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十年雲計算,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

十年雲計算,突破的不僅僅是技術

2018 年 12 月 20 日,第二屆平安集團 SMART 科技大會即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文末索取免費門票)。此前,InfoQ 記者採訪了平安科技 CTO 兼總架構師方國偉先生,深入探討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和平安雲的演進歷程,結合平安科技的發展經驗分析 AI 產業在過去一年的發展情況。

自從亞馬遜推出 EC2 以來,雲計算髮展已經超過 10 年,10 年時間讓公有雲格局「定而未定」。定的是 AWS、Azure、阿里雲在國內外的市場份額;不定的是隨著像中國平安這樣的金融巨頭進入公有雲領域,會讓公有雲市場面臨再次洗牌,這股力量不容小覷。

我認為雲計算髮展的最終的方向還是公有雲

方國偉認為,雲的發展或者說企業 IT 的發展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傳統 IT 方式,這個階段不是很動態,採用技術也比較固定,都是傳統 IT 廠商提供的技術。

第二階段是採用虛擬化階段,2000 年後虛擬化技術慢慢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使用虛擬化技術,但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比如伺服器虛擬之後數量變多、靈活性增加的同時管理複雜度也增加了,因此需要更好的方式來使用這些新技術。

第三階段是私有雲階段,私有雲是在已有的 IT 虛擬化技術上加上動態管理用以提高效率的方式。由私有雲過渡到公有雲的過程中,有些企業既用公有雲也用私有雲,屬於混合階段。但隨著雲技術的不斷發展,公有雲的比例會越來越高。

方國偉提到,他之所以一直看好公有雲(含行業專有雲)的發展,是因為關於雲計算的三個基本因素一直沒有變化:經濟學上的規模效應;自動化提升效率;專業分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只要這三個基本因素沒有變化,公有雲、專有雲的發展方向就不會變。

在平安雲的架構上,我們當時做了兩個非常明智的決定

平安雲誕生至今有 5 個年頭了,前不久才首次向外界全面展示了其業務布局。目前平安雲重點聚焦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服務、智慧城市五大行業生態圈,對內已覆蓋集團 95% 以上的專業子公司、支撐 80% 以上的業務系統投產。

方國偉提到,在雲平台搭建之初,確定一個合理的架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架構確定之後再做調整是非常困難的。在平安雲的架構上,團隊當時做了兩個非常明智的決定:第一個是決定用公有雲的服務設計和架構方式來做私有雲,這個決策使得後期向公有雲的轉變非常簡單。第二個決定是平安雲的整體架構設計由團隊自己控制,有些是自主研發,有些是開源技術,有些是選用商業產品。所以團隊對技術能夠自主可控,也具備很強的靈活性。

雲的發展越來越快,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多,打造一個自身能力很強的技術團隊,對以後的高速發展也非常有利。

我們有過 2 次重要的方向調整

處在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每個公司的業務發展規劃都是動態調整的。平安也不例外。

2014 年初,開始搭建內部雲。

2015 年底,內部雲基本完成搭建。

2016 年,平安雲要從對內服務轉變為對外服務,這個是第一個比較大的業務發展規劃的調整。

2017 年年中,對外發布了平安公有雲。

2017 年底,平安業務方向開始向醫療和智慧城市發力,這是第二個比較大的發展規劃調整。

2018 年,平安雲開始聚焦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垂直領域,開啟全球布局模式。未來 3-5 年,將在數據中心建設和產品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同時,平安緊跟市場動態,不斷尋找更經濟的替代方案,在 AI、IoT、區塊鏈等場景嘗試新型計算模式。

雲平台做技術選型需要考慮個性化需求

舉個平安金融雲的例子。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安全,平安金融雲的安全性首先得益於平安科技的團隊,大部分團隊成員的背景一直從事金融 IT,所以對金融行業對於安全、運維的相關要求都非常了解,由這個團隊構建的金融雲平台,在滿足金融監管要求和提供高安全性服務方面是有重要優勢的。

其次,銀監會對銀行應用雲服務是有特殊要求的,如果某個銀行關鍵應用使用了雲平台服務,那麼雲平台的隔壁租戶也必須是銀行,也就是要求雲平台必須做一個銀行專區。因此金融雲會通過銀行專區的方式提供給銀行客戶,也就是底層的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等專門給這些專業用戶用,通過物理上的隔離來滿足行業監管的要求。最後,在架構和資源上都充分考慮的金融行業的高可靠性和冗餘性要求。

醫療行業也是類似邏輯,首先要滿足行業監管的要求,然後是考慮如何讓我們的服務更符合醫療行業對底層技術的要求。

雲的關鍵在於底層的網路、存儲,包括一些自動化的流程設計

很多人認為開發雲平台,需要選擇某一個框架,比如 CloudStack、OpenStack 等等。但是,身經百戰的方國偉認為,選哪一個框架並不關鍵,雲的關鍵在於底層的網路、存儲,包括一些自動化的流程設計。

平安雲在框架上的選擇,最開始是 CloudStack,後面也融入了一些 OpenStack 的模塊,相當於把 CloudStack 和 OpenStack 的相應模塊整合在一起,再加上平安雲這五年因為大量定製構建起來的 PASrack(也叫做平安 Stack),整合而成了平安自己的一套框架。這使得平台的定製能力和適應能力更強。

但是平安雲的真正關鍵不在這個框架,而是底下的網路、存儲等核心服務,以及如何將這些部分做得更加安全可靠,擴展性更好,跟 PAStack 能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提供卓越的雲平台服務。

平安科技的轉型目標就是做雲公司

方國偉提到,由於平安集團在做科技方向的業務轉型,所以今年的策略跟之前不太一樣,平安科技的轉型目標就是做雲公司。所以平安雲不僅僅包括剛才討論到的計算、存儲、網路、容器,也包括很多平台層和業務層的服務。

從這個角度來講,大部分平安科技的研發人員都會參與到平安雲的建設工作中。另外,平安雲上的許多 SaaS 服務也是平安雲的一部分,許多針對各個行業的應用服務都是由平安不同專業公司參與共建的,所以整體研發團隊規模較大。

雲計算最有待突破的不是技術

方國偉認為,雲計算最有待突破的不是技術,而是心理和利益問題。像「公有雲的安全性不如私有雲「這類看法只是誤解,實際上公有雲的安全性並不會比私有雲差,這是雲計算行業需要更多用戶突破的一個心理障礙。另外,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數據中心,有自己的團隊去做基礎設施運維,如果採用公有雲的方式,或者行業雲(行業雲也是公有雲的一種,是針對某個業的公有雲),這個團隊本身的利益會受到損失,等待他們的是工作量的減少或離開,這是利益方面的分配問題。這才是雲計算行業目前面臨兩個需要突破的問題。

方國偉最後說:「技術的演進本身是沒問題的,我們並不期待一個特別大的突變來改變雲計算領域,因為在過去的發展中,絕大部分應用已經可以在雲平台上完成和實現,至少可以實現得跟本地一樣好,所以關鍵不在技術層面,而是心理或習慣上,在利益上。我們需要意識到,整個行業在轉變的時候,肯定有些人的工作方式會發生變化。」

活動預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foQ 的精彩文章:

現代軟體開發:銷售催產品,產品催開發,開發催測試
雙11狂歡後的菜鳥智慧新物流核心技術大揭秘

TAG:Info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