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新型金融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未來將積極借鑒吸收國際先進標準

中國新型金融標準體系初步形成 未來將積極借鑒吸收國際先進標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琳):經過近30年的發展,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適應新時代金融發展需要的新型標準體系,金融標準正從政府單一供給向「政府+市場」多元供給轉變。推進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的強制標準建設,是下一步中國金融標準化建設的重點之一。未來,中國不僅將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先進標準,也將積极參与國際標準的制定。

針對中國社會對網路銀行安全問題的關注,六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一份名為《網上銀行系統信息安全通用規範》的文件,針對性地提出解決網銀系統漏洞隱患、全面預防網銀系統存在安全問題的相關規範。這份規範的發布實施,有效提高了中國網銀系統的安全水平,進一步增強了網銀系統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招商銀行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夏雷介紹,近年來,招行以這一規範為指引,上線了基於大數據的零售智能風控平台,可以根據客戶的行為、設備、環境等多維度信息,對客戶交易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和保護,有效增強了網銀的風險防控能力:「我們每年都會找外部的機構去幫我們測評,而且監管部門也經常到我們這兒來審計,看我們是不是滿足網銀規範。而且隨著新的攻擊方法出現,安全措施還要不斷地提升,所以這樣一來在網銀規範的要求之下,我們也是在不斷地往前進步。」

《網上銀行系統信息安全通用規範》,只是近年來中國為加強金融業網路安全管理和風險防範而制定實施的諸多標準之一。

雖然和其他行業相比,中國的金融標準起步晚,但卻發展很快。1991年,中國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正式成立,標誌著中國的金融標準化建設正式起步。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中國的金融標準體系基本實現對金融部門和金融功能的全覆蓋。目前,金融標準已成為中國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並在深化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表示,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適應新時代金融發展需要的新型標準體系,金融標準正在從政府單一供給向「政府+市場」多元供給轉變。「新型金融標準體系由政府主導制定的強制性金融國家標準、推薦性金融國家標準、推薦性金融行業標準和由市場自主制定的金融團體標準、金融企業標準組成。截至2018年11月,現行有效推薦性金融國家標準67項、金融行業標準242項,分為5大類,包括通用基礎標準、產品與服務標準、基礎設施(信息技術)標準、統計標準、監管與風險防控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還深度參與國際金融標準化活動,金融標準正在從跟蹤研究向實質參與轉變。截至目前,中國推薦了72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註冊專家,加入了24個該組織的標準制修訂工作組,深度參與了包括法定數字貨幣安全等在內的標準的編製,並在銀行產品服務說明書描述規範、非銀行支付信息系統安全等多項金融國際標準的制定中發揮主導作用。

但李偉同時坦言,中國金融標準化也存在短板。「金融標準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存在,具體表現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多,團體標、企業標少,技術標準多、產品標準少。標準質量不高,標準落地不夠,實施效果有待進一步發揮,另外國際化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李偉表示,下一步還要多措並舉,推動中國金融標準化事業再上新台階。他特別提到,要推進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的強制標準建設。「目前在金融領域還沒有提出強制標準,根據標準化法,涉及生命和重大財產安全的應制定強制標準,我們正在積極推動在人民幣機具領域實現金融強制標準零的突破。同時,加快制定金融科技、監管科技和金融產品標準,建立金融業綜合統計、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標準體系。」

李偉強調,在金融標準化建設領域,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在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標準的同時,也要加大對國際標準制定的參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中國小說《匠人》法文版在法發行
普京:美政府是國際油價上漲罪魁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