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科技向西「出海」,得靠什麼船?

科技向西「出海」,得靠什麼船?

「永恆之城、唐韻風神、盛世國都、天下長安。」一曲《夢長安》,道盡了禮儀之邦的繁花似錦。

細數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最繁榮的莫過於唐朝,而將中華文明傳播越遠的,也是大唐。毋庸置疑,那時的大唐,將中外交流做到了極致。如今1000餘年過去了,這份底蘊依舊留存,西安較之當年的大唐,在對外交流上,也不遑多讓。


向西出海,科技正接替經濟文化成主力軍

大唐鼎盛時期,對外交流極為頻繁,最為著名的便是 「玄奘西遊」。

貞觀元年,玄奘以長安為起點,途徑110個國家,歷時共計17年。這一次的西行,不僅將中華文明傳揚了出去,更在交流過程中為中國帶來了先進外來文化。只是遺憾的是,限於當時的交通等客觀條件以及玄奘學習佛法的目的,這場西行最後僅以印度為終點,沒能去到更遠的地方。

除了「玄奘西遊」,在彼時的外交政策支持下,唐朝最重要的「出海「來自文化與商品的雙重驅動,這也直接帶動了「盛世長安」的輝煌和繁盛。在「絲綢之路」的支持下,大唐向西交流十分便捷,與沿路國度的往來不僅限於絲綢、茶葉、瓷器等「天朝物產」和綠寶石等「舶來品」,文化科技交流上也十分盛行,尤其以李白為代表的唐代詩人佳作無數,成為「出海」最有利的傳播者。

而在推動全球科技發展方面,大唐也一直是領先者。四大發明中活字印刷術、火藥兩項皆出自盛唐時期,可見其科技發展上的實力。攜著這份濃厚的科技文化底蘊,今天的西安作為「一帶一路」中的重要城市,身負 「出海」重任,承載它的「船」不再是文化商品,而是科技。


科技「硬」發展,平台是關鍵

當然,僅憑一根槳,「出海」的速度必定不盡如人意。對於科技這樣強調「創新」的行業來說,建立融合交流平台才是出海這艘船的至勝關鍵。

西安是一帶一路中心線的重要發展城市,在科技創新上的海外交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同時深諳通過政策、產業等支持,創建最優質的技術及人才資源交流平台才是科技發展的最優途徑。為此,與以色列這樣全球知名的科技創新國家開展科技合作,西安不遺餘力。

根據彭博社發布的《2018年彭博創新指數排行榜》,以色列憑藉80.64的得分位列第10位,其中高科技研發強度和研究人員密度均位列全球第1。相關數據統計顯示,僅到去年年底,微軟、英特爾、思科等科技巨頭收購的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數量已均超10家。可見,以色列已成為了全球科技創新發展先鋒。

另一方面,對於以色列這樣擁有領先科技技術的國家而言,他們更希望擁有放眼全球、更為開闊的應用市場,包括了人才資源和政策支持。中國首當其衝就是他們想要合作的對象,而西安作為中國西部對外交流的重要城市,則成為了像以色列這樣的國家進入中國市場至為關鍵的紐帶。

以色列科技門戶創始人兼CEO埃蘭·雅克尼曾在「2018年『創響中國暨『一帶一路』創新創業促進大會」上公開表示,「以色列是全球初創企業密度最高的國家,而創業過程中一個具有活力的創業生態體系非常重要,眾多的初創企業、孵化加速器和研發中心、優質的教育資源、人才、技術等的交流均缺一不可。」

他所提及的「創業生態體系」事實上代表著西安在科技發展中提供的平台支持,而這其中,西咸新區成為了海內外交流融合的佼佼代表,是出海這艘船上最好的那隻槳。

作為陝西經濟增速最快的區域,西咸新區在人工智慧、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等關鍵科技項目的海外合作和人才交流上,一直處於同類區域領先位置。以色列的合作項目只是其中一項,今年4月中俄絲路創新園在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開園、主辦了「清控科創矽谷孵化器2018海外項目中國行活動(西咸新區站)」活動、派遣代表團出訪德國等多項舉措,均是在為海內外的科技融合搭建交流平台,而這些,也正在讓西咸新區成為西安科技驅動發展的領頭羊。

種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去年西咸新區劃歸西安代管,僅2017年西安的全年產值便增長了1200億元,可見其發展潛力。目前,西咸新區所建設的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及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平台,也已匯聚了多家海外知名孵化機構和服務單位,吸引海內外高端人才來新區創新創業。 而由此創造的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也正在迅速提升中。

隨著諸如西咸新區這樣的園區在科技領域海外交流的逐步深入,聚點成面,相信依託一帶一路展開的全球性科技交流,將在未來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曾經的「長安夢」勢必會子科技力量的帶領下成就新時代的中國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被譽為「東方矽谷」,這個國家可能會誕生下一個蘋果
本周多個AR公司獲得融資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