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里橋之戰:清軍與法軍展開血刃之戰,清軍3萬人傷亡過半

八里橋之戰:清軍與法軍展開血刃之戰,清軍3萬人傷亡過半

在1860年八里橋之戰,3萬多的清軍傷亡超過一半,而1萬多人的英法聯軍僅僅陣亡12人。英法聯軍和清軍這一場激烈戰鬥,雖然清軍慘敗,但是事後在侵略者法國那邊的一個作者保爾·瓦蘭在他的書中寫道,我們這邊的清軍拿著箭、矛、遲鈍的刀還有不像樣的炮往前沖,但是清軍沒有一人後退的,都勇敢殉職了。這樣算是高度評價清軍的英勇吧。

天津大沽失陷後,為了防止英法聯軍通過通州這個近京師的要道,僧格林沁提前率領蒙古馬隊七千、步兵近萬人先去通州、八里橋一帶進行軍事部署,並打算跟英法聯軍來一場野戰。其實清軍並不擅長野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嚴陣以待了

僧格林沁治軍有兩個特點:一個是軍旅所至,首先下令安民。深得民心;另一個是軍旅途中,與士卒同甘共苦。有一次軍糧斷絕,只剩胡蘿蔔數石,部下以此充饑,難以下咽,僧格林沁就坐在軍帳前連吃數根,意猶未盡,所有的將士看到了,不敢再有怨言。有這樣的將軍,以身作則軍心所向,每個人都願意為他效忠,更會在戰場上只要一聲號令就奮不顧身地往前沖吧。

儘管清軍只是在人數上面佔優勢,武器火力裝備上還是處於劣勢。當年橫掃天下的蒙古騎兵,在殺傷力、超長射程的英軍阿姆斯特朗炮面前還是一籌莫展的,根本衝刺上去就被撂倒一片。

要知道,當時不過是配備了少量的舊式滑膛槍和自製的鳥槍。武器的差距,比較大,只能靠戰略上的彌補了。

清軍一開始利用八里橋周圍的灌木叢林,在那裡建造了土壘還有戰壕作為防禦工事,準備跟敵軍來一場生死對決,清軍騎兵面對英法聯軍排炮根本就不帶怕的,一批一批士兵向前衝鋒。清軍還在進擊中發現一個敵軍的空隙,趁機衝擊進去,直接突破了英法聯軍的防線。

八里橋之戰開始進入緊張時刻,清軍的馬隊按照原定計劃部署,從正面衝擊上去。他們奮不顧身,很整齊的呼喊著保家衛國、「殺敵」。但是武器裝備還是有限的,拿著長矛、弓箭,憑著一腔熱血迎敵,企圖沖亂和割裂英法聯軍的戰鬥隊形。只要能打亂他們的隊形,分散兵力就可以各個擊潰。

甚至跟法軍展開了血刃之戰,但最終勝保所部還是潰敗,僧格林沁原本的作戰意圖也沒有實現。清軍在戰鬥中表現得異常勇敢,冒著敵人的密集的大口徑火炮射擊,拚死一戰保衛八里橋的清軍。儘管如此英勇衝鋒,最終還是被英法聯軍佔領了八里橋,橋上清軍屍橫遍野。

後期,法國遠征軍有這麼一個中尉,叫保羅·德拉格朗熱對清軍騎兵描述是:炮彈和子彈無法徹底消滅他們的精神,騎兵們似乎是從灰燼中重生。他們的頑強,就算面對持續和反覆地排射的只有30米遠的大炮,他們也不曾畏懼。

清軍甘願為保家衛國而慷慨地灑下自己的鮮血、勇敢衝鋒,這種犧牲精神在所有的民族那裡都被看作為偉大的、尊貴的。自古以來,保家衛國也是匹夫有責,所以在這場戰役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協虎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全世界最為慘烈的戰役之一,埋葬了近九百萬士兵的生命!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士兵生存時間平均小於一天

TAG:協虎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