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奪取曹氏江山,運氣好到爆棚!揭秘司馬懿的傳奇奪權史!

奪取曹氏江山,運氣好到爆棚!揭秘司馬懿的傳奇奪權史!

回溯司馬懿走向權力巔峰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並沒有多少陰謀詭計,變化是一步步產生的。所有的人,包括司馬懿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最終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如果你要說司馬懿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密謀篡位,肯定是談不上的,他不見得有這個能力。但如果因此就歸咎於曹魏制度的缺陷,卻也有些避重就輕,因為從整體上來看,制度設計尚可,只不過是出了司馬懿這一個bug。

按照慣例,簡單回顧一下事情是怎麼一步一步起變化的: 大漢王朝在多年的政治實踐中,以三公為實際權力的掌舵者;而皇帝,則手握免除三公權力。 這一套制度,運行起來還是挺不錯的——直到曹操出現。從建安元年曹操自任司空開始,到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期間曹操一直實際把握著朝政。他霸著丞相這個職位不挪窩,目的就是為了掌握權力。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但他並沒有恢復大漢王朝一直以來的一貫傳統,而是把三公變成了榮譽性職銜,同時,他將權力逐漸向內朝轉移,形成了以尚書台為決策機構的政治體制。

在這當中,尚書台的長官是尚書令,副長官是尚書僕射。但一般而言,尚書令並不是一把手。真正的一把手,叫作「錄尚書事」,以元老重臣兼任——也就是說,這是個兼職。這些重臣的本職,基本上都是太傅、大將軍、太尉、司徒、司空等職位。 但到了曹丕這裡,三公已經被用以優賞老臣了,怎麼辦呢?因此,曹丕創造性的發明了一種制度,把決策權給了別人:單獨授予大臣「錄尚書事」。 根據史料記載,曹丕年間,只有兩個人榮獲過此職銜: 陳群和司馬懿。

曹丕繼位以後,司馬懿以驚人的速度得到升遷。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威震華夏」時,司馬懿的職位還只是丞相主薄,就是主管丞相府文字材料的官員。但轉年曹操去世,曹丕接任丞相,司馬懿立馬便升任為丞相長史——這已經是丞相府的第二號人物了。 曹丕當皇帝後,丞相府不復存在,司馬懿於是任尚書;第二年,升尚書右僕射,兼侍中。此時,尚書令是陳群。請注意,當時是沒有人「錄尚書事」的,也就是說,這兩個人便是決策機構的真正負責人。

過了兩年,曹丕覺得這樣還是顯現不出兩人與眾不同的份量,又直接把「錄尚書事」的職位給了陳群和司馬懿。 後來,司馬懿逐漸轉任武事,基本上都在外征戰,朝里的政事接觸的比較少了。而陳群則一直以司空錄尚書事主持朝政,直到去世。 西漢初年,陸賈曾經說過:天下安,注意相; 天下危,注意將。適逢三國,戰亂不斷,因此,此時的危險並不在於執政朝廷的那個人,而在於在外領兵的那個人。 司馬懿。

黃初三年,曹丕下詔:後宮及外戚不得干政。這又是對東漢以來外戚專權的一種糾正。 東漢外戚存在的意義,在於代行皇權,尤其是軍權。東漢雖然設有太尉,但太尉只主管徵兵、錢糧以及武官升遷之類的行政後勤工作。至於統兵調兵練兵以及征戰,則是大將軍(或大司馬)的職權。這些大將軍,一般由外戚擔任,不是皇后的兄弟,就是太后的兄弟。

如今,曹丕不允許外戚輔政,那大將軍的職權由誰來承擔呢? 這種繁重而瑣碎的工作,當然不可能由皇帝親自來承擔。而曹丕也不是做事不過大腦,輕易地就做了這麼一個決定,而是他已經找到了替代品: 遠支宗室。 曹魏的遠支宗室包括曹氏和夏侯氏,他們的特點是人特別的多,而且其中很多人都能征慣戰。這些人和曹氏皇族之間,血緣不近不遠,既無法威脅帝位,又能和皇帝持相同立場,拱衛皇權,因此成了曹丕得以取代外戚的不二人選。

曹魏時期,先後做過大將軍(大司馬)的宗室有:夏侯惇、曹仁、曹休、曹真、曹爽。而其他領兵的宗室,還包括夏侯淵、夏侯楙、夏侯尚、夏侯玄等。 這當中,只有另外一個非宗室的人, 做過大將軍以及大司馬:這個人就是司馬懿。 這並不是司馬懿善會專營所致,而是當時的形勢使然。本來,司馬懿做文職做得好好的,但曹丕特別信任他,兩次征吳都讓他負責留守。於是自然而然的,司馬懿開始接觸軍事。

而真正領兵上前線,也是機緣巧合。當時,孫權派人攻擊襄陽,司馬懿作為曹丕的心腹重臣,督軍救援——這裡的「督軍」,並不是說要自己領兵,而是作為幾路大軍的出征協調者和最終決策者而存在。由此,司馬懿真正開始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如果不是諸葛亮,司馬懿不可能有後來那麼大的權威。諸葛亮反覆北伐,到了後來,曹氏宗室年紀大的早就死了,年紀小的竟然也死在了司馬懿之前。到最後,魏國境內能抵禦諸葛亮的,竟然只有司馬懿一人。司馬懿因此逐步樹立權威,成為了魏國軍界當之無愧的一號人物。

