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德國失利在於忽視了這兩點,希特勒和俾斯麥相比,略顯稚嫩!

二戰德國失利在於忽視了這兩點,希特勒和俾斯麥相比,略顯稚嫩!

二戰德國的失敗可以說是多方面的,蘇德開戰時,德國及佔領區人口是2億多人,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不足2億,論工業,經濟都比不上德國及佔領區,而且德國不宣而戰使蘇聯最富庶,人口最密集的歐州部分丟掉了,兩者相差比例就更大了。

德國戰敗原因在於其閃電戰以進攻為手段,一旦在莫斯科城下失敗,就沒有其它好辦法,蘇軍大縱深戰略則可攻守兼備,無論是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會戰,莫不是先守後攻,後發制人。斯大林紅場閱兵說明全民動員,開展了總體戰,而德國普魯士軍官團老衲遲鈍,直到蘇軍開攻夲土才開始動員,但已經大命難保了。另外蘇聯在42年開始一批年青將領嶄露頭角,德軍中沒有像斯大林放權給朱可夫等,也沒有可與比肩的帥才。

德軍的裝備數量遠遠落後蘇聯,打到大城市附近坦克基本消耗殆盡,閃電戰的基礎是裝甲部隊。如果有1萬輛加長炮管的4號坦克和100萬隻衝鋒槍。德軍就不用用士兵身體去取得前期勝利,巷戰是終結斯大林格勒甚至整個戰爭的最大因素,巷戰是希特勒的噩夢,在前期整個斯大林格勒被佔領90%但就是無法控制,蘇軍像幽靈一樣在各個角落,甚至10幾個蘇聯紅軍可以在建築里堅持幾個月。

希特勒的思想適合打進攻戰,攻打西歐東歐蘇聯時都運用得挺成功的,也讓希特勒擁有了傲世將軍們的強大資本。不過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過於攤薄的兵力已難於繼續維持強有力的進攻勢頭,希特勒之前很成功的那一套因為軍隊條件不足就開始失靈了。希特勒在失敗面前拒絕反省自己,歸罪於是將軍們作戰不力和與他唱反調,我依舊是橫掃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偉大統帥。總之,希固執的軍事思想不能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導致了他前半段的勝利和後半段的失敗,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達爾文有一句話總結很有智慧高度:適者生存。不是「強者生存」,這一字之差很值得後人深思。

其實 第三帝國最大的失敗就是過於放大軍事的作用,完全忽視了政治和外交這兩點,希特勒和俾斯麥相比差的太多了,甚至是顯得有些幼稚,希特勒不知道什麼叫見好就收和籠絡人心。俾斯麥打敗奧地利,堅決拒絕普魯士國王佔領奧地利全境的要求。認為普魯士沒有這樣的實力,不如簽訂和約大撈一筆。

希特勒如果能有這種智慧,佔領烏克蘭之後和蘇聯簽訂條約,是很容易達成的。再者,在烏克蘭的政策簡直失敗,狹隘的民族政策,佔領區人口和資源不能很好利用,反而需要浪費兵力和游擊隊糾纏。德國當時沒有充分注意到蘇聯所存在的巨大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德軍在開始的進軍過程中他們被視為」解放者「這一現象被極度忽視了。

再者一開始德國國防軍中的容克貴族(職業軍人)是不希望希特勒掌握國防軍的,但是興登堡的突然逝世給了希特勒機會,於是雙方經過妥協達成一致。但隨著德國在波蘭法國的成功,希特勒在中下級軍官中的威望越來越高導致原有的平衡被打破,許多高級軍官其實更願意看到希特勒的失敗,主要表現在對法國作戰的消極(黃色計劃)以及排擠希特勒提拔的軍官(對隆美爾曼斯坦因古德里安都很排斥),這也是希特勒為什麼越來越不信任國防軍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中途島日本為何不讓大和號上前線?日軍呆板戰術白白浪費了優勢!
為何只有明朝北伐取得完全勝利?朱元璋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TAG:歷史塵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