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績:有詩有酒真隱士,死前自撰墓志銘

王績:有詩有酒真隱士,死前自撰墓志銘

第九章王績:有詩有酒真隱士,死前自撰墓志銘

大家都知道,大多數隱士不愛世俗約束,不為五斗米折腰。

然而,人活著都要吃喝拉撒,大多數不知道的是,作為隱士多數家底都不差,不然的話,整天飲酒作詩,也不工作,早就活活餓死了,王績也不例外,而且絕對是大地主級別的。

王績在黃河的洲上,擁有水田十六頃,換算成畝數,就是1600畝地,他除了飲酒作詩,閑暇之餘,帶著幾個奴僕,種種田,釀釀酒,養點鴨鵝,栽些草藥,在我們想來,這個小日子過得舒適,簡直不要不要的。

這時候,他還有個很個很有趣的鄰居兼酒友,是個叫仲長子光的怪癖隱士。

這位怪癖隱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光棍一條人,沒老婆也沒孩子,是這裡的老用戶,在黃河岸邊搭個簡易房,定居了足足三十多年。

為什麼這人怪癖呢?因為不是他自己種的糧食不吃,也不愛說話,王績來了,兩人就成為了鄰居,很喜歡和這個有點怪僻的哥們交往,可是這位哥們只喜歡和他喝酒,從來不和他說話。

想想那個場面,兩個大男人面對面喝悶酒,一句話也不說,也醉了!

當然了,王績不可能天天和這位怪癖隱士喝酒,有時也讀讀老莊周易那些道家的書,至於其他的書很少讀了,咱是隱士嘛!偶爾去周邊景點遊玩遊玩,乘牛車經過酒店,興緻來了,有時就在那停住幾天。

按理說,他幾乎都是多五十歲的人,這樣洒脫日子很不錯了。

可是王績是個不服老的人,貞觀中期,大約公元638年前後,這時候侯君集早已經被殺了,似乎朝中事態轉好了 ,他以「家貧」的理由有又上京城了,徵招為成為有司的小官。

對於這個小官職,王績感覺不符合心意,也不算是受到重用,聽說太樂署史焦革善於釀美酒,王績乾脆請求任太樂丞,雖然吏部覺得不符合品級,但在他死纏爛打下,最終同意。

誰知剛過一年多時間,史焦革及其妻子相繼去世,想想自己得不到重用,又沒了美酒喝,乾脆撂挑子,徹底回家當隱士去了。

臨走前,他的好友李大壽因為沒有受到朝廷聘用,正好也準備離開京城返鄉,於是他寫了一首送別詩《贈李征君大壽》,詩的尾句: 「去去相隨去, 披裘驕盛唐」,表明這次徹底不在唐朝的官場玩了。

其實他不爽的心態,在寫給房玄齡的《贈梁公》這首詩可見一斑:「我欲圖世樂,斯樂難可常。位大招譏嫌,祿極生禍殃……我今窮家子,自言此見長。功成皆能退,在昔誰滅亡。

回到自己的老家那座小莊園,他和那位怪癖隱士好友喝酒,還在自己的地盤上修建了一座杜康廟,用來祭祀酒聖杜康,自己那位善於釀酒的去世好友史焦革,也接受廟中香火。

這期間,他也不是沒有接收到橄欖枝,京兆杜松之、清河崔君 善相繼成為絳州刺史,都曾經邀請他出去當官或者講學,他也避而不見了,只有偶爾和他們相互送點小禮物,寫些詩或書信來往。

這一年九月九日,突然想念了朋友,就寫了一首詩,「野人迷節候,端坐隔塵埃。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映岩千段發,臨浦萬株開。香氣徒盈把,無人送酒來。」表示懷念,多洒脫啊。

不久之後,他那位怪癖隱士好友去世了,他很是傷心和惋惜,寫了《祭處士仲長子光文、《仲長先生傳》來紀念。

晚年的王績,縱酒自適,將陶淵明、阮籍、嵇康等人作為偶像榜樣。除了偶爾寫寫「晚歲聊長想,生涯太若浮。」「東隅誠已謝,西景懼難收。」「自有居常樂,誰知身世憂。」(晚年敘志示翟處士).」」槁項同枯木,丹心等死灰。」(北山)這樣追憶時光。感慨壯志未酬的傷心詩句外,寫了大量和酒有關的詩文,比如《醉鄉記》、《五斗先生傳》、《酒賦》、《看釀酒》、《嘗春酒》《獨酌》、《醉後》、《題酒店壁 》等等。

當時他還著寫了《酒經》一卷、《酒譜》一卷,當時太史令李淳風看後,驚訝贊道,「你真是酒家的南史、董狐啊!」

貞觀十八年,也就是公元644年,王績的生命走到了盡頭,在他去世前,自感時日不多,非常淡定地給自己寫了一篇墓志銘,交代下死後草草埋葬就可以了,不久撒手人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葫蘆看世界 的精彩文章:

楊廣三征討高麗,兵臨平壤城下,為何接受投降撤兵?
楊廣巡幸揚州前留給宮女們的一首詩,風流文采,千古遺恨至死休

TAG:葫蘆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