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四周前,賀建奎曾拜訪斯坦福的倫理學家

四周前,賀建奎曾拜訪斯坦福的倫理學家

斯坦福大學兼職教授William Hurlbut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通過網上的一個視頻宣布,一對經過基因編輯的雙胞胎已經健康誕生。他稱,通過CCR5基因手術,可以讓這兩個孩子抵禦艾滋。

消息傳來,舉世震驚,從科學界到監管部門,從倫理學家到普通大眾,無不對此表示關切。

在網上的視頻中,賀建奎稱,「我知道我的工作會有些爭議,但我相信這些家庭需要這個技術。」

目前關於基因編輯人類基因組,國際公認的一個準則是「14天原則」,科學家只能在不滿14天的胚胎上進行實驗。為何賀建奎為公然違反這一原則?他如何看待社會倫理?

William B. Hurlbut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的兼職教授,致力於生命倫理學研究。Hurlbut稱四周前,賀建奎前來拜訪自己,討論了項目的一些問題。在今天人類基因組國際峰會報告後的問答環節中,賀建奎也提到了William B. Hurlbut的名字,確認拜訪過他。

11月27日,在香港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現場,《知識分子》採訪到了William B. Hurlbut。

採訪 整理 | 鄧子卿

責編 | 陳曉雪

William Hurlbut和此次事件的核心人物賀建奎有比較多的學術交流。在採訪中,Hurlbut稱賀人不錯,談吐風趣。實際上,四周前,賀建奎還前往斯坦福拜訪Hurlbut,討論了項目相關的問題。雖然賀建奎沒有直接說他在做胚胎的基因編輯,但是Hurlbut從交流的細節能猜到他在做胚胎相關的研究。Hurlbut表達了自己對此的擔憂並警告賀相關的後果。

Hurlbut告訴《知識分子》,他能感覺到賀建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爭議的,但是他可能覺得自己是可以為這個突破而承擔相應的批評。領域內已經有一些利用基因編輯治療單基因疾病的應用,所以賀想更近一步,成為第一個做非治癒疾病類的應用的人。Hurlbut也指出,這個項目還是有很多潛在風險的,很多問題沒解決,他並不認同賀的所作所為。

另外,Hurlbut認為整個事件的核心倫理問題應該是基因編輯過的胚胎,而不是其他問題。他認為,公眾對基因編輯靶點(CCR5)的安全性的討論和批評當然是合理的,但可能不是問題的重點。讓這個事情變得戲劇性的,不是賀建奎選擇的基因編輯靶點是不是合理和安全,而是通過基因編輯的胚胎髮育成了生命這件事。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經過人工改造遺傳信息(且是可遺傳的改變)的嬰兒。這將引發巨大的倫理問題,還待學術界和社會去討論。

Hurlbut最後表示,人類基因組編輯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他也在和領域內的專家(比如Jennifer Doudna)做相關工作。他對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應用仍然樂觀,因為現在仍有不可治癒的單基因疾病有賴於基因編輯技術來解決。這或許是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現階段更好的出口。

以下為採訪全文

《知識分子》:賀的事情對這個會議有影響嗎?

Hurlbut:肯定的,感覺這個氣氛籠罩著整個會議;大家對倫理問題變得更嚴肅了。不過這件事情發生後,產生的一個好的結果是,大家對倫理將更加重視。

《知識分子》: 賀發出聲明之後你有聯繫他嗎?

Hurlbut: 我們一直有郵件聯繫,但昨天(新聞)之後就沒聯繫了;一個月前還在斯坦福見了他。

《知識分子》: 賀在和你的討論中有提到他在做胚胎的基因編輯嗎?

Hurlbut:他從沒直接說他在做胚胎的基因編輯,不過從一些細節能看得出他在做胚胎相關的實驗,而且我對此很擔憂,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已經有些學者在做治療基因疾病為目的基因編輯,賀可能想更進一步(做非基因疾病)。

《知識分子》: 您對他選擇CCR5怎麼看?因為孩子父親是HIV陽性,母親是陰性,其實有其他醫療技術可以替代基因編輯。

Hurlbut:其實不只是基因編輯(的風險),因為賀用了IVF(體外受精) , 這個技術本身也有很多風險。

《知識分子》:您對賀的選擇基因編輯不是用於治病而是,選擇增加「有益」功能,您怎麼看?

Hurlbut:已經有挺多人評論過了。賀的工作甚至不是治療任何疾病。這些評判都是合理的。但這可能不是問題的重點。讓這個事情變得戲劇性的,不是他選擇的靶點是不是合理和安全,而是基因編輯的胚胎髮育成了生命這個事;歷史上第一次,人類對基因進行改動之後的生命誕生了,而且這個改變的基因可以遺傳下去。我們是歷史的見證者。

《知識分子》: 你和賀的交往挺多,作為一個朋友,這件事發生後,如果需要你給他提些建議,你會說什麼?

Hurlbut:我不知道,我們的文化不太一樣,我不知道怎麼幫他。我曾經警告過他,這會有很多麻煩。但是他覺得他是為了人類的需要(for human need),他願意接受相應的批評。

《知識分子》: 你是說他知道會受到批評,但還是準備接受批評(也做這件事)?

Hurlbut: 我當然不知道他是不是準備好了?這個可能也沒辦法準備吧。

Hurlbut結語:人類基因組編輯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我也在和Jennifer Doudna合作做相關工作。還有很多單基因疾病仍然沒有治癒方法,所以人類基因組編輯會有有技術應用的壓力;基因編輯技術當然也會面臨來自社會的倫理的壓力,但是科技總是會慢慢進步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怎麼辦?我們專訪了聯合國首席獸醫
PLOS系列總編:影響因子是一個錯誤的指標 | 專訪

TAG:知識分子 |