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討賊檄文》嚴重辱曹,曹操為什麼不殺陳琳,還重用他?

《討賊檄文》嚴重辱曹,曹操為什麼不殺陳琳,還重用他?

原標題:《討賊檄文》嚴重辱曹,曹操為什麼不殺陳琳,還重用他?


文/炒米視角


作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在《三國演義》里著墨並不多,但是在史書里人物形象還是非常豐滿的。


建安5年(200年),官渡之戰期間,陳琳作《為袁紹檄豫州文》(也就是《討賊檄文》原文1700多字,這裡就不引用了)痛斥曹操,曹操因為讀了這檄文之後,驚出一身冷汗,頭風竟然不疼了。而當官渡之戰以曹操的勝利告終之後,在袁紹的墓前,曹操質問陳琳,罵自己也就算了,為何要罵自己的祖宗八代?陳琳因而說了那句著名的「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三國演義》通過陳琳與曹操的「過招」,既刻畫出陳琳的才華,又刻畫出了曹操的心胸。


陳琳不是河北人,而是揚州人(當然也有可能是鹽城人,或者泰州人、淮安人),但是並不是網傳的鹽城射陽縣人,廣陵射陽與射陽縣並無必然關係。江蘇在古代涉及到射陽的地方,至少有兩處,一個是射陽山,一個是射陽湖,但是都於鹽城的射陽縣無關。廣陵射陽應該屬於射陽湖,那裡是揚州、鹽城、淮安、泰州四市交界處。陳琳幼時家貧,但是熱愛讀書,頗有所成。在漢靈帝時期,曾經做到了國舅何進的主簿,算是國家公職人員了。


如果站在現代的是非曲直觀點來評價陳琳,陳琳人品值得商榷,有點「趨炎附勢」,但這在當時是屬於主流認知。



何進死後,董卓進京,陳琳避難河北,依附於四世三公的袁紹。陳琳的選擇代表著當時很多知識分子的選擇,那就是漢末社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以身份家世來評判其社會價值。所以可以理解劉備出頭是多麼的不容易,為什麼一定要帶著「皇叔」的這頂華冠。為什麼大家都可以投降多次,而呂布就一定會被稱為「三姓家奴」,為什麼曹操一定會受人詬病。除了自身的一些自身原因之外,更多的也被摻雜了這種身份評價的因素。


當曹操攻打陳琳的老鄉臧洪的盟友張超時,袁紹不願得罪曹操而不肯相救,而此時沒有見到陳琳替臧洪說句話。等到雍邱被曹操攻破,張超被滅族,臧洪出於義憤,宣布東郡獨立。此刻袁紹帥兵攻打臧洪,此刻陳琳跳出來寫信給臧洪,勸臧洪投降,洋洋千字,都被歷史記載下來了。結果臧洪兵敗被殺的時候,陳琳又啞巴了。


或許作為一個刀筆吏,人微言輕,一些不需要你出場的鏡頭,不被歷史記錄,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在袁紹攻滅公孫瓚之後,為頌揚袁紹的功業,特意寫了《武軍賦》,寫得非常壯偉,成為一時名篇。


曹操之所以沒有殺陳琳,最主要原因也在於此。



陳琳就是一個刀筆吏,文采非常出眾,業務能力非常強悍。但是,誰是他的老闆,他替誰說話。他本身並沒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是非好惡的判斷。曹操向來是唯才是舉,只要你有才,哪怕你行為孟浪,有失德行,我也依然用你。其實曹操身邊這類人很多,很典型的就是謀士郭嘉。所以,曹操並不在乎所謂「名聲」的東西,因為在亂世,「名聲」從來就沒有站在過曹操一邊,曹操只相信實力。

曹操此舉換來了什麼?



陳琳轉投曹操之後,擔任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就專門替曹操寫檄文。但實際上,陳琳還不止寫了檄文,還同樣寫過一篇馬屁詩,在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特意寫了篇可與《武軍賦》媲美的《神武賦》,以讚美曹操的軍容之盛。


而且陳琳和曹丕關係很好,曹丕對他的評價非常高。原因可能大家並不知道,因為在《為曹洪與世子書》中,把曹丕吹捧得不要不要的,所以曹丕投桃報李,在《又與吳質書》里,稱「孔璋(陳琳的字)章表殊健」。


但是很顯然,曹植並不買賬,恥笑他人品有問題,說他寫那些拍馬屁的詩,其實就是在學司馬相如,只不過畫虎不成反類犬。


但是人性其實和歷史一樣,是非常複雜的。雖然陳琳在漢魏間動亂時世中三易其主,趨炎附勢,對功名的熱衷,但是其實他也是有一顆悲憫之心的。



這首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對戰亂時期,離人的互相思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也曾徹底打動過童年身在亂世的瓊瑤阿姨。此詩正是陳琳所作。雖然經歷千年,現在讀來仍然可以激起內心漣漪。就像一袋奸雄曹操也能寫出《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這類悲天憫人的詩歌一樣。


文/炒米視角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炒米視角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唐伯虎為什麼會捲入弘治會試泄題案?
曾國藩為了戒色,想了個什麼方法,一般人做不到?

TAG:炒米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