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髹飾錄》,國人失而復得的珍貴財富

《髹飾錄》,國人失而復得的珍貴財富

藝術博物館 | 美術展覽 | 文創 | 公共教育 | 綜合服務

《髹飾錄》

是明代著名漆匠黃成

關於漆器工藝的偉大專著。

髹(音「休」)飾,

即是將漆塗在器物表面裝飾的意思。

《髹飾錄》這本書,

其實在清中晚期

就已經失傳不見於國內。

萬幸的是,

朱啟鈐(音「前」)先生從日本學者

大村西崖《東洋美術史》一書中,

得知了中國還有這樣一本

關於漆器工藝的奇書,

便求助大村西崖,

借到了《髹飾錄》的影印本。

又因為

桂老刊印版本的原本手抄本

最初是江戶時代的

木村蒹葭堂舊藏,

因而歷來被稱為

蒹葭堂本《髹飾錄》」,

之後,

又發現了另一本德川手抄本。

1927年,

桂老將修訂後的

《髹飾錄》(丁卯本)在國內刊印,

但也還是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後丁卯本原刻木板毀於戰火。

後來,

到了1949年,

當時為中國營造學社的成員

王世襄先生即將回到故宮工作,

桂老再次叮囑王世襄先生潛心研究《髹飾錄》,

自此王世襄先生開始

艱辛而又漫長的研究道路,

期間忍受病痛折磨、

蹲大牢、被解僱等諸多坎坷,

但他依然堅持研究,

並於

1958年秋完成了《髹飾錄解說》初稿,

但因為特殊時期一度被擱置。

轉眼到了1983年,

《髹飾錄解說》終於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發行之後得到了熱烈反響。

而黃成《髹飾錄》原著,

也得以

被現代學者所熟知。

朱啟鈐先生與梁思成、王世襄等合影

(右一是誰,說對有獎!)

朱啟鈐(1872-1964),字桂辛,號蠖(音「貨」)公,人稱「桂老」。他是我國20世紀最早的一位中國古建築研究的卓越組織者及開路先驅,是古物陳列所的發起人之一。1929年,他自費創立了我國第一個以現代科學方法研究和保護古代建築遺產為宗旨的民間團體——中國營造學社,其主要成員有梁思成、劉敦楨、梁啟雄、單士元、王世襄、羅哲文等人。著有《哲匠錄》、《李仲明營造法式》、《存素堂絲綉錄》、《蠖園文存》、《紫江朱氏家乘》、《漆書》等。主持編印《中國營造學社彙刊》(共七卷),重刊失傳於日本的明代漆藝專著《髹飾錄》。

蒹葭堂本《髹飾錄》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德川本 《髹飾錄》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髹飾錄》作者黃成,

古徽州新安人,

人稱「黃平沙」。

根據何振紀先生的考證,

他出生於

明代正德嘉靖年間

《髹飾錄》則成書於隆慶年間。

在之後的天啟年間,

有一個叫的嘉興西塘漆匠,

為《髹飾錄》作了初注,

他在序中這樣寫道:

新安黃平沙稱一時名匠,

復精明古今之髹法,

曾著《髹飾錄》二卷,……。

黃成的故鄉徽州一帶,

漆業歷史悠久,

自宋代以來就十分繁盛,

其生產的

螺甸漆器被冠以「宋嵌」之稱,

另有犀皮漆工藝堪稱一絕。

直到明代成化之前,

漆一直都是徽商的大宗輸出商品之一。

而明代的徽州府

與蘇州府、揚州府等府

同屬南直隸

這幾個地方的漆器工藝交流十分緊密。

小知識:南直隸,簡稱「南直」(今安徽、江蘇大部),是明朝處於南方、直隸中央六部的府和直隸州的區域的總稱。為明朝行政區劃兩京地區之一,區別於北直隸,清代改為江南省

明代南直隸地圖

與黃成同時代的高濂

在其著作《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

論剔紅倭漆雕刻鑲嵌器皿」一節中

也提到過黃成,他說:

穆宗時,

新安黃平沙造剔紅,

可比果園廠,

花果人物之妙,

刀法圓活清朗。

奈何庸匠網利,

效法頗多,悉皆低下,

不堪入眼。

較之往日,

一盒三千文價,

今亦無矣,何能得佳? 」

果園廠」是啥地方?

那可是明代宮廷御用漆器作坊。

根據《嘉興縣誌》的記載,

永樂時期,

因為成祖朱棣得到了從琉球購得的

雕漆巨匠「張成造」漆器,

大為讚賞,

於是派人到嘉興召集了

張成 、楊茂的後人,

參與果園廠的營建,

且彙集天下名工於其內。

永樂、宣德年間果園廠生產的漆器,

精工細作,

尤其是雕漆工藝,

代表了明早期漆藝的最高水平。

剔紅山水人物葵花式盤

明永樂

高4.5cm,口徑33cm

故宮博物院藏


龍紋方盤

明萬曆二十三年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剔紅觀瀑圖八方盤

「楊茂造」針書刻名款

「大明宣德年制」填金款

高2.6cm,直徑17.8cm

故宮博物隱藏

剔犀如意雲紋圓漆盒

「張成造」刻名款

徑14.5厘米,通蓋高6.5厘米

安徽博物館藏

到了嘉靖時期,

以銀代役法」的頒布,

使得天下匠人擺脫了沉重的官役,

民間漆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

地方作坊漆藝水平直線上升,

可以承接宮廷「御單」。

直到萬曆時期,

民間各地的漆器製作中心發展

都已經十分成熟。

高濂盛讚黃成的剔紅手藝堪比皇家御手,

是對黃成漆藝的高度肯定。

但他又感嘆「黃成牌」在奢飾品市場上太過響亮,

而一件優良漆器,

特別是剔紅這種,

製造工序十分繁雜費時的工藝,

數量稀少,

價格昂貴,

市面上一件難求。

大家都想賺錢,

紛紛偽刻「黃成造」款識,

這就導致市面上出現了一大堆

粗製濫造、不堪入目

的山寨貨。

但也可能高濂所認為的「不堪入眼」之貨,

可能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也實屬精品。

諸如著名的元代「張成造」、「楊茂造」漆器,

流傳至今的恐怕大部分都是偽托款,

但它們依然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疑似「黃成」鳳鶴圓盒

「大明嘉靖年制」年號款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疑似「黃成造」漆器圓盒底部落款

(圖片經過特殊處理)

最後,

再次提下

王世襄先生的《髹飾錄解說》一書。

王世襄先生與夫人袁荃猷

髹飾錄解說》,

是對《髹飾錄》進行的深刻注釋和講解,

是王世襄先生三十多年來研究古代漆器、

訪問現代漆工匠師

和對歷史文獻進行考證探索的心血總結。

為我們通讀《髹飾錄》,

以及傳播中國漆文化

做出了巨大貢獻,

對漆器工藝感興趣的小夥伴,

一定要讀喲~

往期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亮寶樓文博 古代瓷枕
亮寶樓文博 話說漢代樂府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