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女性初婚年齡超28歲,哪裡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上海女性初婚年齡超28歲,哪裡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加關注

微信號:feiyumylife

一個出生於1995年的妙齡女孩,如果今年還沒結婚,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屬於「晚婚一族」。

並不是故意販賣焦慮,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規定,男性25歲、女性23歲尚未初婚者,就算晚婚。

根據上海市婦聯和上海社科院28日聯合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女性發展調研報告》,上海無論男女在結婚這件事上,都「晚」出了新高度。

截至2015年,上海男性的平均初婚年齡是30.3歲,女性是28.4歲,而10年前上海男性普遍在25.3歲初婚,女性為23歲。

這樣的初婚年齡,距離進入「剩男」「剩女」的年齡也就寥寥兩三年,可見上海男女的婚姻問題,還真是許多人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網上一談論「家人催婚」話題,總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其實與幾代人之間不同的婚戀觀有關。

爺爺奶奶和父親母親不太會意識到,如今年青人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其實比他們當年更難,尤其是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多數90後年青人工作強度大、壓力大,難以和異性慢慢培養一段健康的感情。

「宅文化」和「喪文化」在都市年青人中的盛行,也限制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交際圈,無法認識更多異性。

如果這些還可以說是都市男女自身的問題,那麼在北京、上海、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年青人還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結婚所需的一個小窩他們可能拼盡全力也買不上。

與其說這些年青人選擇了晚婚,不如說他們是無奈地「被晚婚」。

晚婚現象在我們的鄰國日本更為明顯,他們甚至發明了一個「阿拉40」的稱呼,專指40歲左右還沒有結婚的男女。

早在2010年,在30歲到34歲的日本男性中就有近一半未婚,連50歲以上的人沒有結過婚的人口比例,也達到男性20.1%、女性10.6%這樣的高度。

晚婚乃至不婚帶來的直接後果是日本生育率降低,國內勞動力減少,進入老齡化社會,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上海的情況也不樂觀,預計2030年上海戶籍人口中有40%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2040-2050年,上海的老年人比例將達到44.5%,成為全球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僅就女性而言,上海和日本的晚婚現象還不盡相同。

日本女性中的全職主婦比例雖然逐年下降,但仍然高達35%,而上海完全不就業的適齡女性只佔極小比例。

可以說,上海女性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比日本女性大得多,先養活自己再談結婚,是許多80、90後上海女性的現實心態。

結婚越來越晚,離婚越來越早,這是年青一代新觀念和現實壓迫雙重作用下帶來的選擇,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人就像李宗盛在《晚婚》中所唱的一樣:「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

堅持原創,關注就是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弄影記 的精彩文章:

他製造了對艾滋病免疫的嬰兒,卻引來罵聲一片
10大沙雕USB設備,總有一款適合你

TAG:弄影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