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謀道不可有止心 窮理不可無真見

謀道不可有止心 窮理不可無真見

《圍爐夜話》:「川學海而至海,故謀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窮理者不可無真見。」

江河學習大海的兼容並蓄最後能到達大海,所以追求真理的人不能夠有停止追求的懶惰之心;草長得像禾苗卻不是禾苗,所以研究事理本來面目的人不能沒有獨到的真知灼見。

從孔子的「士志於道」,到屈原的「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從哥白尼的「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到愛因斯坦的「對真理的追求要比對真理的佔有更為可貴」……

古今中外,都不乏對真理的追求,都不乏為了追求真理而窮盡畢生精力甚至獻出寶貴生命的志士仁人。

「真、善、美」三者之中,真既是善和美的基礎,真又是保證真正的善和美的必要條件。所以說「真」具有無窮的價值和魅力,真理確實值得人們如此地追求。

越是錯綜複雜的局面,越是紛繁多樣的觀念,越需要真理來進行條分縷析的分析和穿破迷霧的洞察,來指導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來解決人們在不同時代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碰到與「真」相對的問題,就是「假」。如果說「真、善、美」的前提是真的話,那麼「假醜惡」的根本在假。

對於明顯假的東西,人們容易辨別,但是對於與真很像的似真實假的東西,人們就難以辨別了。

所以需要「窮理」,需要有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需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求知精神,需要有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和高明的見解

「莠非苗而似苗」。在穀子地里,莠子與穀子的外表是十分相似的,尤其是在小苗的時候,基本一樣,沒有經驗的人很難辨認。所以莠子同穀子一樣,領受著農人的澆灌和施肥。

但是,等長到一定時候,人們就會發現區別,原來莠子只長草籽,不結果實。所以人們對以假充真的莠子是深惡痛絕的,就想儘早地把它去除掉。現在用「良莠不齊」這個成語來形容人或事物,好的和壞的都混雜在一起了。

陳寅恪先生在《王觀堂先生紀念碑銘》中寫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與俗諦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讀書人讀書治學的目的,是要把我們的心智、理想、志氣解放出來。從哪裡解放出來?從世俗的牢籠和枷鎖裡邊解放出來。

讀書人讀書治學的目的,是為了追求真理。怎麼追求真理?就是不斷地去探求、理解、闡明、表達真理。

如果我們想掙脫思想、精神的牢獄和枷鎖,讓自己真正得到解放,就讓我們此生追求真理的心永不停止,此時研究事物的腦多採納、多提供一些真知灼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言傳身教:總被我們忽略的最佳教育方式
不必恐慌 才是穩穩的幸福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