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汗血同源——出什麼汗,得什麼病:臭汗源於肝,虛汗源於肺,冷汗源於腎……

汗血同源——出什麼汗,得什麼病:臭汗源於肝,虛汗源於肺,冷汗源於腎……

明代醫家張景岳在總結前人問診要點的基礎上,寫出了中醫問診「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將汗列為第二,足以證明辨汗素來就被歷代醫家視作極為重要的問診手段。

這也是中西醫的不同所在。西醫認為,汗就是代謝廢物,僅此而已。但是,在中醫內科學裡面,有一節專門研究「汗證」——就是探尋人為什麼會異常出汗,並且,藉助有無汗液,出汗時間、部位、多少,或者是汗液顏色、氣味的不同,還能分辨病情的輕重緩急和預後如何。這裡面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討論人人都有的「汗情」。

一、汗血同源:在內為血,在外為汗

在中醫眼中,汗有多重要?

就挑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來舉例吧——李時珍認為:汗出於心,在內為血,在外為汗。

就是說,汗為心之液,而心主血,所以汗血同源。出汗過多,不僅會耗氣,還會傷及津液而損及心血。

民間也常把「血」和「汗」聯繫在一起,比如,辛苦錢叫「血汗錢」。這也說明:汗液和血液屬於同類東西,都包含著人的精神元氣,應當有所禁忌,否則人體就會虧損——「吃飯出汗,一輩子白乾」,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親們,可千萬別小看了你出的汗哦。

二、汗從哪裡來?

《素問·陰陽別論》曰:陽加於陰謂之汗。

「陽」,指體內的陽氣;「陰」,指體內的陰液。我們知道,陽氣具有蒸騰氣化作用,因此,所謂「陽加於陰謂之汗」,就是說:汗液是津液在陽氣的蒸騰氣化下,從汗孔排出的液體。

換言之,汗是津液所化生,且汗的有無、多少,是體內陰陽平衡或者失調的表現。

一般來說,體力活動、進食辛辣、情緒緊張、衣被過厚、氣候炎熱等情況下引起的出汗,是為了調節體溫、保持機體陰陽平衡,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但是,如果該出汗時沒有出汗,或者不該出汗時大汗淋漓,或者總是某一局部出汗,或者汗液本身出現異常,就屬於病理現象了,應當引起重視。

三、汗蒸1天,不如艾灸10分鐘!

不過,我們不能因為汗血同源,就拒絕出汗,該出的汗還得出——近年研究發現,在每個汗腺孔內存在免疫球蛋白,它能有效阻止自然環境中的細菌和病毒從汗腺進入人體,因而,經常排汗的人不易患病。

那麼,哪些汗該出呢?——中醫提倡的出汗叫「動汗」,就是運動、體力勞作時所出的汗水。如果你是腦力勞動者,可以每天跑步鍛煉,跑到微汗,就是出動汗了。

如果想偷懶,不想通過鍛煉方式出動汗,還有一個出汗方法可以和動汗相媲美——艾灸出汗,這是現代人瀉濕熱、除寒濕、排毒素的最佳方法!

灸火循經,疏通經絡,可以將瘀滯在經絡中的瘀血、痰濁、寒濕等陰邪悉數化解,部分毒素濕氣就會隨汗排出。我們經常接到灸友反饋,問:艾灸過後出汗,甚至大汗淋漓,這是怎麼回事?在多數情況下,這就是體內寒濕瘀阻嚴重的表現——灸後出的汗是粘粘的,說明濕氣較重;灸後出的汗是涼涼的,說明寒氣較重。

艾灸的時候,由於艾火熱力的熏烤,施灸處的皮膚會出現潮紅,有時潮紅中還夾雜著淺白色、紅色的斑點——這正是經絡不通、氣血不暢的標誌。只要加強艾灸,讓艾灸的藥性和熱力不斷深入經絡臟腑,經絡就會越來越通暢,斑點就會逐漸消失。而且,由於體內陽氣不斷壯大,瘀血、痰濁、寒濕等垃圾就會排出得越來越多,使得階段性的出汗過多。等到經絡徹底通了,陰陽相對平衡了,灸後大汗淋漓的現象就會隨之消失,代之以微汗。

需要提醒的是:當下天氣越來越冷,很多人喜歡去做汗蒸,認為蒸出一身汗可以排毒。其實,汗蒸是依靠高溫強行將身體的體液蒸騰出來,這會耗傷陰血,所以蒸房還是少去為妙。

四、出什麼汗,有什麼病

1

臭汗源於肝

有時,我們常用一個詞:滿身臭汗。臭汗,就要考慮一下肝脾濕熱的問題了。也就是說,臭汗,源於肝脾,尤其是和肝關係密切。

比如,一個人總是七情不暢,心態抑鬱,日久肝氣鬱結。肝鬱化火,就會產生內熱,同時「肝木克脾土」,脾胃之氣也會失於健運,就會產生濕熱困阻中焦。這樣一來,肝脾濕熱內蘊,熏蒸肌表,就會出汗。由於這種汗是濕熱之邪蘊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穢。

肝脾濕熱偏於肝經濕熱者:這種臭汗容易循肝經所及之處而外滲,比如出陰汗(男性陰囊潮濕),因為「肝經循少腹、環陰器」。《醫林繩墨》就說過:「陰汗者,謂至陰之處,或兩腿挾中,行走勞動,汗出腥穢」。同時,此類患者多有口苦、舌苔黃膩、小便色黃等問題。更有甚者,汗水會把衣服染黃。此時,建議艾灸以下穴位:期門、曲泉、陽陵泉、陰陵泉、太沖。

肝脾濕熱偏於脾胃濕熱者:往往手腳心特別愛出汗,因為脾主四肢。此時,建議艾灸以下穴位:脾俞、足三里、豐隆、解溪。

2

虛汗源於肺

經常聽到有人說:出了一身虛汗。那麼,虛汗到底指的是哪裡虛呢?

一般情況下,主要指肺氣虛。

因為肺主皮毛,司腠理之開闔,同時,肺主衛氣的宣發和運行。肺氣充足,衛氣循行於體表,則腠理嚴實,汗孔開闔有度,就不會無緣無故地冒汗。反之,肺氣衰弱,肺衛不固,就特別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諸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見的肺系疾病,這是因為肺衛不固,病邪就會襲表犯肺而來。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艾灸一些宣肺固表的穴位,比如:大椎、風門、肺俞、膏肓、腎俞等,這樣不僅能有效緩解虛汗癥狀,還能增強免疫,避免惹上一些肺系疾病。身體免疫力低下者,還應加灸神闕、關元、足三里等常見保健要穴。

3

冷汗源於腎

我們在受到驚嚇的時候,常常會出冷汗,為什麼呢?因為「腎主恐」,驚恐會令腎氣下趨,腎陽內郁,就會手腳冰涼,汗出不溫。

此外,如果經常無緣無故地冒冷汗,首先也應考慮是不是腎陽虛所致。因為腎陽是一身陽氣的根本!「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腎陽虛弱,就會導致一身陽衛之氣衰弱,而衛氣有固攝津液的作用,陽衛之氣衰弱,津液就會外泄,導致多汗。同時,由於腎陽不能溫煦,所以汗是涼的。

針對這種情況,應該溫補腎陽,建議艾灸以下穴位:命門、腎俞、神闕、關元、湧泉,或者直接灸督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這些人千萬別亂刮痧!
偏頭痛讓人「生不如死」,艾灸頭部3穴,可有效緩解!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