達瑞金之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的李德竟然能直接影響中共中央的決策,甚至能讓中央聽命於他。因此,李德被人抨擊為「紅都太上皇」,聽到這個名號似乎也是有點匪夷所思,但這一切卻是出自很多將帥之口。

李德所奉行的那一套是根本不適合中國的實際國情,也與紅軍的實際作戰理念背道而馳。李德的戰略給中央紅軍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但其聽不得半分意見,一意孤行,非常令人可恨。但李德究竟是如何榮登「太上皇」的寶座呢?

據任其翻譯的伍修權回憶,李德的權力並不是他自己爭來的,而是有些人交到他手上的。其實就是博古的推崇。而博古本人對這件事也是認賬的,博古本人對軍事不太懂行,因此才會對李德持有放縱的心思。但博古此舉卻給了李德一種錯覺,那便是李德覺得是博古將權力交付於他,所以說在李德看來,越權指揮是非常心安理得的。

但事實上,李德能被推崇為「太上皇」,其實並沒有那麼簡單,除了那些主要因素之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其一,李德與博古二人身後是有著共產國際的撐腰,而共產國際又對中共有著很大的約束力。尤其是中共七大之前,中共對共產國際的決議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共產國際的權威性也造就了李德強勢的話語權地位。

其二,固定思維。當時的程序是電報發來以後,確定作戰方位並完成翻譯後交付於李德進行批閱,待李德作出批示意見以後交付于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同志。周恩來同志則有權處理一般性質的問題,但是在重大問題上還是得尋求李德的意見。這樣的固定思維,就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李德掌控的權力很大。

暫且不說誇大的成分,但要知道當時的軍事決議是由周總理、朱德、項英以及博古共同商議的,而這四人領導小組的話語權也是非常大的。

其三,李德的性格。李德作為一個「楊顧問」,非常瞧不起中共那些「泥腿子出身」的將軍,再加上其根本聽不得半分不同意見,不尊重群眾的意見。因此,多種個人因素結合之下讓其獲得諷刺稱號「紅都太上皇」。

有著共產國際的背景,多種軍事顧問與專家稱號的加身,李德非常瞧不起那些非科班出身的紅軍將領,曾呵斥劉伯承將軍的能力不如一個參謀。如遇戰事不順,李德不問任何緣由直接將人革職查辦。一般人都選擇忍氣吞聲,但彭德懷老總卻見不得他對待紅軍將領的態度,多次與李德大吵,甚至已經做好被李德關進大牢乃至殺頭的準備。

所以說李德被人抨擊為「太上皇」,是多種因素混合的結果。所幸李德掌權的時間並不長,隨後不久確立以主席為核心的領導班子,讓工農紅軍煥發新的生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講堂 的精彩文章:

北京老城牆的往事,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對峙郭沫若,一個保一個拆
川軍著名將領洗臉時,發現一隻兔子躥出來後,就下令大家緊急撤離

TAG:麻辣歷史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