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現代的鳥們有個恐龍時代的肺

現代的鳥們有個恐龍時代的肺

現代的鳥們有個恐龍時代的肺
Credit:行走的五花肉


鳥類與我們一樣,除了它們的肺相對於它們的體積來說很小(當然比人類的更要小得多),除此以外它們還有九個氣囊。


在中國新發現的一塊化石顯示,鳥類很早就進化出了這一顯著特徵,實際上,那時的它們還算是恐龍。一個由中國和南非的研究人員組成的團隊發表了一項研究,詳細說明了他們認為的化石中的肺部組織的情況,這是首次在鳥類恐龍化石中發現肺部組織,這可能也解釋了為什麼它們(Ornithumorphs,也就是所發現的化石的「原型」)能逃過大滅絕,並持續進化成現在我們認識的鳥類。這項發現也鞏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存活下來的這一支相較於其它白堊紀時期的同類進化得更好,中科院古生物學家Jingmai O』Connor談到。她和她的團隊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種「白色斑點」,通過電子顯微鏡的掃描,了解了到其材質和在骨骼架構中的位置。他們相信這就是肺部組織存在的證據,也正是這一形態複雜的組織使這一種族「幸免於難」。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論文寫到,現代鳥類在脊椎動物界中擁有著結構更加複雜、功能更加實用的呼吸系統。這套由肺和氣囊組成的系統使鳥類能夠比哺乳類動物一次吸入更多含氧的新鮮空氣,即便我們的肺中有空氣「存貨」,癢還是會消耗殆盡。鳥類可以被想像為是一個擁有極大肺活量的優秀運動員,因為它們到處飛行需要極大的能量和很高的代謝水平。


但回到恐龍末期的白堊紀時期,其實還有很多種鳥類恐龍,卡內基梅隆古脊椎動物學的助理館長Matthew Lamanna說到,一篇新的論文中記錄了一種在同時期內的另外一種禽類恐龍種族(Archaeorhynchus),它們共享著白堊紀時期九佛堂組地區的天空,但卻並沒有像Ornithumorphs一樣在劫難中存活下來,它們的存活仍然是個謎。「為什麼單單只有這一支存活了下來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Lamanna談到,「到現在我們都還沒有個合適的答案。」


一項新的發現提出,血管的效能可能是答案的一部分。當Lamanna聽到這個發現後說道:「天啊,一塊1.2億年前的肺部組織化石,太不可思議了。」化石的形成過程通常會破壞軟組織,但這並非絕對,軟組織甚至可能並不像預想的那樣容易被破壞,他說到。可能博物館裡正在展出的和用於研究的那些化石中也存在這樣的軟組織,能夠幫助解釋恐龍何以生存。


「改變著古生物領域的軟組織的保存方式非常重要,」 中科院古生物學家Jingmai O』Connor提到。「這正在改變我們對骨骼的認識,在重組器官系統時,古生物學家只基於骨骼的研究方法通常是錯誤的。」在沒有軟組織的情況下,古生物學家通常根據化石的骨骼和恐龍在現代的「近親」(鱷魚和鳥類)來推測身體器官。但可能實際上存在著比已知的更多的軟組織,不僅僅只有中國發現的這塊。Lamanna談到,偶爾古生物學家們會重新審查舊的證據,並發現一些一直存在的組織。

「如果我們沒有回頭看看,我們很可能不會有這樣的發現,」 O』Connor寫到。她還認為,如果古生物學家們能夠觀察得更仔細,會發現比以前所認為的更多的軟組織的證據。


本文譯自 popsci,由譯者 行走的五花肉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用磚爐烤披薩最好
咖啡因對食慾的影響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