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堂堂大英帝國元首,為何那麼想當印度皇帝?實際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堂堂大英帝國元首,為何那麼想當印度皇帝?實際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提起「皇帝」這一頭銜,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這個頭銜卻並不是任何君主都能拿來用的。想要成為酋長、國王或者蘇丹,只需要有一定勢力和土地,能夠建立政權即可,然而想要成為當之無愧的皇帝,就得經過多方認可,否則根本無法支撐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其性質也就與自娛自樂無異。而這,恰恰是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撿起印度皇帝頭銜的原因所在。

秦始皇嬴政劇照

總體而言,世界範圍內獲得普遍認同的皇帝頭銜其實也只有區區幾個。首先是東亞地區的皇帝頭銜,其源頭乃是著名的秦始皇,而後世儒家所宣揚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理論也進一步鞏固了這一頭銜的含金量。只要統治者獲得了這一頭銜,無論是周邊或者轄境以內的國王、天王、王、可汗、單于、酋長、國主,在政治地位上都會低人一等。可以說,這個頭銜就代表著整個東亞大陸的絕對控制權。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何到了亂世,許多人都會爭相稱帝,而一旦稱帝登基,緊接著就會興兵討伐其他的「僭越者」,原因無他,只是為了搶佔政治高地。

東西羅馬帝國地圖

至於歐洲的皇帝頭銜,則是繼承了古羅馬帝國的遺產。一開始,皇帝(Emperor)這個詞僅僅只是古羅馬的軍事頭銜之一,統治者的頭銜還包括統帥、第一公民、奧古斯都、凱撒、主人等。直到奧古斯都烏斯時期,才開始作為第一頭銜,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然而在帝國發生分裂後,「羅馬皇帝」這個頭銜也被分為東西兩個法統。

西羅馬帝國的法統曾經一度中斷,直到公元800年,法蘭克國王查理曼被羅馬教皇立奧三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至此,「羅馬皇帝」頭銜由教會和新的日耳曼國家領袖共同重建,並綿延至1918年一戰結束為止。這個頭銜就是歐洲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神聖羅馬皇帝」,在歐洲傳統貴族眼中,其含金量比後世自封的「法蘭西皇帝」或「德意志皇帝」不知高出多少倍。

查理曼大帝雕像

至於東羅馬帝國的法統,則在1453年被奧斯曼征服者猝然終結。雖然在名義上,奧斯曼蘇丹也將此頭銜保留到一戰結束,但在歷史上,無論是俄羅斯沙皇,還是希臘國王、保加利亞國王,東正教國家的統治者們都曾經爭奪過這一頭銜,比如莫斯科大公國就宣稱是「東羅馬帝國繼承人」。有意思的是,東羅馬「皇帝」的權利往往要比西羅馬「皇帝」大得多,這一結果其實是受中亞「波斯皇帝」的影響。

客觀地說,波斯人在中亞建立的「皇帝」頭銜,其年代要遠遠早於東亞和古羅馬皇帝。早在古代波斯帝國時期,就出現了著名的「萬王之王」頭銜。這個詞最初源於古代印歐語或梵語,是戰士或權力的意思,在波斯帝國時代則開始具有「皇帝」的意味。不過這一頭銜在當時卻並不稀缺,因為任何有一定勢力的波斯系君主都可以自行加上這一頭銜。因此在後世學者看來,這個頭銜對應的究竟是皇帝還是國王,其實沒有固定的含義。

薩珊波斯人形象

好在到了薩珊波斯時期,這個頭銜最終得以定型為「沙阿」。從此之後,中亞地區凡是認為自己具有波斯屬性、傾向于波斯文化的統治者,都會以沙阿(sha)頭銜自稱。不過在蒙古人佔領中亞之後,擁有「汗」頭銜的統治者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畢竟這才是當時最正統的稱謂。15世紀初,當帖木兒帝國的締造者帖木兒去世後,其子嗣與地方重臣圍繞著汗國統治權進行鬥爭,帖木兒三子米蘭沙因來自亞塞拜然,深受波斯文化的影響,這才恢復了中亞皇帝的「沙阿」頭銜。

帖木兒大帝雕像

數百年後,米蘭沙的後裔巴布爾在吃了不少敗仗後,最終遷居阿富汗東南部,後來又入侵印度,建立著名的莫卧兒王朝。作為來自中亞的征服者,他們不僅用波斯語作為上層圈子的官方語言,也延續了米蘭沙時代所傳承的「皇帝」頭銜。從公元十七世紀開始,英國開始侵入印度並建立東印度公司,1849年時更是佔領印度全境。不過由於當地總是爆發大規模起義,英國政府最終於1857年開始直接管理印度,並正式廢黜了已經形同傀儡的莫卧兒王朝末代君主。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在中亞和印度還不太重要的落魄頭銜,卻影響了19世紀的歐洲外交格局。

維多利亞女王畫像

由於在歐洲的外交場上,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的頭銜,總是被正統的「奧地利皇帝」、「俄羅斯皇帝」或自封的「法蘭西皇帝」給比下去。英國人於是就「順理成章」地將由帖木兒王朝到莫卧兒帝國,再落入自己手中的皇帝頭銜給女王裝扮起來。這樣一來,大不列顛女王同時也就成為名義上的印度女皇,終於能和歐洲皇帝們平起平坐。這一時期,也是歐洲歷史上皇帝最多的時代,共計三個半(英國國王兼印度皇帝只能算半個)。

參考資料:

《世界通史》《中亞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英王遣使為乾隆祝壽,回程時乾隆下了道聖旨,受人恥笑被展出至今
清朝有兩女人穿過龍袍,一個是太后一個卻為皇妃,關係勢同水火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