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端午其實起源於一位皇帝的生日,可民間為何執意紀念屈原?

端午其實起源於一位皇帝的生日,可民間為何執意紀念屈原?

歷史上關於端午節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其中最廣為流傳的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大詩人屈原。其實呢,「端午」這個詞最早也只不過追溯到唐朝,起源於唐玄宗的生日。

端午其實起源於一位皇帝的生日,可民間為何執意紀念屈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端午,最初的意思就是每個月的第一個五日,晉朝的《風土記》中就有記載,「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這明確指出了「端」就是開端和初始的意思。而「午」和「五」同音,古代兩個字是相通的,所以「端午」又稱「端五」;而且,在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的排列中,「午」正好是五月,因此「端午」便具備了專指「五月初五」的含義。

當然了,這只不過是民間傳說,而將「端午」最終定名是在唐朝,因為唐玄宗的生日就是八月初五。當時為了避諱,經大臣宋璟提議,將「端五」正是改名為「端午」,並一直沿用至今。

既然是皇帝的生日,那舉國歡慶肯定是少不了的,當時朝廷經過討論將那一天設為「千秋節」,舉國同慶。

端午其實起源於一位皇帝的生日,可民間為何執意紀念屈原?

唐朝宰相張說在其《上大衍曆序》中就曾說道:「謹以開元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獻之。」由此可見,端午被正式定名是在唐朝開元十六年,也就是公元728年。此事在《舊唐書》《唐會典》中均有明確記載。於是乎,次年的八月端午,群臣放假三天,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皇宮舉行盛大宴會,慶祝第一個「千秋節」。

然而,唐玄宗八月端午的生日大慶早就被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唯有屈原投江殉國的五月端午成了普天之下的傳統節日。這是為何呢?百姓為何寧願相信龍舟競賽是為了爭取時間去搶救屈原?為何相信包粽子、向水中拋粽子是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給吃掉呢?

很簡單,因為屈原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畢生致力於自己國家的強大,而這種愛國精神正是支撐千百年來我們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柱石。

端午其實起源於一位皇帝的生日,可民間為何執意紀念屈原?

我們紀念屈原,其實並不是在紀念他的投江自殺,而是他的那種在國家和民族處於最危險時刻奮起反抗的民族氣節,他的那種寧死不屈的清白精神。這才是千百年來,我們要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真正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歷小軍 的精彩文章:

走狗原是獵狗的意思,可為何會變成叛徒和幫凶的代名詞?

TAG:古歷小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