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佛教怎麼看?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佛教怎麼看?

喜歡佛教微課堂的師兄,不妨按照以下方式「置頂」吧!

編者按:11月26日,一則消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刷屏社交平台。

據悉,消息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賀建奎稱,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是為了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

該消息一發出就引發公眾對該項研究的安全性與倫理性的熱議。目前,國家衛健委已作出回應,表示「立即要求調查,依法依規處理」。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佛教會怎麼看待?是否違背了因果?又是否違背了慈悲的底線?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形容

很難有哪個醫學領域的新聞能夠如此迅速吸引來全世界媒體的目光和爭議了。

一則關於「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新聞引發了科學界乃至是全社會的熱議,引發了諸多憂慮。

即使並不了解的人,也或許在種種科幻小說中讀到過這樣的情節——在嬰兒出生之前,運用科學的手段,對他的基因進行編輯,從而「定製」一個理想的孩子。

聽起來很符合科學發展的「遠大藍圖」是不是?但科學界早就想到了倫理的問題,指出這項技術早就可以做,沒有任何創新,但全球的生物醫學科學家們出於責任與操守,也不願打開這個「潘多拉魔盒」,因為其巨大的風險、倫理的挑戰與對全人類完全不可預估的潛在危害「。

這些在科學上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對人類遺傳物質不可逆轉的改造,就不可避免的會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在實施之前要經過科學界和社會各界大眾從各個相關角度進行全面而深刻的討論。」

儘管沒啥科學素養,我還是在和朋友的探討中,想起了許多與之相關的科幻、奇幻作品。

比如十幾年前流行的動畫《機動戰士高達SEED》,就是從「改造後代基因的風潮」的設想開始,講述了咱們這種未經改造的自然人和經過基因改造的「調整者」之間的衝突,並引起星際衝突的故事。

而本作科技設定森田繁曾說,「(作品的名字)SEED是『想要活下去的力量』」——這種求生畏死的本能是所有生命共通的啊!

還有風靡幾十年的《X戰警》系列,講述了頻繁的核試驗和生化器材的使用,造成了基因突變的「變種人」數量驟然增多,引起了普通人與「變種人」長久的衝突,並探討了關於族群歧視與倫理道德等哲學命題。

現今這次試驗,讓人憂慮的可不只是關於未來「人類衝突」的聯想,科學家們指出——

「直接進行人體實驗,只能用『瘋狂』來形容。」

因為科學實驗必然有失敗的概率,在宣布實驗成功的兩個嬰兒順利誕生之前,又有多少不為人知「失敗品」呢?這真讓人不寒而慄。

這已經觸碰到了最基本的倫理底線。世界上無論是何宗教戒律與道德標準,都以保護人的生命為重要的誡命——

《正法念處經》「一切諸法,命為根本,人皆護命,不殺生者,則施其命。」

《孟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聖經》「不可謀殺。」

《古蘭經》「不要違背真主的禁令而殺人,除非因為正義。」

《太上老君戒經》「戒殺者,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翻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

正如科學界對日本731部隊慘無人道的人體實驗、Tuskegee的梅毒觀察實驗、核爆幅射的人體試驗的不人道行為的反思,發布了《紐倫堡守則》、《赫爾辛基宣言》等科學公約與宣言,以維護生物醫學發展的「初心」與基本的科學倫理。

18世紀的哲學家大衛·休謨就「道德倫理」有一個精闢的論點——道德律並不來自於「理性」,理性往往是情感的奴隸。

也就是說,主導我們倫理觀的,不是冷冰冰的知識判斷,而是我們作為有情感的生命,有著「趨利避害」、「求生畏死」的本能。

這種對苦樂憂喜的感知能力,讓我們不同於物質所構成的機器或是代碼編寫的程序,我們有著設身處地為人考慮的「同理心」,這才是我們倫理觀念的基石。

所謂「醫者仁心」,不也正是出於這樣對有情生命「生老病死」之苦的慈心觀照嗎,又怎麼會有理由去違背這份「初心」,突破倫理的底線呢?

同理心,讓我們走出黑暗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里,講述如法受持此經的善士,得清凈耳,聽聞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種種語言音聲——啼哭聲、愁嘆聲、笑聲、語聲、苦聲、樂聲、喜聲、不喜聲……甚至以是以清凈意根,「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

讀到這樣的文句,我常常想起以前看過《X戰警》里有一位「變種人」領袖——X教授,他創立了X學院來收容迷茫的變種人少年,而他的超能力也正是「同理心」的象徵——閱讀他人的思維和記憶。

在變種人遭受人類的反擊與屠戮時,他坐在自己的學院里就能夠感知到同胞的哀嚎與恐懼,無能為力的他痛苦不堪,只有靠酗酒來麻痹自己的思維,這讓他能夠暫時從同胞的痛苦中逃離出來,在朋友的鼓勵下,他振作起來,為變種人能夠和人類和平相處繼續努力。

細細想來,若是好樂做菩薩,乃至是做一個有益於社會與人群的人,首先要培養自己這分對眾生情感的共鳴吧。這分「推己及人」的「自通之心」,不僅是倫理道德的基石,也是利益社群的出發點。

《雜阿含經卷三十七》里,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時,當地的婆羅門長者殷勤地來請求佛為他開示法要。爾時,世尊對婆羅門長者說:

「我當為說『自通之法』。諦聽,善思。何等自通之法?謂聖弟子作如是學:『我作是念:若有欲殺我者,我不喜;我若所不喜,他亦如是。云何殺彼?』作是覺已,受不殺生,不樂殺生……如上說。『我若不喜人盜於我,他亦不喜,我云何盜他?是故持不盜戒,不樂於盜……』如上說。『我既不喜人侵我妻,他亦不喜,我今云何侵人妻婦?是故受持不他婬戒……』如上說。『我尚不喜為人所欺,他亦如是,云何欺他?是故受持不妄語戒……』如上說。『我尚不喜他人離我親友,他亦如是,我今云何離他親友?是故不行兩舌。我尚不喜人加麁言,他亦如是,云何於他而起罵辱?是故於他不行惡口……』如上說。『我尚不喜人作綺語,他亦如是,云何於他而作綺語?是故於他不行綺飾……』如上說。如是七種,名為聖戒。」

在這裡,佛告訴婆羅門長者,維護族群聚落的繁盛發展,是建立在不損惱有情的七種基本戒律——不殺生、不盜、不他婬、不妄語、不行兩舌、不行惡口、不作綺語——出於一種「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自通之法」,也就是將心比心的情感。

未來會不會有很多「變種人」或「調整者」的出現呢,與我們這些「非轉基因」的自然人之間會不會產生藝術家們所語言的衝突相殘呢?這實是令人憂慮的一件事。而在這之前,又會有多少誕生在實驗室的「失敗品」出現呢?他們的命運又將會如何?這更讓人慾哭無淚。

作為這個世界生命的一員,我們和千千萬萬的有情一樣,懷著對自己生命的珍惜,衷心希望科學的發展能夠從我們人類求生畏死、趨樂避苦的共同情感本能出發,為我們創造更為光明的未來。

正如無數科學家所呼籲的那樣——「潘多拉魔盒已經打開,我們可能還有一線機會在不可挽回前,關上它。

關注佛教微課堂(xuefofa)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法梵音 的精彩文章:

拜了那麼多佛,知道佛像手勢代表什麼嗎?
佛陀的三十二相賞析

TAG:妙法梵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