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國力強盛期,卻屢被倭寇騷擾,為何不能反打回去?

明朝國力強盛期,卻屢被倭寇騷擾,為何不能反打回去?

明朝備受倭寇騷擾,這是廣為人知的事實,但令人不解的是,明朝高度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又極其完備,屯兵百萬。而日本當時國內缺乏統一政權,人口物資稀少,又多內亂。按常理推測,應是明朝進攻日本,而不是任由倭寇屢屢在東南沿海地區作惡。現實卻與推測恰恰相反,倭寇之患直到戚繼光的出現才得以解決,否則還有可能繼續被無休止騷擾。

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為何不派兵去打日本,一勞永逸的解決問題?

事實上,別說打回日本,就算本土作戰,最後取勝都是很艱難的,個種原因令人心酸:

首先,倭寇,名為倭寇,實則是職業武士。他們開始時並無打劫意圖,只想和中國海盜合作,逼朝廷開放對外貿易,若是運氣好,還能被招安後撈個小官噹噹,奈何總督胡宗憲曾把招安作為誘餌,將海盜頭目一網打盡,進京邀功請賞。此舉徹底斷了他們與朝廷合作的心思,此後他們的騷擾更加頻繁且目的單純只圖財物。

既是職業武士,他們的打劫行動就極有特色,紀律嚴明,都聽小頭目指揮;戰法高明,如營造恐怖氛圍,使敵軍恐懼後出擊等方法。倭寇武器優良,善於使用雙刀,這是他們最常使用的武器。他們人數眾多,在氣焰最盛時可達萬人。倭寇還與明朝海盜合作,聯合作案,有些海盜還與當地的鄉紳交好,以謀求便利。如此一來,有了當地人通風報信,他們更加肆無忌憚。

其次,明朝號稱屯兵二百萬,將良兵多,但事實果真如此嗎?先說將領,談起明朝大將,當時最過聞名的莫過於戚繼光,其餘的大將有的因遭彈劾而壯志難酬,比如俞大猷,與戚繼光合稱「俞龍戚虎」,但他多次因被彈劾而免官,如在偽倭戰役中,本是胡宗憲不願督兵出擊,被彈劾後,卻將此責任推到俞大猷身上,使俞大猷被逮捕,且被剝奪世襲蔭庇。有的武將則毫無運籌帷幄之本領,自從明朝中期,憑武試任命軍官,武生考試,卻由文官主持,更諷刺的是,武學的教授內容竟以儒家經典為主,由文官一手帶起來的武官更是少有軍事人才。

再談士兵,明朝規定,二百萬軍戶,每戶出一男丁,組成常備軍,但這些軍戶並未出於自願當兵,所以士兵常常逃跑,使得士兵數量大減,本就寥寥的士兵還常被拉去做運輸勞工或是給官員做奴僕。兵器由各地方當成賦繳納,但良莠不齊,多粗製濫造。士兵的戰鬥力非常低下。

最後,明朝的重文輕武羈絆了軍事的發展。軍事命脈都掌握在文官手中,而文官對軍事卻一知半解,這種矛盾使得抗倭變得更加困難。

軍隊作戰的重中之重就是糧草補給,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就被強調。軍隊的糧草由地方政府供應,戶部只是將應繳納的糧草數量告訴各地方,中央分配任務但不監督,這樣各地方就可能有由於意外或種種情況而不能按時按量繳納的情況,因此在軍糧供給上就產生諸多問題,但為這些問題承擔負責的不可能是文官,只能是武將。除此之外,還有冒領軍功等問題,這些都使部隊無法形成統一的強悍的戰鬥力。

因此,明朝不是不想打,而是被種種問題拖累而打不了,直到後來戚繼光出現才扭轉這種局勢,不過戚繼光本人具有軍事才能,率領的又是自己培訓的戚家軍,還同張居正等人交好,這就給他抗倭免去了很多麻煩,這又是另一回事了,屬於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天就是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不列顛空戰:德軍完敗,英國至今後悔

TAG:今天就是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