歷史,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讓人喟嘆。諸葛亮的北伐,於復興漢室無絲毫之用。最終,竟然只是成就了司馬氏的篡權。 對此,魏國並非沒有預防措施。在諸葛亮去世後,關中安定,魏明帝馬上便將司馬懿調回朝中,而且將其官職從大將軍升為太尉,不再直接接觸軍隊。

然而沒多久,司馬懿就又領兵出征了,原因是無人可用。平定遼東叛亂這種硬仗,在當時還真的只有司馬懿能打。而等到司馬懿帶著巨大的戰功回朝後,他的新任職位,已經是魏國的最高武職:大司馬。 魏國內部並非沒有意識到這當中的危險,他們依然不想讓司馬懿在這個職位上盤踞過久。畢竟,這與曹丕任用宗室典兵的原則是不相符的。因此,司馬懿在大司馬這個職位上沒有待多久就又陞官了:太傅錄尚書事。 當時,朝廷給出的理由是很搞笑的,說是前後幾任大司馬都病死在了職位上,因此升司馬懿為太傅。但問題是,整個東漢王朝的太傅,就沒有一個人能活到光榮退休的…… 此時再看,這個職位簡直就是給司馬懿量身定做的。 在司馬懿的履歷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職位也需要提及,就是輔政大臣。

這裡,還需要再釐清一下東漢時期大將軍的職權: 如果皇帝已經成年,而且任大將軍的人是自己皇后家的親戚,那麼,這位大將軍代行的就是皇帝的部分行政權,決策權依舊掌握在皇帝的手裡。 這種關係,有點像法國和俄國的制度,總理有行政權,總統有決策權。 但如果皇帝年幼,那麼,原本歸屬於皇帝的決策權,就交到了太后和大將軍手裡。此時的皇帝,更多的只是一個榮譽性的角色。這種關係,類似於德國:總理有行政權,也有決策權;而總統,只是一個榮譽性的角色。 至於輔政大臣,則是代行皇帝全部職權的人。

司馬懿第一次成為輔政大臣,是曹丕任命的。曹丕在做皇帝的第七年即去世,當時太子曹叡雖然已經二十多歲,但是從未接觸過朝政,的確需要一段過渡時間。 曹丕自己才把外戚的路給堵上,因此,他給曹叡準備的四個輔政大臣當中,兩個是宗室,曹休和曹真;另外兩個是心腹,陳群和司馬懿。 這次權力的交接相對平穩,既沒有輔政大臣威脅君主,也沒有皇帝卸磨殺驢。幾年後,曹叡平穩接掌了權力,而且從史料記載來看,曹叡對權力的駕馭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

但沒幾年,曹叡也病重了。 曹叡一共做了十四年皇帝,死的時候只有三十五六歲,比他爸還早。而且,他比他爸更差的地方在於,他沒兒子,親生的全部都夭折了。 曹叡的養子曹芳,在繼位時年僅八歲,因此,又到了需要輔政大臣的時候。而到了此時,當年的四位輔政除了司馬懿,全都已經死了。 有鑒於司馬懿的權威過重,曹叡並沒有將司馬懿列入此次輔政名單,而是準備了另外一份五人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有四人是宗室,都是姓夏侯的和姓曹的;還有一個,是曹操的養子秦朗。

但這份名單被內部人上下其手,到最終出爐的時候,變成了另一份兩人名單:大將軍曹爽——前任大司馬曹真之子;以及,太尉司馬懿。 而孫資、劉放兩人把司馬懿列入輔政的理由,也讓人只能苦笑:司馬懿並沒有刻意的賄賂討好,兩人僅僅是因為不願意夏侯獻和曹肇入輔政,就為了反對而反對。 再之後,司馬懿又忍了十年。 十年之後,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年初,趁著魏帝曹芳出城謁陵,司馬懿於洛陽城內發動政變,奪取權力。史稱「高平陵之變」。

回溯司馬懿走向權力巔峰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並沒有多少陰謀詭計,變化是一步步產生的。所有的人,包括司馬懿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最終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 因此,如果你要說司馬懿從很久以前就開始密謀篡位,肯定是談不上的,他不見得有這個能力。 但如果因此就歸咎於曹魏制度的缺陷,卻也有些避重就輕,因為從整體上來看,制度設計尚可,只不過是出了司馬懿這一個bug。 如果司馬懿沒活那麼久; 如果司馬懿被諸葛亮打敗, 因此喪失兵權; 如果曹氏宗親都能活得再久一點; 甚至於,如果曹丕或者曹叡 沒有英年早逝…… 以上這些如果只要有一個能成立,司馬懿都不可能篡權成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頻創造專家 的精彩文章:

英國女王擁有的6件珠寶:就算有錢你也買不到,珍珠項鏈戴了83年!

TAG:視頻創造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