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出土文物為何很少見到「聖旨」?歷史上聖旨那麼多,都去哪裡了?

出土文物為何很少見到「聖旨」?歷史上聖旨那麼多,都去哪裡了?

我們知道古代帝王傳達命令都是通過「聖旨」來實現的,見到「聖旨」就如同見到帝王,是要下跪磕頭的,「聖旨」代表的就是皇帝絕對的權威,見「聖旨」猶如君王親臨。

那麼如今出土的文物腫,卻很少見到「聖旨」,這是為什麼呢?聖旨都去了哪裡?

一般而言大臣收到聖旨應該好好保管、好好珍藏,尤其是那些加官進爵的聖旨,應該收藏起來讓子孫後代都看看才是,為什麼沒又流傳下來呢?而流傳下來的文物一般是一些古董、字畫。

聖旨用的材料都不相同,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聖旨用的面料也都是上等蠶絲面料,圖案多為祥雲瑞鶴,寓意吉祥富貴。聖旨作為文物,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應該被好好保持,可惜聖旨卻是最不易被保存的。

古代的聖旨都是一式兩份,一份是要進入宮廷中作密檔的,而另一份則有接旨人保管,即使古代戰火不斷,也總有家族能將聖旨保存下來,流傳下來。

出土文物為何很少見到「聖旨」?歷史上聖旨那麼多,都去哪裡了?

其實,即使有「聖旨」的家庭,也都不願意將文物上交國家,因為聖旨一方面象徵著整個家族和姓氏的榮譽,是要作傳家之寶的,一方面象徵著帝王的「龍氣」,他們想留在家裡沾沾「龍氣」。

那麼皇宮的聖旨呢?

改朝換代的時候,皇宮都會被清理,新國君會焚燒前朝所有的檔案書卷,因為他必須是天下唯一的主人。所有聖旨當然很難保存下來,它對新朝已經成了「無用之物」。

在很多官員家裡的聖旨也難以保存,他們懼怕新朝會認為,他們有恢復舊朝的企圖,所以將聖旨燒毀,以免惹來殺身之禍。

古代戰亂很多,戰亂中無數宅邸被毀,人們在逃生中帶金銀財寶還來不及,怎會顧及聖旨呢?搶劫著要它也沒什麼用,所以聖旨大都下落不明。

出土文物為何很少見到「聖旨」?歷史上聖旨那麼多,都去哪裡了?

還有一部分聖旨被用於陪葬了,在大官死後,作為榮耀象徵的聖旨跟其他陪葬品一起下葬。我們今天在博物館看到的聖旨,都是挖掘出土的陪葬品。

由於聖旨不是普通紙張,通常是蠶絲絹面,兩根軸用料非常金貴,還需要專業的護理,這麼金貴的材料做的聖旨,碰上改朝換代沒人護理它,很容易腐朽損壞,變為塵土,而作為殉葬品的聖旨,其命運也可想而知了。

出土文物為何很少見到「聖旨」?歷史上聖旨那麼多,都去哪裡了?

其實正如上文所說,聖旨在民間還是有的,大都在農村,很多人不願意上交國家,作為私人藏品保存下來,因為他們覺得上交國家也沒什麼好處,不如保存下來作為傳家寶來得划算,所以很多聖旨,我們就沒有眼緣見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鄰國白拿中國一塊地,還不知足,說:給我190萬管理費,我就收下
此人在無主領土上建立一「國家」,面積夠大,但目前只有兩個公民

TAG:靜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