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根據上周三發表在《科學進步》雜誌上的最新研究結果,表明在數百萬或數千年年前,一顆巨大的小行星闖入格陵蘭並一個可伸展至約19英里寬的隕石坑。如果真的如此,那將是有史以來最大的小行星隕石坑之一。但有很多人對這個研究提出了質疑。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理由很簡單卻也十分尖銳,那就是:「如果它真的是一個小行星隕石坑,肯定有一個巨大的圓形空腔位於冰蓋下面,這是我們以前從未觀察過的,而且它究竟是如何到達那裡的?」這引起了地質學家之間的爭論。小行星真的撞到了地面上嗎?隕石坑會不會是由其他方式形成的?

隕石坑?小行星?

此次發現者是來自丹麥的一個研究小組。他們在研究格陵蘭島西北部基岩的地形圖時,偶然發現在巨大的海華沙冰川下面存在一個大而圓的封閉凹陷。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項目科學家約瑟夫說:「由於隕石坑處於地球上非常偏遠的區域,所以才會被忽視,而且幾百年來還沒有被探索過。」 他補充說,研究該地區的大多數科學家更關注氣候變化對改變環境的影響,幾乎沒有人在尋找隕石坑的跡象。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然而,此次丹麥研究隊的重大發現了,吸引了一大波注意。該小組徵召MacGregor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人進行這項調查,收集了地面和航空調查數據,分析了此區域的沉積物樣本,對下面的冰川和基岩進行了詳盡雷達測量,並評估了窪地的所涉範圍。

最終,該團隊確定了一個比較合理的推測:在300萬到12000年之間,一顆大約3,100英尺寬富含鐵質的小行星,撞擊了格陵蘭島,並在地面留下了巨大的凹痕。之後,在幾次冰河時期3,200英尺的積雪層中復原而掩蓋了衝擊坑。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這只是故事的一部分。確切地說,撞擊事件的關鍵實際上取決於當小行星撞到地面時是否有冰蓋。「如果有,那麼數十億噸水將頃刻融化或蒸發,其中大部分會進入大氣或海洋。」麥格雷戈說。這意味著,所有融化的水都會很快流入海洋。伴隨著大量碎屑進入大氣層,這些影響可能會產生顯著的全球降溫效應。即使在沒有冰蓋的情況下,這種影響仍會產生明顯的環境影響。


質疑與漏洞

但其實如果詳細了解此次研究報告,就會發現不少漏洞 ,至少我對這項研究中的解釋持保留意見!就像來自維也納大學的隕石坑專家Christian Koeberl所說:「僅靠這點數據就斷論冰層下方是一個大型撞擊坑,這是對現有數據的嚴重過度解釋。」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這裡說幾個主要的質疑點:一個是發現的震碎石英顆粒 ——小行星撞擊中快速融化的岩石的標誌 。其中一個漂浮樣本(沒有連接到明顯的源或地下結構的獨立岩石)。「有人會認為有一些震驚的石英顆粒,就像一塊未知來源的岩石,獨木不成林,只有一些震碎石英顆粒不會形成撞擊坑,」他說。據報道,另一種漂浮樣本含有富集的鉑族元素,這可能是隕石質的一個標誌。由於漂浮樣本不能確切地聯繫起源於隕石坑,也可能來自火山口,因此Koeberl認為那些研究者已經做出了超越邏輯的判斷。

然後有是關於火山口本身的問題。直徑19英里的火山口缺少中央隆起或中央環狀結構,這種結構在大於2.5英里的在地面撞擊坑中應該無處不在。根據Koeberl的說法,這項研究聲稱最令人質疑的地方之一是,如果隕石坑確實像研究者所說的那樣年輕(記住,300萬年可是地質學上的一瞬間),它應該被彈出的碎片堆積有數百米厚。但這一切都不存在!」他說。只是幾個漂浮樣品?附近的所有冰芯都應該有厚的噴射層。然而,什麼都沒有。

格陵蘭島冰蓋下發現的其實不是隕石坑,至少沒證據表明是!

如果這個地方真的是一個撞擊坑,其意義不只是知道格陵蘭島冰層下面有一個隕石坑這麼簡單。我們現在知道可以找到冰下的撞擊結構,現在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是格陵蘭和南極冰蓋下面到底還有多少類似的隕石坑。但這些一切取決於能否確認在格陵蘭島下的坑是否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我們拭目以待,但至少我認為在有質疑證據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妄下結論,即使一些朋友甚至只是報道而已,忽視了科學的嚴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對角線 的精彩文章:

北斗與GPS背水一戰的時刻即將到來,我國北鬥勝算幾何?
中國首個民營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遺憾未入軌

TAG:科技對角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