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濕氣多半是「吃」出來的,5種飲食習慣傷脾助濕,早改早受益!

濕氣多半是「吃」出來的,5種飲食習慣傷脾助濕,早改早受益!

濕氣,這些年頻頻出現的一個詞。

十人九濕,現在有濕氣、濕氣重的人,真是越來越多。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恐怕和「吃」脫不了干係!

濕氣多半是「吃」出來的

要解釋「濕氣」和「吃」的關係。就要先說說「濕氣」和「脾」的關係。

在五臟中,脾是運化水濕的,如果脾受到了傷害,水濕則無法完全運化,於是就會在身體內堆積,久而久之,濕氣就形成了。濕氣形成後又反過來傷脾,彼此惡性循環,這正是濕氣難以去除的原因。

濕氣由脾而生,而脾的健康和我們日常飲食息息相關。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脾變得虛弱受損,濕氣自然就跟著來了。

5種飲食習慣傷脾助濕,早改早受益!

1、暴飲暴食

開心了,要大吃一頓;難過了,要大吃一頓。吃到想吐後又開始懊悔,下頓節食,不吃了。如此反覆,暴飲暴食,脾最先受不了。

暴飲暴食是很容易造成脾虛的。如果脾虛後還繼續暴飲暴食,不但濕氣會加重,還會導致氣虛和痰濕,很難調養。

2、不吃主食

《黃帝內經》上說「五穀為養」,從中醫角度說,糧食都是入脾經的,是對脾最好的食物。

從消化的角度說,糧食的消化也是最節能的,而產生的熱量也比脂肪和蛋白質要低,這都是養脾需要的。

如果長期不吃主食,脾得不到滋養,反而負擔過重,自然要脾虛濕氣重的。

3、嗜食冷食

脾氣是人的生氣,破壞不得。很多醫生會告訴大病初癒的人,喝溫熱的流食,就是為了溫養虛弱的脾氣。

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注重養護脾氣,貪吃生冷食物,才導致脾虛濕氣重。

生冷的食物進到體內,首先要被預熱到36攝氏度才可能開始消化,這個預熱過程是耗能的,也是消耗脾氣的。

4、貪吃甜食

滋膩傷脾,適量吃點甜食能提供能量,幫助消化吸收,但是吃多了就會減緩腸胃蠕動,傷脾了。

所以,吃多了甜食後,會出現打嗝、脹氣、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適癥狀。

5、喜食快餐

外賣等快餐食物一般都很重口味,偏油膩,吃多了是很傷脾胃的。

尤其是在夜晚的時候,拿快餐當宵夜,更會增加腸胃負擔,傷脾助濕的同時,還很傷腸胃。

祛濕補脾,兩個食療方管用!

脾濕因飲食而來,也可通過飲食調養,兩個簡單的食療方就很管用。

1、蒲公英五方草茶

食材:蒲公英根、薏苡仁、赤小豆、蒲公英葉、山楂、芡實、玉米須、淡竹葉、五方草

做法步驟:

野生蒲公英根洗凈,切段,蒲公英葉和淡竹葉洗凈,炒製成茶,備用;

赤小豆、薏苡仁,炒熟,備用;

山楂、玉米須和五方草,洗凈晒乾,備用;

取蒲公英根0.7g、薏苡仁0.7g、赤小豆1.7g、蒲公英葉0.2g、山楂0.1g、芡實0.3g、玉米須0.1g、淡竹葉0.1g、五方草0.1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即可。

功效:健脾祛濕,補益五臟。

蒲公英,雖然對脾的作用甚微,但卻十分養胃,脾胃一體,所以對健脾祛濕也是很有幫助的。而且,蒲公英有利尿作用,可以幫助身體排濕。

薏苡仁,能利水滲濕,有助於清熱排膿和治肌肉風濕。又能健脾止瀉、補益肺臟。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水腫,腳氣,黃疸,瀉痢,便血,癰腫)、清熱退黃、解毒排膿。

山楂,對胃腸運動功能具有調節作用;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

玉米須,是利尿消炎的。淡竹葉,有清涼,解熱、利尿通淋等功效。

五方草,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消炎、止渴、利尿作用,且可延緩衰老。

2、艾葉煎雞蛋

主要食材:鮮艾葉120克。

其他食材:雞蛋3個,油、鹽適量。

做法步驟:

將新鮮艾葉去柄留葉,清洗乾淨,然後放入沸水中焯一遍後撈出,放在清水中泡20分鐘,備用。

將3個雞蛋磕入碗中,加點鹽、料酒、溫水打散,備用。

將浸泡好的艾葉撈出,拽干水分,稍切幾刀。

熱鍋下油,倒入艾葉翻炒一會,然後放入適量的鹽,再將蛋液淋入。

旋轉炒鍋至蛋液鋪滿鍋底,蛋液稍凝固後翻炒至熟即可。

功效:散寒止痛,祛濕補脾。

艾葉味苦、辛,性溫。歸肝、脾、腎經。苦燥辛散,能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止冷痛,為婦科要葯。

艾葉不僅具有溫經散寒,調經止血作用,而且還有通絡止疼,溫補強壯功用。

艾葉可以用以去濕氣和寒氣。艾葉本身性質溫熱,又屬於極陽之物,所以使用艾葉是可以起到去濕氣和寒氣的作用的。

艾葉除了煎雞蛋食用,也可用來泡腳,同樣有祛濕的作用。

註: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生活維他命 的精彩文章:

豬每天吃那麼多,為什麼沒聽說過豬有心腦血管病?

TAG:健康生活維他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