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大發明,這些居然也是中國造!
「指南針、造紙術、火藥、活字印刷術。」除了這四個中國人都知道的四大發明,你還知道中國古代發明過什麼黑科技嗎?不知道了吧,來,給你掃掃盲。
木牛流馬
是工具,不是玩具
木牛、流馬,難道是木頭做的牛和會流動的馬,這難道不是木製玩具嗎?顧名思義的話,那就大錯特錯啦!
木牛流馬,是三國時期,智力爆表近於妖的諸葛亮所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
「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關於木牛流馬,有很多種解釋,其中一種說法是單輪木板車,也就是山路上用的帶有擺動貨箱的運送顆粒貨物的木製人力步行車。
原理性的東西我們也很難理解,只要知道,它是工作性能非常高的運輸工具就行啦。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在北伐的時候使用的木牛流馬,載重量為「一歲糧」,也就是大約四百斤以上的糧食,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能夠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被中香爐
不想做陀螺儀的香爐不是好航海家
你知道陀螺儀嗎?
現如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地下勘探等各個領域,都離不開這一偉大發明。
但你一定想不到的事,中國古代,最早被發明的陀螺平衡原理,居然被應用於香爐中。
被中香爐,是古代盛香料、熏被褥的球形小爐,又名香熏球、卧褥香爐、熏球等。西漢大才子司馬相如的《美人賦》中就有「金鉔薰香」的記載。
那麼,這個香爐和陀螺平衡原理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被中香爐有著非常獨特精巧的設計,它的外殼是鏤空的球形,內有兩至三層同心圓環,最裡面是半球形爐體。爐體是用來盛放香料的,兩端分別有短軸與中間的幾層同心圓環相連接。這樣的設計可以保證在重力作用下,無論爐體如何翻轉,爐口總能保持水平狀態。
所以說,香爐左轉,右轉,上轉,下轉,香料都不會撒出來。
16世紀時,歐洲人在這一結構原理的基礎上,製造出了陀螺平衡儀,被廣泛運用於航海領域。
轀輬車
在風扇出現以前,空調就存在了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中國就已經出現了配有空調的馬車。《史記》中記載:
秦始皇在外巡遊的路上死了,趙高和李斯決定秘不發喪,把秦始皇的屍體放在能維持較低溫度的轀輬車裡,先運回咸陽再說。
「李斯以為上在外崩,無真太子,故秘之。置始皇居輼輬車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
這個轀輬車,是當時的皇家高級用車,車窗是雙層推拉式設計,外面一層的車窗窗板上遍布微小的孔洞,內層車窗則能開閉自如。在這樣的設計下,車內溫度能得到一定範圍的調控,也就相當於無電版空調了。
記里鼓車
古人也打計程車
現在出門,滴滴一下,專車接送。再往前推,招手攔出租,給你一路順風。
其實,早在西漢時期,就出現了原始版計程車——記里鼓車。
記里鼓車是由古代著名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它是一種馬車,車上站著個小木人,小木人手裡握著小鼓棰。
最早的記里鼓車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置一口鐘,下層設一個鼓。每當車行駛過十里,小木人就會擊鼓一次,而小木人每擊鼓十次後就會擊鐘一次以示提醒。
捶丸
高爾夫?那都是我們玩剩下的!
提起高爾夫,你是不是第一個想到超大綠草球場,一股高大上之氣撲面而來呢?
其實,如今的高爾夫,那都是中國古人玩剩下的!早在宋朝,高爾夫這項運動就出現了,那時候它的名字叫做錘丸,也就是擊打小球。
關於捶丸活動的最早記述,是在元朝署名為「寧志齋」的人編寫的專門論述捶丸的著作《丸經》中:「至宋徽宗、金章宗,皆愛捶丸」。
而到了明朝,錘丸已成了流行運動,就連皇帝都是其資深愛好者,不過球技如何就不可知啦。
明宣宗行樂圖(節選)
本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關注[飾迦]微信公眾號:shjia2017


TAG:飾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