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白鹿洞書院:儒家聖域的復興之路

白鹿洞書院:儒家聖域的復興之路

白鹿洞書院為天下四大書院之首,理學名區,名教樂地。

聞者傾心,過者起敬,稍知中國傳統文化者無不想親臨鹿洞,追慕先賢流風遺韻,想見當日弦歌不輟,尋孔顏樂處,續洙泗宗風。

一、朱子開闢,書院典範

白鹿洞書院立基於唐,開闢於宋,紹隆於明,衰敗於清。唐貞元中,李渤與其兄涉,隱居讀書於此,養白鹿自娛,李渤後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創建台榭,環以流水,雜植花木,為一時之勝。

南唐時,朝廷在白鹿洞建立廬山國學。北宋初,白鹿洞建有書院,學生常有數百人。宋神宗熙寧五年之後,白鹿洞荒廢。直到南宋孝宗淳熙六年,朱熹知南康軍,三月到任,十月重建白鹿洞書院。

朱熹興復白鹿洞書院,名為修舊,實同創始,書院規制至此始完備,白鹿洞書院也就成為天下書院之標準。

朱熹因公務親到其處查看,見白鹿洞四面山水環繞,無市井喧囂,有泉石之勝,真是群居講學、隱居著書的好地方。

又感慨廬山一帶,釋、道等宗教場所以百十計,廢壞之後無不修復,至於儒家書院,只此一處,既是前朝名賢古迹,又蒙太宗皇帝賜給經書,作為教養一方士人的所在。而今卻廢棄多年,無人復興,吾道之衰實可哀悼。

作為地方官,朱熹亦難辭其咎。於是在荒涼廢壞之上,重為興建,置學田,聚書籍,招生員,聘洞主,立教條。又奏請皇帝賜額匾,一時文風士習,彬彬大盛。

二、歷代興廢,斯文不絕

由唐至清,書院屢廢屢修,千年學府薪傳不盡,晦蝕重光。是什麼因素支撐著歷代不斷重修書院?通觀歷代復興之舉,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當今書院復興方興未艾,但不少先賢講道之地依舊得不到重視關注,觀此前言往行,足資今人復興書院者思考與借鑒

後人重修書院時,最常見也最重要的理由即是書院為朱子一手締造,非其他場所可比。

明代李齡認為:「是洞山川之勝,非若禪宮、道院徒為游觀具,而聖賢遺像在是,朱子教人成規在是,先儒之遺風流澤在是,一郡之教化盛衰在是,誠為政之首務也。」

為政以教化為先,白鹿洞書院為儒家聖地,豈能任其荒廢。今日傳統文化復興勢頭正好,儒學作為傳統思想的主流,其傳播弘揚需要基地場所,書院作為歷代大儒講學宣道之區,人文薈萃之地,正是當今復興傳統文化的絕佳載體。

其影響力與號召力,亦非新建之場館所能比擬。棄舊圖新,使先賢聖域淪為遊覽觀展之景點,實屬不該。有志於道者,亦當奔走呼號,奮其智謀,重光聖域。

書院屢經廢興,重修復建的有政府官員,有眾人之力,也有捐修一兩處建築的,但是以一舉之力獨修全部的少有。

僅見清道光十八年,都昌貢生余泰捐修書院,廢錢一萬餘緡,新造改置頗多。官方主導的修繕工作固然為主體,但民間的力量亦未可輕視,對於一些尚未受到有關部門重視的書院,應當允許民間力量前去興復。

傳承不是使之成為博物館,而是讓它活在我們的生活中

建設只是一時之舉,書院若要正常持續維持運轉,則需要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學田就是保證書院開支的主要經濟渠道,畢竟依靠上司撥款,不是長久之計,容易受到有司個人意志及財政收入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難免有長短不足。

學田的所得均歸書院使用,即使年成有大小,亦能長期經營。

明朝張居正下令毀天下書院之前,白鹿洞書院山塘田地達到二千七百餘畝,這就為書院的運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歷代在復興書院時,清理學田都是一項重要任務,學田之用在於養賢救不足。

此項最足供現代興復書院者借鑒,若無穩定持續之經濟基礎,書院恐難以久遠。再者,書院有獨立經濟來源,亦可養賢,不使學者有絕糧之憂,能專力於正學。

三、精神所在,希賢希聖

物質的基礎固然重要,精神的一脈相承才是書院的生命線。清代程含章說:「朱子之教條具在也,陸子之講義猶存也,諸生童處名區而希前哲,其毋以學術為釣具也哉。」

書院是明經修行,希聖希賢,正心誠意的地方,不僅是為了記誦詞章,應付科舉而已。陳寶琛以為:「陸子之說,其猶今日學者之第一義乎!」

當年朱熹邀請陸九淵到白鹿洞書院講學,陸九淵取《論語》中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一章開講,主旨在於以義利判別君子小人。所講明白懇切,聽者莫不動心,在座甚至有人為之哭泣。講學之深入人心,可見一斑。

朱熹當日留下的是《白鹿洞書院揭示》而不是學規,朱子覺得學規只是一些淺層的約束,學子讀書明理,各種規則難道還需要他人來指教才去實行嗎?所以只取聖賢教人為學的格言,大家共同遵守學習。

而聖賢教導人的辦法都存於經典之中,熟讀深思,自然有得

反觀當今的學校,將學生管的太死,處處設防,一舉一動,都在掌控之中,對待學生如同犯人,更不用說培養學生希聖希賢了,根本就是低估了學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前人已經認識到書院是學校的補充和提升,今天的書院定位也應當在此,而不是完全取代學校教育

正是有歷代儒者的堅守與傳承,才使斯文不絕,勝地長在。今天的白鹿洞書院,依舊山翠透窗,流雲繞戶,徘徊其間,想見朱陸當時詠歌弦誦,不覺心夢皆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嶽麓書院:弦歌不絕到如今
陸九淵:心有多寬 命有多好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